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趙孟頫《人騎圖》全卷(共4張圖片)
  • 17年2月10日 10: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稱】人騎圖

【年代】元

【作者】趙孟頫

【現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尺寸】670 X 32 CM

【材質】紙本 設色 手卷

1959 年,著名收藏家丁燮柔將他所藏的 50 多件文物捐獻給國家,其中就有這幅《人騎圖》,歷經三十多年的流散,它終於又重新回到紫禁城。

《人騎圖》構圖簡潔,中間畫了一個著唐裝的文人,身穿紅袍,執鞭騎馬,儀態雍容不凡,著意表現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穩的個性。胯下駿馬,膘肥體壯,舉步欲行。整幅畫為了突出人物和馬,沒有畫背景,人物以線描為主,筆法細膩,勁健細挺,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體,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筆韻。

每日讀一畫|元 趙孟頫《人騎圖》全卷

元 趙孟頫《人騎圖》畫芯

《人騎圖》為趙孟頫四十三歲時所作,是其鞍馬題材的早期作品。《人騎圖》中多用鐵線描及游絲描繪,細勁秀潤,造型生動自然,體現出濃郁的唐代遺風。作者在此圖中表現出對唐人畫法的刻意追求和對古人精華的繼承發揚。 畫中自題:「吾自少年便愛畫馬,六歲得見韓干真跡三卷,乃始得其意之。」這既能說明畫家長期堅持專研,又體現其從古人身上得到精髓之「意」。他以刻意的追求和長期的實踐,取得了高超、精湛的技藝,他曾經說:「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殆欲盡去宋人筆墨。」而在自題中更寫到:「此圖不愧唐人」,說明他對自己這幅畫藝術成就的肯定。

畫上有趙孟頫款識:「元貞丙申歲(1296 年)作,子昂。」鈐朱文印兩方:「趙氏子昂」、「澄懷觀道。」又自識:「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愧唐人。世有識者,許渠具眼。」大德己亥(1299 年)子昂重題:「趙氏子昂。」

每日讀一畫|元 趙孟頫《人騎圖》全卷

元 趙孟頫《人騎圖》引首

卷首有乾隆皇帝書「深得穩意」4 大字,後面還有它的題詩。畫上留有趙孟頫和16 位藏家題記、清代乾隆皇帝手書,蓋有歷代藏家印記近 200 方,顯示出收藏家們對這幅畫的喜愛。清《石渠寶笈續編》、《穰梨館過眼續錄》著錄。

每日讀一畫|元 趙孟頫《人騎圖》全卷

元 趙孟頫《人騎圖》局部

每日讀一畫|元 趙孟頫《人騎圖》全卷

元 趙孟頫《人騎圖》

《人騎圖》體現了趙孟頫在繪畫史上超越前人的成就。 一是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艷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人騎圖》將重彩與淡彩有機地合為一體,畫風得唐人之富麗,亦不失文人之清雅,盡顯古樸自然之風。 二是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人騎圖》色彩大膽有力,表現力突出展現出作者對馬的瞭解及觀察。 三是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人騎圖》上有作者多次題字,顯現出了獨有的文人氣質。 四是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此圖各種圖印相得益彰。 五是他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畫藝,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這點可以從馬身上看出,此馬膘肥體壯,讓人聯想到蒙古草原之上馳騁的馬兒。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 年)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讚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閒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閒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