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中國繪畫史中,宋代小品畫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其以獨特的經營位置,精微的筆墨技巧,高雅的格調品味,以及豐富多樣的繪畫題材,成為中國美術史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小品畫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咫尺之間,傳達出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和審美意趣,藝術表現力絲毫不亞於大幅繪畫。它的興盛,與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背景密切相關,對後世繪畫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今天,宋代小品畫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其“樸素淡雅”的美學特徵,“格物致知”的求真態度,亦對當下創作人文精神的回歸有重要的啟示。
宋代翎毛小品畫
■學術主持/撰文:劉建軒
翎毛是宋代花鳥小品畫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本意是指禽鳥翅膀或尾部長的羽毛,後代指以禽鳥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宋人花鳥長於“寫生”,這裡的“寫生”並非單指繪畫創作時的對景寫生,更是指作品要能描繪出物象的“靈動生氣”之意。而在花鳥畫眾多的題材之中,翎毛算得上是最能體現“寫生”的意蘊了。宋人筆下的翎毛小品描繪出了禽鳥生動活潑的情態,這些豐富多彩的畫作歷來為後世所垂范。宋代小品畫特寫式的取景角度,加之表現禽鳥羽毛時所用纖毫畢現的“絲毛法”,使其樣貌更顯惟妙惟肖。同樣是翎毛主題,尺寸之間畫面的效果亦可大不相同。下面筆者選擇了四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宋代翎毛小品畫分別加以介紹。
01
宋 佚名 枯樹鸜鵒圖 絹本25×2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枯樹鸜鵒圖》,絹本,25×26.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是一幅非常經典的宋代翎毛小品畫作,畫上雖無款識,但從其風格判斷這應是北宋畫院中人所作。北宋院體畫較之南宋嚴整堂正,南宋院體畫多輕柔嫵媚,這點在花鳥畫中尤為明顯,此畫便是一例。畫中鸜鵒正立枝頭,與碩大的枯葉佔據了大部分的畫面,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力量感。鸜鵒俗稱八哥,自古以來便是畫家所愛描繪的對象,宋人尤喜繪之。此畫工寫相參暈染精妙,屬宋畫中上乘之作,近代大家張大千、謝稚柳皆深受其影響。
02
宋 李迪 雞雛待飼圖 絹本23.7×24.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雞雛待飼圖》,絹本,23.7×24.6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為李迪所作,署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此年為宋寧宗慶元三年即公元1179年。畫面中有一蹲一站兩隻雛雞正在等待母雞餵食,其體形與真物等大。此畫雖沒有描繪背景環境,卻給人一種獨特的空間感。作者巧妙地利用雛雞目光的投向,讓觀畫者產生了畫面之外還有物象的錯覺。在繪畫技法上同樣非常高明,絲毛法的運用,輕鬆自然,規整中又有些錯落。絨毛的暈染恰到好處表現出了其蓬鬆的質感。此畫素雅靜謐的風格與一般南宋院體畫的艷麗頗為不同。
03
宋 佚名 梨花鸚鵡圖 絹本27.6×27.6cm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梨花鸚鵡圖》,絹本,27.6×27.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本畫無款,從其畫風推斷應屬南宋畫院畫家作品。畫中描繪了一樹盛開的白色梨花自左向上生長,枝頭停著一隻紅臉牡丹鸚鵡,頭朝下正在四處覓食。此畫風格華美絢爛,色彩典雅厚重,有北宋宣和畫院之遺風,是宋人小品畫中的精品。對角滿構圖讓梨花充滿了畫面,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素白的梨花與艷麗的鸚鵡在色彩上有鮮明的對比,使看似紛繁的景物變得層次分明。梨花的畫法非常值得一提,畫家幾乎沒有去分染出花的體積,完全是用平塗的方法。這樣可以讓畫面感十分統一,同時富有裝飾性的效果看上去頗有古意。
04
宋 佚名 霜篠寒雛圖 絹本28.1×28.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霜篠寒雛圖》,絹本,28.1×28.7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堪稱是宋人小品畫中教科書式的經典之作,畫中描繪了停棲荊棘上的五隻雛鳥,荊棘和竹葉交織而生似亂非亂。所畫之鳥名為白腰文鳥,因其常常十餘隻相聚而棲,故又名“十姐妹”。畫中五隻鳥情態各異,十分生動,前後左右,俯仰高低,作者從各個角度如同課徒稿般地描繪了其樣貌。文鳥畫法看似細膩,實則簡略概括,羽毛的勾勒根據不同部位的結構而變化,尤其是腹部線條錯落相交的排列把羽毛蓬鬆的質感表露無遺。畫中竹子與荊棘的頗具寫意的畫法極見用筆的功力,荊棘變化豐富的線條與竹枝用筆間的空隙,可以看出作者是直接勾畫而非依本描摹。這種工寫結合的畫法為後世小寫意畫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