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稱】盆菊幽賞圖
【年代】明
【作者】沈周
【現狀】現藏於遼寧博物館
【尺寸】338 X 25 CM
【材質】紙本 設色
在明代繪畫史上,沈周是分水嶺。在他之前的畫壇,浙派一統天下;在他出現後,吳門畫派代替了浙派,全國畫家爭相效仿。由於沈周在明代繪畫風格演變史上的巨大的影響,被後世尊為吳門畫派的始祖。吳門畫派的另外兩大家:唐寅、文徵明都出自他的門下。
《盆菊幽賞圖》被認為是沈周中年「細沈」畫風的佳作。該圖為對角構圖,卷首一側,雜樹中設一草亭,四周以曲欄隔成庭院,院裡牆邊有盛開的菊花若干盆。亭內三人對飲,飲酒賞菊,意態優閒,一僮持壺侍立,布勢疏朗,景物宜人,一派秋高氣爽的意境。隔水茂樹數株,景致簡樸。沈周早年多畫小畫,40歲以後才畫大幅繪畫作品,中年畫法嚴謹,用筆沉著,晚年筆墨豪放,氣勢雄強。此作畫法謹細,筆墨精工,屬沈氏中年細筆畫風。
值得一提的是沈周在此畫中對三位文人和一個書僮的處理。三位文人顯然是賞菊的主人公,與畫家精心描繪的茅亭、樹木、盆菊相比而言,畫中人物用筆不多,但卻以概括的形體點出了文人活動的主題。這也算是較少作人物畫的沈周對這個畫科的一次能力展示。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局部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局部
畫家在作品左下角的題詩:「盆菊幾時開,須憑造化催。調元人在座,對景酒盈杯。滲水勞僮灌,含英遣客猜。西風肅霜信,先覺有香來。長洲沈周次韻併圖。」此畫清初歸朱之赤、安岐遞藏,乾隆時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乾隆皇帝賞此圖時,愛不釋手,步卷中沈周自題詩原韻題詩:「圖中生面開,秋意鎮相催。籬下香盈把,霜前酒當杯。畫詩皆可入,蜂蝶豈容猜。展卷清吟處,重陽得得來。」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局部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題跋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題跋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題跋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細節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細節
明 沈周《盆菊幽賞圖》
作者簡介:
沈周(公元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明代中期傑出畫家,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家世代隱居吳門(今江蘇蘇州),沈周出身書香門第,書畫乃其家學淵源,曾祖父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好友,父親恆吉又是畫家杜瓊的學生。沈周厭惡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家居讀書,未應科舉,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孚眾望。沈周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悠閒意趣。主要風格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代畫家黃公望、王蒙和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吸收南宋時期幾位大師的筆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