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代為中國山水畫最為鼎盛的時期,畫派之多樣、畫法之新變,超過了宋元兩代,更為明後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開闢了新道路。無怪乎人們都說,看中國山水畫就要看明代!下面帶來100幅明代山水精品及賞析,各位大可一飽眼福!
1、《華山圖冊》
明 王履 紙本設色 縱34.6厘米 橫50.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藏
王履(1332—?),字安道,號畸叟,又號抱孤老,江蘇昆山人。《華山圖冊》是王履採藥關陝,遊歷華山後,經過多年的苦心構思和慘淡經營所創作的。全冊共66幀正頁,計圖40幅。
《華山圖冊》局部
此圖冊頁繪華岳諸峰奇景,真實而又全面地再現了西嶽華山「秀拔之神、雄特之觀」的自然變化之妙,並塑造出類如險峻、蒼茫、空曠、幽深、秀麗、壯偉等各異其趣的意境。筆力剛勁挺拔、渾厚沉著、墨氣明潤,濃淡虛實相生。
2、《秋林草亭圖》
明 徐賁 軸 紙本設色 縱99.6厘米 橫26.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江南秋景山水,全畫構圖平穩,筆墨清潤,山石作披麻皴,剛柔相濟,樹枝樹葉鉤點結合,追求筆墨的韻味,可明顯看出董源、巨然的筆墨意趣。
3、《峰下醉吟圖》
明 徐賁 紙本設色 縱63.9厘米 橫32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藏
此圖畫群峰突起,清麗多姿,樹木蔥蘢,是一處遠離鬧市的幽靜山水勝景。此畫筆墨秀潤素雅,山石作披麻皴,皴擦並用,樹木枝葉鉤點結合,亭台、茅舍用線橫直、長短富於變化。
4、《隱居圖》
明 王紱 絹本墨色 縱141.7厘米 橫70.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寫文人隱居山林之情景。左部山峰高大險峻,山下樹木蒼鬱蔥蘢,山腳下是一片寬闊水面,微波蕩漾,遠方山水平靜,秀潤幽雅。
5、《北京八景圖》
明 王紱 卷 紙本墨筆
《北京八景圖》共八幅,各自獨立,每幅景名依次為《金台夕照》、《太液清波》、《環島卷雲》、《玉泉垂虹》、《居庸疊翠》、《薊門煙樹》、《盧溝曉月》、《西山霽雪》。凡屋舍、橋亭、人物、煙雲、流水、無不精緻有神;整個作品風韻別緻,有宋元山水畫的遺意。
6、《山亭文會圖》
明 王紱 紙本設色 縱219厘米 橫87.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1362—1416),字孟端,號友石、九龍山人、鰲叟,江蘇無錫人。此圖描寫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畫上重巒疊嶂,山勢險峻,樹木叢生,煙霞環繞,頗為壯觀。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聲,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間亭台樓閣隱現,這是一處可游可居的幽雅勝境。近景古樸山亭中已有幾個文人在那裡論詩作畫,山下還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趕來應約赴會。山水勝境為文人雅集提供了優美環境,文人雅集又為山水勝境增添了詩情畫意。
7、《湖山書屋圖》
明 王紱 紙本墨筆 縱27.5厘米 橫820.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以近十尺的長度,生動地表現了湖山清野曠遠的景色,意境幽澹,頗具自然之趣。遠山近水,山巒起伏,逶迤不斷,漁舟勞作於浩瀚的湖水之上,各類林木裝點於峰谷之中,蔥鬱繁茂,葦塘輕描淡寫,甚有生趣有太湖人家寧靜閒適之氣味。
8、《瀟湘秋意圖》(部分)
明 陳叔起 王紱 紙本水墨 縱25厘米 橫441.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瀟湘秋意圖》先是陳叔起為貢思慕畫,擬將《瀟湘八景圖》合為一圖即《瀟湘秋意圖》卷,尚未完成即去世。此圖共用四段,其中前三段為陳畫,最末一段由王續成。此卷雖為二人合畫,古樸幽雅,運思深遠如出一人之手,觀其畫湖面寬闊,山巒起伏,煙波竹樹浩渺無涯,其間漁村瀟寺,沙渚雁集,一派洞庭秋意如置身瀟湘雲水間。
9、《洪崖山房圖》
明 陳宗淵 卷 紙本水墨 縱27.1厘米 橫10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以平遠法構圖以及富變化的筆墨,描繪了洪崖山房及其周圍某物。平遠法的構圖,「披麻兼「解索皴」法的運用。體現了明初「前吳門」文人畫的特徵。
10、《友松圖》
明 杜瓊 紙本設色 縱29.1厘米 橫92.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杜瓊(1396—1474),字用嘉,號鹿冠道人。世稱東原先生。吳(今蘇州市)人。山水宗董源,層巒秀拔,兼擅人物。《友松圖》畫用竹籬所圍的幾間茅屋,屋內中堂有二人並坐,屋外樹木茂密,庭院外幾棵蒼松掩映,相對處山巒重疊,樹木蔥蘢,流水曲徑,一派山澗美景。畫面既有清雅優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嫵媚秀麗的庭園趣味。此畫工寫兼施,賦色清雅和諧,淡而不薄,輕重適宜,整幅作品用筆秀逸灑脫。
11、《為德輝作山水圖》
明 杜瓊 紙本設色 縱122.5厘米 橫3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寫金秋時節山巒層疊,林木茂密。構圖高深幽邃,繁密樸厚。山石用小披麻皴,筆法圓渾,設色以淺絳為主,突出了和煦溫暖的秋景山野閒適醇厚之美。
12、《南別墅圖卷》
明 杜瓊 水墨或水墨淡設色 縱33.87厘米 橫51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為明初畫家杜瓊依據陶宗儀自撰《南別墅十景詠》而譜寫的十幅插圖,每圖之上有篆書題名,分別為:竹主居、蕉園、來青軒、開揚摟、拂鏡亭、羅姑洞、蓼花庵、鶴台、漁隱等。此圖筆墨以皴染縝密松秀、墨色滋潤蘊藉見長,設色多用赭石、花青和淺青綠等淡彩,使畫面顯得清新明麗。
13、《歸去來兮圖—臨清流而賦詩》
明 李在 紙本水墨 縱28厘米 橫7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在此畫中,畫家在技法上採用梁楷簡筆畫法,描寫詩人席地而坐,古松為屏,溪水三面縈繞,緩緩流去,似聞水流之聲。詩人凝視遠方,深思冥想,面對殘秋的肅殺,展卷命筆,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14、《闊渚晴峰圖》
明 李在 絹本水墨 縱165.2厘米 橫9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在與日本畫僧雪舟有過交往,雪舟於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間來到中國,與李在相認,並向其請教畫藝,成為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畫幅水墨淋漓,高山聳立,山石、樹木的造型均從李在而來,模仿的痕跡明顯,構圖亦有北宋遺韻。
15、《歸去來兮圖—問征夫以前路》
明 馬軾 紙本水墨 縱28厘米 橫60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為馬軾、李在、夏芷三家之作,共為九幅,裝成一卷。夏芷,字廷芳,錢塘人。曾師戴進,學畫山水,直逼業師。馬軾所作此幅為圖卷中的第二幅,取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歸去來兮—問征夫以前路」詩意,描繪陶淵明棄官歸里,以驢代步,二稚童擔書劍隨行,歧途中問路,征夫為之指點。馬軾能深刻領會原作意境,故能營造出一種深幽清雅的畫面意境。
16、《譚北草堂圖》
明 謝縉 紙本設色 縱108.2厘米 橫5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畫是謝縉為畫家杜瓊所作,描繪的是松下茅屋,峰巒聳秀。前景蒼松遒勁,槎椏紛披,松下坡石奇逸,與虯曲蒼松相和諧,上方山巒層疊,氣勢雄奇。總觀整個畫面,氣勢雄奇,濕潤華滋,沉鬱深秀,氣韻蒼厚,近乎王蒙與趙原之間,是明朝山水畫中一幅難得的佳構。
17、《洞天問道圖》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210.5厘米 橫8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描繪了深山大川、瀰散的雲氣、挺直的青松、激盪的水流等山中之景。山坳中的一座小門敞開著,門外似乎別有洞天。一紅衣人正埋頭向門內走去,似乎是在走向即將開悟的另一天地。此畫筆法勁秀,描寫精工,皴染淹潤,著色清淡,畫面境界有一種神秘幽渺之感。
18、《溪堂詩思圖》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194厘米 橫10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溪堂詩思圖》畫面上描繪的是崇山峻嶺,虯松遍佈,茅堂臨溪,後倚飛瀑,中藏寺觀,得深山幽居之趣。筆墨蒼勁,佈置精密,層次清晰,峰巒重疊,頗見生機,有曲盡清幽高遠之趣。
19、《關山行旅圖》
明 戴進 紙本設色 縱61.8厘米 橫29.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山行旅圖》是戴進仿宋院體的典型代表作。其畫法師承南宋李唐、馬遠法派,但用筆疏爽,略帶寫意筆法,別具風格。近景作一山腳,幾株勁松屈曲盤桓,枝葉茂盛。幾頭毛驢款款走來,情態傳神。畫家在近景的處理上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遠山疊翠,用淡墨寫出,近濃遠淡,使作品層次富有深度。山頂之樹信筆點寫,生動自然。整幅作品頗具馬遠、夏圭遺風,但工細之中見豪放,畫面神情氣爽,秀逸典雅。
20、《仿燕文貴山水圖》
明 戴進 立軸 紙本水墨 縱98.1厘米 橫45.9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戴氏這幅作品,景致很簡略,清幽迷濛,迥異燕氏。筆墨形式更無共同點,除屋宇和點景人物用線條約略勾勒外,山石林木,幾乎純以水墨暈染而成,從取景、佈局到筆墨、意趣,都取自二米、高克恭,屬於典型的仿米雲山圖。
21、《雪景山水圖》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144.2厘米 橫78.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雪景山水圖》一畫構圖奇峭,山峰走勢怪異,樹石堅硬,房屋瓊樓掩隱於山峰後面,與遠處的雲霞相接,很是俊朗動人。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濃,多次皴擦,層次加深,似先用濕筆,然後用干筆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筆活而不亂,層次井然。
22、《南屏雅集圖》
明 戴進 絹本設色 縱33厘米 橫1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屏雅集圖》是描寫元末名士楊維楨春日攜友攜妓游西湖,在南屏山下莫景行山莊中宴飲酬唱時的情景,作於天順四年,是戴進晚年的代表作。
23、《竹爐山房圖》
明 沈貞 紙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細節圖
此圖畫山巒聳立,老樹槎椏,葉竹圍繞山房,生意昂然。沈貞的傳世作品絕少,此圖是在昆陵為饋贈普照法師而作。此圖時代風格極為鮮明,與劉玨、杜瓊諸家接近,從而得以探明沈周畫風的出處,瞭解承前啟後的脈絡。
24、《秋林觀瀑圖》
明 沈貞 軸 紙本設色 縱143厘米 橫61厘米 蘇州市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高聳突兀的山峰上,溪水從山頂上的密林間跌宕而出,在前川化為瀑布,穿過雲端,直掛而下。山腰和山谷之間,雲霧籠罩。畫中筆法秀潤,描繪精嚴,墨色清淡,賦彩妍雅,景物奇崛而佈置平穩,境界寂靜而幽深。
25、《夏雲欲雨圖》
明 劉玨 絹本水墨 縱165.7厘米 橫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夏雲欲雨圖》畫幅上有沈周的題詩,畫面佈局結石礬頭明淨,峰巒折落有勢,山徑脈脈可通,蓊鬱的樹木點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畫法為濕筆淡墨長披麻皴再加濃墨苔點,與礬頭相映發。筆道細秀綿密,墨氣風流秀逸,別具清麗幽媚之格。
26、《仿大癡山水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115.5厘米 橫48.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大癡,即元代畫家黃公望,這件作品即其仿黃公望山水而作。「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這並不是對黃公望山水的對臨或複製,而是模仿黃公望的筆法、佈局和意趣特徵而進行的創作。畫中描繪有水流繞行的山中景致。畫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葉皴畫山石,筆法溫厚,墨色渾潤。
27、《廬山高圖》
明 沈周 紙本淡設色 縱193.8厘米 橫9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憑借想像描繪廬山為他的老師陳寬作壽。整幅作品在近於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像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像徵人品的表現手法。
28、《空林積雨圖》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21.7厘米 橫2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畫家在積雨鬱悶之日所作。畫中描繪一平坡後的雨中樹林景色。畫面構景簡潔,坡石後的林中溪水,緩緩流淌。低屋掩映,雲氣瀰漫,雨霧迷濛。畫家以粗筆而寫,墨色渾潤,淡墨渲染,使畫面顯得濕氣欲滴,陰雨連綿與畫家鬱悶難解的情緒躍然畫上。
29、《祝壽圖》
明 沈周 凌本墨筆 縱189.5厘米 橫54.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沈周此一《祝壽圖》是專為八旬老母祝壽而作,圖中描繪了祥雲繚繞的蒼山景色。層雲之上,主峰突起,數峰環列。主峰山石層疊而起,突兀高聳,山上苔點繁密。整個山峰顯示出一種蒼老、穩健的氣色,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整個畫面恭敬而穩健,流露出吉祥美好的氣氛。
30、《灞橋風雪圖》
明 沈周 紙本墨筆 縱153厘米 橫64.9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灞橋風雪」為古代長安八景之一,圖中描繪了平靜的灞河水從遠處山澗緩緩流來。河流近岸一坡腳平台上,幾棵細瘦的寒樹索然而立,枝葉在寒冷的空氣中瑟瑟抖動。巨峰夾江,溝壑縱深,山石疊起,遠峰聳立似屏。山上冬樹瑟縮,冬苔遍植。整個山石白雪皚皚,茫茫蒼蒼。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蕭瑟冷寂。這件作品筆法溫和秀雅,筆墨儉省,構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筆佳作。
31、《東莊圖冊》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原24頁 今遺失其中的3頁 南京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其師吳寬家的庭園景色。吳寬官至禮部尚書,是沈周的老師和摯友,多有詩文唱和。東莊是吳寬的莊園,也是江南士大夫經常聚會、吟詩、品茗的地方。
32、《滄州趣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29.7厘米 橫8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滄州趣圖》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將元四家的筆法集中於一幅山水長卷中。不同的筆法銜接得那樣天衣無縫,可見他對元四家筆法運用的精熟。
33、《落花詩意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35.9厘米 橫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館藏
此畫筆墨厚重,風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將殘之狀。此畫用淡墨寫出枝幹,枝幹穿插自然得體。樹葉用墨渾厚,沉重響亮。整幅作品,花、枝、葉之間結構嚴密而舒展。行筆凝重簡練,實按虛起,雖為將殘之花,但卻風韻獨存。古來文人多慕牡丹高潔華貴,形諸筆墨,貴能「狀物」與「得意」相兼,沈周此圖足以為之。
34、《京江送遠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15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法反映了沈周晚年成熟的「粗沈」面貌。畫面作平遠式佈局,近景柳堤河岸,眾人揖手送別;中景遼闊江面,扁舟一葉,主人公船上拜揖告別;遠景叢山相疊,連亙無際。
35、《兩江名勝圖》
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42.2厘米 橫23.8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兩江名勝圖》表現的是江南水鄉那種濕潤清麗,明媚幽雅的風光。集中體現了沈周山水畫風格。
36、《雪際停舟圖》
明 沈周 絹本設色 縱249.2厘米 橫94.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雪際停舟圖》是沈周山水畫中賦色比較重的一幅,還用了青綠山水畫的表現技法,是他水墨淺絳畫的典範。
37、《魏園雅集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145.5厘米 橫47.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周在此畫中營造了一種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圍。遠處峰巒陡起,輕披薄霧;近處山頂與中部山腰,露出多處緩緩向上的台地,泉水從山澗飛流直下,匯成棕棕小溪。溪水旁有一小橋,茅亭內四人席地而坐,書僮側立一旁正聽候主人吩咐,一老者拽杖而來。山上山下,草木蔥蘢,葉紅似火的楓葉點綴其間,更添幾分勝地雅集美景。畫家皴染兼施,構築的畫面氣魄雄渾沉靜,畫心連畫家共六人題詠,實為詩書畫熔為一爐的山水佳作。
38、《青園圖》
明 沈周 紙本設色 縱19.1厘米 橫188.7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此圖中,沈周運用各種筆墨精心描繪了青園的各種景色,畫法工整,用筆圓厚,設色濃麗,山坡用甚密的披麻皴法以淡墨渲染;用線圓勁,墨色儂潤,富有生活氣息。整個青園圖,畫得優美自然,從詩情、畫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尋味。
39、《秋江漁隱圖》
明 姚綬 紙本淡設色 縱128.4厘米 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山漁隱圖》畫面所描繪的是秋林遠岫,湖中釣舟。整幅作品意境蕭然而靜穆,給人以沉靜的美感。筆墨風格粗放老辣,富於率達樸茂的情韻。在這幅作品中,畫面蒼涼蕭疏,充滿荒寒意境,雖有漁舟在天地間,但卻帶有一種悲苦、嚴峻和感傷的情調。畫法多變,層次森然有序,顯示了蒼勁紛披的意態,遠山近石,皴染結合,筆力沉穩,墨彩滋潤。
40、《雪溪放舟圖》
鍾欽禮 絹本墨筆 縱170.8厘米 橫10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雪溪放舟圖》是鍾欽禮的代表作,畫中表現的是漁人雪後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畫面蕭寒清幽,遠處山峰積雪皚皚,山的輪廓用重墨線勾勒,樹枝勁虯彎曲,層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韻之妙。
41、《三峰春色圖》
明 陸治 紙本設色 縱135.3厘米橫6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峰春色圖》設色清淡,勾皴結合,山石樹枝層層勾勒,層次井然,秀麗清雅。
42、《瑞雪凝冬圖》
明 王諤 絹本設色 縱139.6厘米 橫91.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瑞雪凝冬圖》墨筆畫雪山行旅之景,所畫松石瘦硬,氣象寒冷。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廟都由硬筆畫出,冷峭逼人。山下遠水高闊,船帆點點,落墨不多襯托了整幅繪畫的冷寒的意境。
43、《江閣遠眺圖》
明 王諤 絹本淡設色 縱143.2厘米 橫22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描繪的隔江遠望的平遠景象。松林石壁前臨大江,江邊有水榭樓閣,遠處隔江對面,雲霧瀰漫之中,峰巒起伏,山城環抱,樓船停泊江岸。中間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闊,橫無涯際。近景的樓榭和遠景的山城遙遙相對,畫面氣勢開闊,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細密,前重後淡形成高遠空闊,水天相接之勢。對岸遠山,暈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濃墨重染形成對比,整幅作品用筆細勁,是學宋朝馬遠一派。
44、《松林策騫圖》
明 陶成 紙本設色 縱103.5厘米 橫36.8厘米 常熟博物館藏
陶成為人不拘小節,有米元章、郭忠恕之風而浩蕩技巧,為米、郭所不及,曾經仿製銀器,超過原物。在他晚年的時候,曾經追求一位麗妓,陶成自織錦裙,金環以贈之,精類鬼工。《松林策騫圖》是陶成山水畫的代表作。
45、《古賢詩意圖》
明 杜堇 卷 紙本墨色 縱28厘米 橫107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無款印,共九段,每段有金琮書詩杜堇細心體會詩意。此卷,作出了巧妙構思,人物突出,情景交融。人物用白描法,線條流暢,稍有輕重提按,含蓄秀雅。山石樹木安排簡潔而自然,山石用側鋒斧劈皴,近與遠、夏圭,但用筆卻縝密透逸,具元人韻致。此圖為其白描巨構佳作。
46、《山水圖》
明 張復陽 紙本墨筆 縱33.2厘米 橫136.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家描繪江南水鄉,透過大批密林雜樹 ,隱現村落茅舍,田野農事以及農居生活,富有生活氣息,遠景雲氣瀰漫,有很強的空間感。整幅作品開合、疏密、動靜、虛實,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尋味之意趣。
47、《煙江遠眺圖》
明 朱端 絹本設色 縱169厘米 橫107.3厘米
此畫描繪了高嶺煙靄,遠浦水村。左半邊作高遠景色,山峰巍峨高聳,氣勢雄奇。隔山坡地翠樹蔥蔥,松柏蒼勁,山勢和樹姿均具雄偉之姿。板橋、村落,遠景是舟帆和水鄉,精緻開闊,幽美而疏秀。
48、《松院閒吟圖》
明 朱端 絹本設色 縱230.2厘米 橫124.3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整幅作品雄中透秀,工細之中見隨意,反映了明代的時代風貌。朱端的山水作品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方面有一定的建樹,他使宋代院體繪畫的風貌得以發揚光大,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對後世的積極影響。
49、《雁蕩山圖》
明 葉澄 綾本設色 縱35厘米 橫290.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所繪景觀,自石門潭起,計有章毅樓、石佛巖、石樑洞、靈風洞、羅漢洞、淨明寺、蓼花峰、響巖等。這些景色描繪真實,各具奇姿,很典型地展現出東南第一山的奇秀特色和壯闊氣勢。作品畫法與戴進有相似之處,但筆墨更見繁細,並呈現出對景寫生、隨景而運之跡,很像一幅實地寫生稿,這在「浙派」後學中是比較少見的。
50、《灞橋風雪圖》
明 吳偉 絹本淡設色 縱183.6厘米 橫11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灞橋在陝西長安縣東,亦稱霸橋,唐人送別者多於此折柳相贈,有「灞橋折柳」典故。又有「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之說,故畫家亦常以「灞橋風雪」為畫題。這幅作品,描繪一老者騎驢在風雪中過橋,低首沉思。為烘托主題,景作山野懸巖,樹木凋零,風雪瀰漫,河流封凍,寒氣逼人。
51、《長江萬里圖》
明 吳偉 絹本水墨 縱27.8厘米 橫976.2厘米
《長江萬里圖》墨筆畫險峻山嶺,近景為蒼古之樹生屹立於巨石之間,整幅繪畫筆法縱橫灑脫、老辣,是畫家晚年時的精品。
52、《江山漁樂圖》
明 吳偉 紙本設色 縱270厘米 橫173.5厘米
此畫在空間處理上,前實而濃重,遠景虛淡,更接近真實的自然風景,整幅作品畫法比較粗縱,當屬畫家中年以後的作品。《江山漁樂圖》表現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漁民生活。江邊高樹坡石,其上遠山層疊,江中漁舟有停泊,一幅秀潤美麗的江山漁樂圖卷。
53、《雜畫冊》
明 徐端本 紙本水墨或淡設色 每開縱29.4厘米 橫39.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雜畫冊》共有12幅圖,大多描寫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狀,或溪邊獨釣,或小橋策行,或山村訪友,或閒眺江天,表達出遠離塵囂,忘情泉石的志趣。
54、《山雨欲來圖》
明 張路 絹本水墨 縱147厘米 橫1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山雨欲來圖》墨筆畫風雨欲來,一漁人收網而歸。近景的山巒草樹以及淙淙溪水,刻畫得生動有致,遠山迷濛,在陰暗的天空下或陰或現,很有山雨欲來前的氣勢。畫家運用粗筆濕墨,氣韻很是生動,營造出了一種山雨欲來前的氣氛,用筆粗放,風格雄健,但又透出瀟灑和靈巧。
55、《溪山放艇圖》
張路 絹本設色 縱165.8厘米 橫97.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張路(1464—1538),字天馳,號平山,僅以字行於世,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少年聰慧,見吳道子、戴進所畫人物,臨摹肖其神,以畫成名。在人物上師法吳偉,但秀逸不足,狂放過之,山水上有戴進的風致。
56、《柴門送客圖》
明 周臣 紙本淡設色
此圖以封建文人的隱居生活為表現題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閑雅情趣,畫面描繪的是主客二人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感人情景。從船工坐在船頭,伏膝熟睡,等待主人會友歸返的細節,可以看出畫家創作藝術構思的精妙。
57、《雪村訪友圖》
明 周臣 絹本設色 縱224.3厘米 橫96.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構圖十分奇峭險峻,中間巨石之上的幾棵挺拔秀逸的蒼松是全畫的視覺中心。畫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聳立,直插雲霄,氣勢雄壯。整幅作品用筆尖勁,氣勢雄渾,是周臣繪畫的代表作。
58、《春山游騎圖》
明 周臣 絹本淡設色 縱185厘米 橫64厘米
此圖所描繪的是風和日麗的春天中,游騎行旅的景致。整幅作品,構圖清曠周密,自然得體。畫家在全景式的構圖中突出前景,著意表現春山、游騎、桃花、虯松,以用來點明題意。
59、 《春泉小隱圖》(部分)
明 周臣 紙本設色 縱26.5厘米 橫85.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是周臣為裴春泉繪其隱居小憩的情景。繪松石下蔭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幾假寐,又有一童子灑掃堂外。門前一彎小橋,流水與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河對岸山巒層層。小橋對岸其山石也用重墨,兩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樹,和茅屋邊的垂柳、蒼松遙相呼應,情態各具。遠山用淡墨暈染,和前景的重墨形成對比,富有變化和秩序感。周臣在描繪物象時,善於根據不同形象的質感,施以剛柔、粗細、輕重不同的筆法,狀物準確嚴謹。
60、《山齋客至圖》
明 周臣 絹本設色 縱136.4厘米 橫7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融山水、人物為一體。近景是一個倚巖傍水的山間別墅,大石蹲臥,青松倚仰,雜木蔥鬱,隱映著深靜別緻的院落。環境相當典雅清新。屋裡屋外,人物活動清晰可辨;堂上主人悠然的坐在屏前,正展卷而讀,似乎在等候客人的到來,意態輕漫瀟灑;一名僮僕侍立在旁,神態謙恭;院外來客已經曳杖門前,點出了「山齋客至」的主題。
61、《滸溪草堂圖》
明 文徵明 紙本設色 縱26.7厘米 橫142.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畫畫法秀潤,意境清幽。畫面上描繪的是高木濃蔭,掩映草堂,群山環抱,清波蜒曲,帆檣林立,榭閣屋宇錯落。近處草堂敞軒,二高士案前對坐,正在高談闊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用筆細膩嚴謹,山石僅用渴筆微抹,以點苔顯出明暗,經營位置,得寫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62、《蘭亭修禊圖》
明 文徵明 金箋紙本 青綠設色
此畫描繪的是晉朝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觴之會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風俗。在這幅作品之中,畫家以兼工帶寫的方法勾畫了曲水灣灣,蘭亭環抱其中。樹木和竹子畫得非常工細,但不刻板。山巒皴擦簡練,臨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紋概括,富於一種裝飾趣味。
63、《仿米氏雲山圖》
明 文徵明 紙本墨筆 縱24.8厘米 橫6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就是文徵明的粗筆作品,筆法粗簡,墨氣淋漓,氣象蕭森,筆力遒勁,在粗放中抒寫了寧靜典雅的氣質。此畫是畫家晚年的作品,風格粗放,用筆老辣,很能體現畫家藝術功力。
64、《幽谷清泉圖》
明 文徵明 紙本設色 縱107.8厘米 橫37.3厘米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文徵明早年的山水作品,畫法多學元人兼師趙孟頫和高克恭的水墨雲山,瀟灑淡逸。中年之作精品頗多,面貌也有不同的變化,畫風工細,以工筆青綠為主,筆鋒尖勁,皴法細密,富於變化,界畫十分工整。
65、《古木寒泉圖》
明 文徵明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幅秀美的青綠山水畫,設色濃麗中風致淡雅,美麗而不流於媚俗。樹木的畫法用空勾填色,古香古色。山巒的設色是大面積的平塗,用筆不多,但秀潤獨存。
66、《春深高樹圖》
明 文徵明 絹本設色 縱170.1厘米 橫65.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描繪深山高樹,筆墨蒼潤勁健、樸茂多姿,同時又端莊工麗,是文徵明的經意之作。
67、《騎驢歸思圖》
明 唐寅 絹本淡設色 縱77.7厘米 橫37.5厘米
《騎驢歸思圖》描繪的是奇峰雜木,山塢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澗;綠樹迎風,舞姿婆娑;在藝術表現上,山石用帶水長皴,非常濕潤。秋樹青黃,多做空鉤夾葉,在畫風上接近李唐、馬遠等院體,但具「文人畫」風格。
68、《看泉聽風圖》
明 唐寅 絹本淡設色 縱72.5厘米 橫34.7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繪崇山峻嶺,峭壁陡險,山崖間老樹虯曲,枝葉蒼茂,巖隙清泉下瀉。兩位「高士」坐石上,正陶醉於山水之間。近處的樹木蟠曲槎椏,高出半空,皆夾葉,敷以淡彩。遠處樹木用水墨點葉,樹頭傾斜,作風吹之狀。上方山勢險峻,用細長的線條畫出山的輪廓,以斧劈皴單層刷染,表現出了堅硬的石質。整個畫面明快、滋潤、剛挺秀媚。在畫的右上角題詩曰:「俯看流泉仰聽風,泉聲風韻合笙鏞,如何不把瑤琴寫,為是無人姓是鐘。」
69、《落霞孤鶩圖》
明 唐寅 絹本水墨 縱189.1厘米 橫105.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高嶺峻柳,水閣臨江,有一人正坐在閣中,觀眺落霞孤鶩,一書僮相伴其後,整幅畫的境界沉靜,蘊含文人畫氣質。在表現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濕筆皴擦,勾斫相間,用墨較重。全畫墨色和悅潤澤,景物處理洗練灑脫。
70、《步溪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59厘米 橫84.3l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在山水畫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他將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險、縝密勁健的特點,與南宋劉松年、李唐以小見大、以白計黑、簡潔明快的手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創造了自身周密雄勁而又清曠秀美的藝術格調。《步溪圖》即是體現唐寅這種風格的山水畫佳作。
71、《水閣讀書圖》
明 陳鐸 紙本設色 縱174厘米橫76.8厘米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
在這件作品中,山峰險峻,山巒層疊,石紋繁複,樹木茂盛,雲氣繚繞。山間水上建有水榭樓閣,偃藏於山林,岩石之中。水榭之中有一個文人正在凝思。近處岸上有兩位老者正在抬頭仰望,彷彿正在來訪樓閣中人。作品筆渾厚老健,著色淋漓清潤。為陳鐸的國畫精品。
72、《杏花茅屋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47.8厘米 橫73.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杏花茅屋圖》是他風景畫中一幅富有生氣的作品。畫中高峻的山峰,疊疊泉流,搖曳的松樹,佈置合理,意境清遠,的確能顯示唐寅的才子之風,同時又體現了他那堅實的傳統繪畫功力。
73、《高山奇樹圖》
明 唐寅 絹本設色 縱122厘米 橫6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是一位放蕩不羈的曠代才子,在琴棋書畫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山水畫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與自由飄逸的思維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瀟灑的筆法墨法以及獨特風格。
《高山奇樹圖》是一幅構圖雄偉,構思巧妙的山水畫傑作。畫面上方的高嶺山石也多是濕筆長皴,但用墨較為清淡而濕潤,枝葉濃密,別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連,意境高遠。
74、《春山伴侶圖》
明 唐寅 紙本墨筆 縱82厘米 橫4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全用水墨,僅一叟衣袍醮以淡紅色。圖中曲欄掩映,雜樹綻青,春山含笑,高士臨流,給人以陽和日暖之感。山巒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著意於水墨渲染,越發明秀逗人,全圖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此圖位置經營,如樹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錯落,山路迂迴,都別具匠心,和一般簡易的文人山水畫不一樣,尤其是全圖筆墨隱約可見宋代山水畫的骨骼,真可謂「北人南相」。
75、《悟陽子養性圖》
明 唐寅 紙本水墨 縱29.5厘米 橫10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畫畫前後兩座茅庵,內有一老者端坐蒲團之上,身著寬袍,雙手握於膝上,遙望天空,神態深沉。室內壁無一物,地上唯有一桌,上陳香爐及文房用具。庵後樹木掩隱,小溪環繞,古老的石橋橫臥,流露無窮古韻。畫右如鏡的湖水將畫面的意境展開,杳無邊際,筆簡而意遠,既有強烈的真實感,又有深遠的意境。
76、《玉洞仙緣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67厘米 橫65.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遠離塵埃的人間仙境。畫面奇峰峻嶺,蒼松翠柏,瓊樓水閣,溶洞流溪,雲煙縹緲其間,山壑時隱時顯。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臨流撫琴,陶冶於自然美景之中,瑰麗多姿的山川景色和樂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開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隱逸環境。
77、《桃村草堂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50厘米 橫5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的是一幅幽深靜逸的隱居環境。草堂位於山坳。其後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側洗硯。更上則高嶺白雲,叢樹列布,極幽深之致。整幅畫意境如詩入仙,畫法精細工瑾,細緻入微。通幅大青綠著色,色彩艷麗深重。
78、《蓮溪漁隱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26.5厘米 橫66.3厘米
此畫描繪的是青綠平遠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對岸山前村舍,遠山連連。在佈局上,清新曠遠,前景、中景、遠景,錯落有致。整幅作品在工細中顯現出瀟灑意趣,實為仇英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79、《桃源仙境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66.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遠山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橋,奇松虯曲,景致幽雅。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的細緻入微,嚴謹工細。通幅青綠著色,色彩妍麗雅美,顯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現能力。
80、《仙山樓閣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175厘米 橫66.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畫面青山白雲,翠竹蒼松,水閣臨流,閣中二人對坐觀望山景。特寫的景致,勁遒的松枝,堅峭的山石,勁利的用筆,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體」遺規。而構圖左右對稱,趨於平衡,突破邊角之景;用線細勁而含蓄秀潤,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夾以類似折帶、亂柴皴的短斫,顯得隨意靈動;墨色輕淡融和,色調明快。
81、《清明上河圖》
明 仇英 絹本設色 縱30.5厘米 橫987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本幅《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明代江南社會的城鄉人民生活實景。仇英與張擇端一樣,在他的《清明上河圖》也表現了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雖然在藝術性和史料價值上難以與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提並論,卻也構築了一幅頗有聲勢和氣魄的風俗畫。
82、《仿米山水圖》
明 陳淳 紙本水墨 縱14.8厘米 橫247.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山巒隱現起伏不斷,霧氣瀰漫,雜樹成林, 山澗泉水激流入江,屋舍茅亭、漁翁小舟、板橋雅士點綴其間。畫面上雲煙飄渺,草木華滋,筆法縱肆,神變萬狀,墨沈淋漓,蒼茫濃郁,氣韻生動。雖為仿米之作,卻自具風貌。
83、《竹林長夏圖》
明 陸治 絹本設色 縱177厘米 橫75.5厘米
此圖為描繪一老者坐於一奇峰下竹林邊納涼的青綠山水畫。畫面右上方一交錯扭動的奇峰直插天空,峰上一幽深的石澗,一股清泉蜿蜒流出,在前方化為細瀑瀉入山峪之中。奇峰下輕煙繚繞,遠方隱約著幾座山巔,開闊而幽深的竹林,遠處小溪緩緩流淌。整個畫面雖取豎直佈局,但境界開闊,環境清幽,景物雖多,但主次分明,佈置有序,可謂在構圖及意境方面的精心之作。
84、《武當南嶺霽雪圖》
明 謝時臣 紙本設色 縱296厘米 橫100厘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此畫描繪的是武當山南嶺雪後的情景,峰巒山石皆留白,天空用淡墨烘染,屋宇亭台均不見瓴,以示積雪之厚。棧道上,前呼後應的行旅,也極盡生動之致,於畫面的活躍,增添色彩。
85、《太行晴雪圖》
明 謝時臣 絹本設色 縱231厘米 橫165.6厘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太行時晴圖》是一幅構圖飽滿的山水畫作品。畫中山石林立,樹木蒼翠,層崖排列有序,的確是謝時臣的傳世佳作。
86、《杜陵詩意圖冊》
明 謝時臣 絹本設色或墨筆 8開 縱22.3厘米 橫18.6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杜陵即唐朝大詩人杜甫,此山水冊各圖無根據杜詩之意而作,詩畫雙絕,令人擊節歎賞。引首有明文徵明隸書題四字圖名。每開對幅有支恆榮楷書杜詩各一首。此圖冊構圖均極盡巧思,繁複精整,層次多變。用筆蒼勁古樸,墨色含蓄氤氳,點景人物選型古拙清雅,尺幅間亦能曲盡草木之態、詩情之妙,是謝氏山水的代表作。
87、《樵谷圖》
明 文伯仁 紙本設色 縱79.2厘米 橫46.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伯仁(1502—1575),文徵明侄子。《樵谷圖》描繪的是意境清幽的山水景色。畫面上古松蔥鬱,枝幹遒勁,生意昂然。溪水蜿蜒從山中而出,似聞淙淙水聲。溪邊有一院落茅舍,後山頭草木回春,煙氣蒼茫。整幅作品富有山村生活氣息。
88、《溪仙館圖》
明 文伯仁 紙本設色 縱71厘米 橫39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觀文伯仁的《溪仙館圖》,可以看出他確實已經參透王蒙的畫法,但又具新意。畫家在這幅圖中著意渲染金陵城仲春二月宜人的春色,草木葳蕤,柳色青青,從而傳達出友人顧元祥「風煙迷故國,回首不勝情」的眷戀心緒。
89、《喬柯翠林圖》
明 陸師道 絹本設色 縱174.8厘米 橫98.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喬柯翠林圖》是一幅傳統的文人題材的山水畫作品,畫中山勢兀立,樹木蔥蘢蒼翠,枝幹虯勁,文人雅士賦詩觀瀑,好不悠閒自得。
90、《秋溪放艇圖》
明 蔣嵩 絹本水墨
此畫描繪的是危巖欹樹,下臨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獨坐讀書,舟尾一人搖櫓。上方遠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全圖布勢爽朗,主要特點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筆,乾濕並用,潑墨、破墨兼而有之,勁健粗放,墨氣淋漓。
91、《廬州泛艇圖》
明 蔣嵩 絹本設色 縱189.6厘米 橫10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此取浙派俗成之法,山勢突兀卻並非雄奇氣魄,樹枝翻捲盤曲極盡誇張之勢,表現的雖然還是文人雅士的放舟清溪的儒雅清高,然而以文人畫派自居的吳門畫派及其他所謂畫壇正統卻並不買他們的賬,稱之為「張牙舞爪」而不屑一顧。
92、《梁園積雪圖》
明 沈士充 紙本設色 縱188.5厘米 橫69.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士充,字子居,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沈士充的山水以清勁細靜見長。
93、《寒塘漁艇圖》
明 沈士充 紙本淺設色 縱132厘米 橫5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一山中林下,寒塘漁艇的圖景。畫面下部是水邊碎石疊積,交錯而起伏的斜坡。山峰左陡右緩,峰上林木叢生,左側深澗中,一山溪在亂石間跌蕩奔湧而下,流向下方寒塘之中。孤峰後側遠景,是隱約呈現的黛青色秀峰。此畫佈景既合常規,又別出匠心,筆法渾潤,樹石形體蒼勁厚重,而其中又不乏松秀清逸之氣,其用墨濃淡乾枯,變化豐富,不拘定式,敷色溫和,更使畫中意境深秀而空靈,寧靜而不空寂。
94、《秋林讀書圖》
明 沈士充
畫中的幾株枯木用筆簡括,人物衣紋用筆簡約勁挺,流暢無礙。堤岸山巒以濃淡不同的線條勾形,再施以淡墨暈染,勾勒筆力尖勁,顯示了畫家的功力,暈染墨色輕淡濕潤,石壁用斧披皴法,山坡上少林木點苔。水面用大片的空白表現。畫面的氣氛非常清淡枯寂,顯示了畫家清靜超逸的心懷。
95、《仙山樓閣圖》
明 李士達 絹本設色 縱167.7厘米 橫 79.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用筆繁密緊圓,刻劃精工,著意暈染,山巒有脈可尋,松針細如毫髮,足具功力。整幅畫面,不見摹古之信息,畫家於嚴謹之中細緻刻劃了一幅江山千里的圖景,新意獨造。
96、《秋景山水圖》
明 丁雲鵬 絹本設色 縱63.5厘米 橫27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 丁雲鵬 絹本設色 縱63.5厘米 橫27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丁雲鵬的畫法,早期細秀,晚年粗略,此幅應是其中年所作。畫中石法、樹法渾厚拙重,別有一種韻味。整幅作品變化多樣而基調統一,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氣撲人眉宇,進一步加強了畫面閒和嚴靜幽雅的氣氛。
97、《雨景山水圖》
明 孫克弘 紙本設色 縱171厘米 橫72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幅著色山水畫表現的是雨後春山的景象。前景有小橋流水,農舍、草亭隱現於林蔭之中。湖水寬闊遼遠,遠山挺秀,山間雲蒸霧漫,也有樓閣、村舍隱現。這一作品構圖佈局,雖有平遠之勢,但遠景又具高遠的格局,僅由於遠山四周的雲蒸霞蔚而使整個畫面呈平遠之勢。
98、《山陰道上圖》
明 吳彬 紙本設色 縱31.8厘米 橫862.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層巒疊嶂,千峰萬壑,崗嶺逶迤,綿亙不絕;村舍古剎,亭台樓榭,掩映其間;山溪流遠,河谷漫漫;溪谷間飛瀑如練,叢樹繁密,依聚溪邊澗畔;輕雲薄霧,瀰漫升騰,氣勢浩闊。
99、《虎丘小景圖》
明 錢榖 紙本設色
此畫描繪的是蘇州虎丘山前景物。凡千人石、劍池、雙釣桶,上至虎丘寺塔,皆收入畫幅之中。
100、《設色山水圖》
明 文嘉 紙本設色 縱76.7厘米 橫31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文嘉(1501—1583),文徵明的次子。《設色山水圖》畫樹石屋宇,仍是家法。整幅作品,草木豐茂,秀潤多姿,雲霧顯晦,峰巒出沒,充滿生意,用筆疏簡秀潤,意境清遠,頗得董源之筆意。
圖片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