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風格流派-虞山畫派及代表人物與作品(共10張圖片)
  • 22年9月30日 17:1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虞山畫派又名為「虞山派」,是中國畫的流派之一。最初,虞山畫派額的奠基之祖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先生,他的出現對中國畫之後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虞山畫派。虞山畫派的主要創始人清代山水畫家王翬和惲壽等人,潛心學習宋元名家的畫風,揚其優點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新,崇尚古風,在康熙時期發展至其興盛時期,對於清代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自幼就開始學習繪畫,因其家境平寒,開始為畫商摹制古畫,在這一時期有了大量繪畫素養的積澱,對於傳統古畫的鑒賞、臨摹能力較高,師從張珂、王鑒、王時敏等人,學習各家技法,融為一體,提倡以臨古為其宗旨,以筆墨為其中心。從其畫作中可以看出作者運筆之時的構思,筆墨較為嚴謹、沉著老練是他畫作最大的特點,在其早年的畫作中是以秀麗美觀為其主,而晚年卻大相逕庭,這也是他最對於自己一生的繪畫事業中不斷的領悟、不斷完善之後的形態。而從王翬先生繪畫的江南風景卻是另一番美景,將江南小鎮的清幽靈動、生機勃勃的畫面展現的較為完整,在其繪畫的作品中還可以看出大量的筆法是以細筆進行皴擦的效果,章法變動較大,水墨與淺絳之間渲染適中,雖然墨法的變化較少,但是其構圖畫之感卻是較為的豐富。例如:《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等,對於細節部分、色彩濃淡部分的把握較為恰當。

而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是虞山畫派的奠基人,黃公望擅長山水畫,對於水墨、淺絳較為的看重,通過以草籀奇字法進行山水畫的創作,氣勢雄渾且秀麗,筆法較為簡潔卻不失靈巧感,這正是黃公望山水畫的魅力之處。擅長書法、詩詞、散曲的他,注重事發造化,畫風簡單明快,特別是在其著名的畫作中《富春山居圖》有著較為突出的展現。通過宣紙的運用,創造出渾厚且明快的南方山水畫,正是因為他的繪畫風格多變,沒有固定的面貌,所以在其之後的發展中徹底改變了南宋院體的畫風,推動了中國山水畫第二個高峰時期的到來。

帶領著中國山水畫發展的虞山畫派在清代時期就發展至其鼎盛時期,在近現代的中國山水畫的歷史上很少出現有名的作品。而王翬等人對於傳統技法的研究和學習卻大大推動了山水畫的發展,這恰巧能夠印證虞山畫派的重要性。即使是後期的落寞,但是其倡導自由抒寫,融合西方寫實主義,倡導古風的特點卻給後世帶來了重要影響。

虞山畫派代表作品賞析及價格參考:

1:黃公望至正七年(1347)作晴嵐墅色圖立軸,尺寸:98×39.5厘米,估價: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價: RMB 31,360,000 ,成交時間:2011.06.16,拍賣公司:北京海士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潑墨寫山林,森森綠樹蔭。晴嵐含墅色,聊娛清淨心。摹北苑筆意,至正七年八月大癡道人黃公望並題。
鈐印:大癡、
收藏印:神州孫氏珍藏書畫、劉恕珍玩之印、沈荃。

根據畫上題識可知,此圖為元代黃公望畫於至正七年(1347)的作品,「潑墨寫山林,森森綠樹蔭。晴嵐含墅色,聊娛清淨心。摹北苑筆意,至正七年八月大癡道人黃公望並題。」後鈐有「大癡」一印。圖上尚有「神州孫氏珍藏」「恕珍玩之印」「沈荃」三方收藏印,這說明曾經是經過劉恕、孫承澤和沈荃三個人收藏過的名跡。

2:黃公望秋巖疊嶂圖鏡心,尺寸:25×46厘米,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18,400,000 ,成交時間:2014.05.12,拍賣公司:福建華夏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秋巖疊嶂,一峰老人黃公望為安雅大作。
鈐印:子久(朱)
鑒藏印:子孫永保(朱)、橫雲山人(白)、另四印不辨。

《秋巖疊嶂》為絹本鏡心,是張大千先生的舊藏,曾見於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大風堂名跡》第四卷。《秋巖疊嶂》乃黃公望為安雅丈所作。黃公望為元四家之首,繪畫造詣頗高,對後世文人畫藝術影響極大。《清悶閣集》卷九評論其繪畫曰:「大癡畫格超凡谷,咫尺關河千里遙。」鄭元佑《橋吳集》題黃公望山水云:「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遙。」黃公望的繪畫造詣由此可見一斑。此圖描繪山居小景,坡陀起伏,林巒深秀,山腳一帶房屋隱現,橋傍有高士策杖徐行。尺幅雖小,卻氣象萬千,予人以咫尺千里之感,正可謂「咫尺關河千里遙」(《清悶閣集》),足見黃氏經營佈置畫面之功力。筆法上取董、巨而自出新意,多用干筆淡墨,山石多以披麻皴寫,或濃或淡,皆以干而枯之筆勾皴,叢樹平林多用橫點。山石以枯筆淡墨寫,樹葉用濃墨濕筆寫,顯得山淡樹濃,細節充實而富變化。此種畫法,在其名作《富春山居圖》中時時可見。此作中,黃氏將中鋒與側峰,尖筆與禿筆、乾濕與飛白結合運用,蒼茫中見秀勁,簡潔中現渾厚。此外,畫作上鈐有「子孫永保」、「橫雲山人」二枚鑒藏印,橫雲山人為清初大儒王鴻緒(1645 - 1723)的別號。王鴻緒,字季友,號儼齋,別號橫雲山人,江南婁縣人。可知此作曾為王鴻緒所藏。後又經大風堂收藏。

3:黃公望秋山招隱圖立軸,尺寸:118×51厘米,估價:咨詢價,成交價: RMB 7,504,000 ,成交時間:2010.06.27,拍賣公司: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0年少狂稚雅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秋山招隱圖,結茅離市廛,幽心辛有託。開門盡松檜,到枕皆邱壑。山色陰晴好,林光早晚各。景固四時佳,於秋更勿略。坐綸磻石竿,意豈在魚躍。行忘溪橋遠,奚顧穿草履。茲癖吾儕久,入來當不約。莫似桃源漁,垂尋路即錯。此富春山之別徑也,予向構一堂於其間;每當春秋焚香煮茗,游焉息焉。當晨嵐夕照,月戶雨窗,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額曰小洞天圖之以招,樸夫隱君同志。一峰老人黃公望畫並題。
鈐印:子久(白)、大癡(朱)
鑒藏印:至聖七十世孫廣陶印(朱)、少唐審定(朱)、岳雪樓鑒藏宋元書畫真跡印(朱)、文震孟印(白)、高氏清吟堂鑒藏書畫(朱)、梓村(朱)。

大癡老人於至正七年丁亥歸隱富春,時年七十有九。這位一生仕途飄零的男子,在出獄後,看破世事,退隱山林,寄情山水,這張《秋山招隱圖》正是他贈予友人樸夫隱君的佳作。大癡老人在題跋中寫到「結茅離市廛,幽心辛有托。開門盡松檜,到枕皆邱壑。山色陰晴好,林光早晚各。景固四時佳,於秋更勿略。坐綸磻石竿,意豈在魚躍。行忘溪橋遠,奚顧穿草履。茲癖吾儕久,入來當不約。莫似桃源漁,垂尋路即錯。此富春山之別徑也,予向構一堂於其間;每當春秋焚香煮茗,游焉息焉。當晨嵐夕照,月戶雨窗,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可見大癡老人與陶淵明頗有相似之處,陶淵明在草盛豆稀的住所裡「悠然見南山」,黃公望在富春山的茅舍小築中「不知身世在塵寰」,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故畫小洞天圖之以招同志與之皆隱也。

4:黃公望1347年作虞山圖立軸,尺寸:91×28厘米,估價:RMB 3,8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4,370,000 ,成交時間:2018.07.07,拍賣公司: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至正丁亥七月十日,大癡道人寫。
鈐印:黃氏子久(白)
題跋:
1.熙寧四年,迂叟始如洛,六年買田二十畝於尊賢坊北偶以為園……乾隆丙子(1756年)嘉平中澣,偶錄獨樂園記於經畬齋。果親王書。鈐印:研沁露(朱)果親王(朱)書(白)
2.縈紆石磴接松關,小閣斜欹水一灣。怪底煙雲饒秀色,殘陽影裡認虞山。丁丑(1757年)初冬重題,經畬主人。鈐印:皇六子章(朱)果親王寶(白)一詠一吟(朱)
3.是幀水墨山水,氣韻殊佳,裝裱亦精,上有果親王長題,小楷佳妙,傳世名跡,殊可珍也,龢溪仁愷題。鈐印:楊仁愷丁丑年以後題記(朱)
4.舊題黃公望山水圖,經康熙間果親王允禮考證為大癡虞山圖,故詩中有殘陽影裡認虞山之句。此圖親王前後兩題,知其為銘心之品、人間瑰寶矣,乙酉(2005年)二月,史樹青。鈐印:史樹青印(白)
5.果親王舊藏黃公望虞山圖,深得元人筆墨意韻,且流傳有緒,楊仁愷、史樹青兩先生鑒題,足為傳世名跡和銘心之品,誠可信也,宜珍藏寶之,乙酉(2005年)仲夏,單國強題。鈐印:暢神(朱)單國強(朱)
籤條:元黃大癡山水。
鑒藏印:經畬主人鑒賞之鑈(朱)經畬主人(朱)。

 

5:王翬1710年作溪橋峻嶺圖立軸,尺寸:214×116.5厘米,估價:RMB 28,000,000 ~ 38,000,000,成交價: RMB 32,200,000 ,成交時間:2018.06.17,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題識:1.梅花庵主溪橋峻嶺圖,庚寅九月十三日,海虞王翬。
2.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重修水墨因。只恐淋漓無冶艷,淡妝端不媚時人。石田翁自題其畫句也。石田學仲圭,真有出藍之新。余漫仿之,不審得窺一斑否。耕煙散人又書。
鈐印:王翬之印、石谷子、海虞
題跋:耕煙散人王翬七十九歲所作溪橋峻嶺圖巨幅真跡。王翬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等,江蘇常熟人,清初畫壇六大家之一,山水畫承歷代精華自創虞山派為該派當然領袖,一時譽滿海內,並有畫聖之稱也。斯圖作溪山峻嶺,分明期間,可棲可游,令人玩味不盡。幅高近八尺,出於近八旬耄耋老者之手,至為難得。畫上作者一題再題,並錄石田翁題畫詩,說明沈氏曾有仿吳仲圭此圖,他又仿之,成此古人所謂仿者,實乃借境而已,借古以開今,自我本色仍舊鮮明,正如斯圖,石谷子晚歲風神望而知之,可謂妙哉。丁酉嚴冬,戈父蕭平觀識於金陵年七十有六。

此幅《溪橋峻嶺》圖軸,為王石谷七十九歲時所作,屬王石谷晚年的精絕神品。此時的王石谷已將諸家之長融會貫通,筆墨變化隨心所欲。遠處的山峰用干潤相間的墨色以側峰勾點而成,與山石的皴法融為一體,盡得山巒渾厚秀逸。山間以留白與洪染表現縹緲的雲霧和遠山,由山峰到田舍再到遠山,使觀者的空間感隨景物依次遞進而延伸,但畫面的核心仍然佇立於中心,主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豐富多變。值得注意的是,王石谷對主體山峰的處理過程中,以「北宗」技法表現出崇山峻嶺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石谷汲取了五代荊浩,及北宋燕文貴用筆的硬朗,皴染兼備的藝術風格,先以簡勁的墨線勾勒出山石的大致輪廓,再以短條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山石崇立的質感,對樹的處理,也兼有郭熙,李成的風格,古干虯枝,盡顯荒寒之態,與近處的叢林平湖,田舍的溫潤,秀麗構成鮮明的對比,頗得餘音繞樑之韻味。山水畫家須具備兩大基本強勢:一是胸有丘壑,二是手有筆墨。在此作品中,王石谷參合二者,雖為臨古之作,卻又有自家面貌,屬於借古開今並純樸渾厚的晚年典型風貌,體現了王石谷愈老彌精,瑧於化境的藝術功力,堪稱王石谷的晚年精品。

6:王翬己丑(1709年)作仿大年水村圖立軸,尺寸:95×53厘米,估價:RMB 4,500,000 ~ 6,500,000,成交價: RMB 24,150,000 ,成交時間:2011.11.13,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鈐印:王翬之印、耕煙散人時年七十有八、上下千年、石谷子、王翬之印、海虞、清暉老人、來青閣(1、2、3、4、5、6、8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 ? 王翬》28、99、32、22、9、54、74印,96-98頁)
題識:點點沙鷗下渚田,荒荒漁舍隱溪煙。夕陽柳岸收漁網,秋水蘆花放鴨船。仿大年水村圖。歲次己丑春仲望後三日雨窗識。耕煙散人王翬。
董文敏題大年湖莊卷稱,王晉卿筆尚有蹊徑而無淡蕩之致,不若大年之超軼絕塵。蓋大年用意簡遠,凡見真本,皆不為崇崖疊嶺,只取煙林一曲,以淡蕩勝。趙法出於惠崇,故兼師之。耕煙次日再識。
籤條:孫祖同題:王石谷仿趙大年水村圖神品。己卯四月,祖同。??鈐印:伯繩
鑒藏印:怡親王寶、虛靜齋書畫記、孫伯繩四十後審定真跡 、靜風堂。

說明:1.曾經清宗室收藏。怡親王,清朝世襲親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第十三子愛新覺羅 ? 胤祥(允祥,1686-1730)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此後一共傳了八代九位怡親王。
2.孫祖同,字伯繩,齋名虛靜齋,祖籍紹興,後遷江蘇常熟。承家學,少年即能詩。寓上海又斥書畫購善本,得宋刻本《花間集》。有《虛靜齋宋元明本書目》。

7:王翬1681年作仿宋人山水鏡心,尺寸:191×98厘米,估價:RMB 2,500,000 ~ 4,200,000,成交價: RMB 23,000,000 ,成交時間:2012.12.12,拍賣公司:北京九歌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賦詩南澗寫烏絲,雨雪霏霏卻有思。鄉里動成經歲感,溪巖復興故人期。林中策蹇寒生趣,嶺外舒梅意已知。他日更尋高士宅,詠歌先寄早春時。歲次辛酉冬十一月,仿宋人筆法。劍門石谷王翬。
鈐印:王翬之印、石谷子。

此幅仿《宋人山水》,畫面富有強烈的疏密虛實對比。畫幅尾部款識題道:歲次丁卯端陽前四時擬關仝筆。正值壯年,他的藝術此時達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王翬對包括關仝在內的北派山水各家都有過精深的研究與摹擬。北派畫家荊、關、范、李諸輩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太行、秦嶺、終南、王屋等最具北方特色的山區。語云:南線北皴。北派素以較短促的筆觸刻畫山石之堅硬、粗糙及乾燥特徵,北方山脈因植被貧乏而石骨畢露,故而不宜施放柔潤的長線。此圖圖充分顯示了王翬對北派畫風的深刻理解與嫻熟表現。太行乃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其山勢雄闊險峻,天下稱奇。畫中之群巒重疊、密林幽深使人頗有身臨其境之感。山峰高處可接雲天,山谷狹處僅容一線,山與山依傍牽連,形成了恢宏磅礡之勢,巖壑間溪流泉瀑或湍急或舒緩奔流宣洩。王翬對景物的描繪,特別在山石的造型上盡呈千變萬化之姿,或雄壯如浩蕩之旅,或奔湧如怒濤狂瀾,或盤桓如巨獸,或峭拔如劍戟……至於樹木,繁茂處密不透風,滿目森然,疏朗處,豁然臨風,神清骨爽。樹的畫法不拘一格,雙勾、夾葉、亦圈亦點。王翬此圖的雲水無多,虛處有限。空靈之水只在山之盡頭方輕泛微波,散漫出淡遠之意。

8:王翬壬申(1692)年作溪堂佳趣立軸,尺寸:136×61厘米,估價:RMB 9,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21,850,000 ,成交時間:2012.07.11,拍賣公司: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溪堂佳趣。黃鶴山樵有此圖,彷彿香山池上之意,幽澹天真全以右丞為師,蓋叔明早年傑作也。壬申夏六月,長安客窗對模大概,呈敦翁老先生教正。虞山晚學王翬。
印鑒:王翬之印、虞山後學、意在丹丘黃鶴白石青籐之間。 

此圖精妙絕倫的畫藝,宏大開闊的尺幅,觸手如新的品相,來源可靠的著錄堪稱王翬盛期佳作中之佼佼者,足與海內外大型博物館館藏精品相抗衡。
他筆下的溪山別有一番佳趣。遠景山巒隱約,中景溪堂寬敞,林木掩映,堂上主人席地而坐,旁有童子侍茶,興起觀庭前雙鶴起舞,近處溪橋上有朋曳杖來訪,童子追隨其後。山腳下溪水潺潺,岸邊秋林環繞。穿過小橋,有數間茅舍於路邊,再順著山路盤旋而上,村舍錯落分佈在山腰間。再往上行,山石變得高聳,而小路也漸漸被隱沒。縱覽全圖,彷彿置身真山水。山色如黛,林木繁陰,溪水縈繞,荇菜參差,隱者在此飲酒品茗,談經論詩,狎鷗玩鶴,一派恬靜閒適的文人士大夫情趣,令人無限神往。
此圖山石以淡墨干筆皺擦點畫而成,顯得蒼茫深厚;樹木則以深黃、赭石等點染,再加以濃墨、石綠色襯托。他化用了王蒙的牛毛皴,以蒼潤松秀的筆調來營造丘壑林泉那蒼翠欲滴的生機;同時巧妙地將唐宋代青綠山水技法引入元明文人水墨趣味的山水畫之中,用濃麗的傅色來表現絢爛多姿的色彩。王翬雖然受教於董其昌的嫡派傳人王時敏、王鑒,卻不囿於南北宗論所偏袒的南宗文人畫風,「擷唐宋之精英,漱元明之芳潤」,造就了他熔冶南北於一爐,集古今之大成的個人面目。王翬嫻熟地糅合古今大家的技法為我所用,在這幅作品中得到了最全面、最完整地展現。
此圖又堪稱是融合山水、人物、花鳥三科的綜合性巨作。圖中有松、竹、槐、柳等十數種草木,或直或曲,或榮或枯;山巒層迭,太湖石秀潤,坡岸蔥鬱;流水與池塘動靜皆宜;房屋均不借界尺,徒手畫成;人物神態悠然自得;仙鶴姿態優雅,或行或鳴。總之包羅萬有而能各臻其妙,方知王翬乃通才、全才,無愧其畫聖之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