林散之城南學畫(共9張圖片)
  • 23年10月20日 12:5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1911年,林散之14歲,農曆六月,他的父親林成璋不幸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父親去世後,其摯友曾梓亭將林散之介紹至南京從張青甫學畫人物像。在曾梓亭的幫助下,15歲的林散之帶了幾件換洗衣服自烏江來到了南京。張青甫家在南京城南水西門評事街綾莊巷的西頭,畫店在巷的東頭,靠近南捕廳巷口,家與店不在一處。這裡有客棧、米店、肉鋪、錢莊、裁縫店、雜貨店等,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區,林散之身處鬧市,卻無心閒逛,一心只想學畫畫。然而張青甫卻是早進店,晚歸家,夜晚由林散之看守店門。林散之在畫店,從早到晚,每日掃地、抹桌、衝開水和做一切雜務,有時還要去張青甫家做雜事。白天沒有片刻閒時,直到晚上關上店門,才能學畫。開始照著九宮格子學放大,慢慢用炭筆勾繪人像輪廓,以後逐漸學畫光暗部分,每晚都要勤奮臨習到深夜。起初林散之才到畫店,張青甫見他默默寡言,一臉憨氣,好像有點呆,以為他是個沒有出息的鄉下孩子。哪知林散之畫人像、勾輪廓,很熟練,又見他寫得一手好字,凡顧客畫像要題字的,不論真草隸篆都行,張青甫大為歡喜,遂悉心教他起稿用筆諸法及工筆畫的技法。林散之除了聽從老師的教導,多做功課,每日以《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肖像為範本,摹仿勾勒,還從舊書肆買來《人物十八描》《畫人像三百法》《傳神秘要》等書籍,日夜閱讀、臨摹,就這樣艱苦地在南京度過了兩個春秋。後因生病,滿身膿瘡,回到烏江。

林散之1924年繪人物四條屏,從左至右依次為:仿任伯年筆意、仿方蘭坻筆意、仿展子虔筆意、仿王小梅筆意

林散之早期工筆人物畫《高士圖》

《高士圖》之落款

《高士圖》之“書僮”

《高士圖》之“高士”

林散之《鍾馗圖》(1940年夏)

  林散之早期工筆人物畫我從未見過,只是聽長輩們說,林老畫過不少人物畫。如《東方朔偷桃圖》《狂道人圖》,絹本立軸《瀟湘館圖》、紙本立軸《薛寶琴折梅圖》,以及《崑崙圖》,還有為和縣曹氏畫的一幅《鍾馗圖》,一改世俗中那種舉劍怒目狀的套路,面善而威嚴不減,投足則鬼魅膽寒,仍不失其“捉鬼”本色,為鍾馗畫像中的別樣版本。 

  但是近日我有幸欣賞到一幅林散之早期工筆人物畫《高士圖》,是畫在用絲絹做成的帳幔上。帳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走水”,即帳子簾幕上方裝飾的短橫幅。過去我家也有林老畫過的走水,因我奶奶會繡花,林老在一條白布帳走水上畫了一隻老母雞帶一窩小雞,畫好後拿奶奶開玩笑說:“四嬸這是你帶的一窩小雞”(祖父邵子退在兄弟中排行老四,人稱邵四先生。林老以兒女身份稱我祖母為“四嬸”),說後哈哈大笑。奶奶說:“我被這許多孩子害死了。”林老又說:“他們都是活寶。我說個故事,四個人搓麻將,桌子不穩,有錢人買富,拿個金元寶墊桌腿,無錢人說,這太費事,喊來四個兒子,說這裡光線不好,桌子不穩,你們把它抬到亮處放穩。錢是死寶,孩子才是活寶。” 

  話又說回來,這幅絹畫長180、寬45厘米,款署:“庚申夏畫為進之仁叔先生法家之正,三癡侄林霖寫於青萱草堂之南窗。”進之是誰?青萱草堂在哪裡?不得而知!此畫作於1920年夏,與林老離開南京綾莊巷也只有六七年時間。畫中一高士大肚翩翩,敞胸露懷,神態嫻雅地盤坐在三棵蒼松大樹下納涼,不遠處兩書僮手持淨瓶作倒水狀。人物形象逼肖,用筆流暢,瀟灑生動;所繪景物,濃墨勾皴,明淨淡雅。既受到了乃師張青甫的影響,也有著晚清任伯年的筆法,更有著明唐寅、仇十洲的遺緒。至今已有一百年,是不可多得的林老早期工筆人物畫,較之1924年繪的人物四條屏,更為精彩。 

  張青甫在南京只是一個畫人像的工匠,如果不是林散之提到張青甫,今人也不知道南京有個張青甫;張青甫因高徒林散之而得以傳名,又因他是林散之的啟蒙老師,林散之才會不忘恩師,也不因此嫌棄、避諱自己的啟蒙老師是誰。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