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梁楷潑墨仙人圖欣賞(共1張圖片)
  • 16年5月10日 01:1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梁楷:潑墨仙人圖

圖片來及網絡

梁楷《潑墨仙人圖》

紙本 水墨48×27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為嘉泰年畫院待詔,深通禪理,生性狂放,嗜酒自樂,人稱”梁瘋子”。《潑墨仙人圖》便是其傳世名作。此畫以高度集中概括的簡練手法,用蘸墨大筆,廖廖幾筆,如墨潑紙,信筆而成,描繪出一個醉醺醺的神仙形象來。此畫極為生動,堪稱神完氣足,達到了水墨畫的極致。

畫上有題詩云:”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台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

梁楷的這種潑墨畫法為後世禪宗畫開了先河。此畫曾經乾隆、嘉慶兩朝內府收藏。

梁楷,南宋畫家。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從賈師古學畫,山水、人物、花鳥兼善。但今人多見其傳世之人物畫,其《八高僧故事卷》及《釋迦出山圖》中的樹石山水,顯示其山水畫的功底非常深厚。宋寧宗嘉泰(1201-1204)時為畫院待詔,並賜佩金帶。然其性格豪放不羈,「敝屐尊榮,一杯在手,笑傲王侯」。不能忍受畫院的規矩,遂將金帶懸壁,離職而去,人稱「梁風(瘋)子」。多作釋道、鬼神,有兩種幾乎截然不同的風格,一種是「細筆」,取法吳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筆作細長撇捺,轉折勁利,稱「折蘆描」;一種是「減筆」,繼承五代石恪的簡括,以寥寥數筆橫掃,墨色淋漓飄逸。對後世簡筆寫意畫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   《潑墨仙人圖》是其減筆畫的代表作,紙本,縱48.7厘米,橫27厘米,墨畫。圖繪一禿頂敞胸大肚的仙人,一足出前,似在行走,但顯得步履踉蹌,彷彿是有些醉意了。仙人自不同常人,其衣衫不整,非以遮體,而看其臉部,眉眼鼻嘴擠成一堆,下巴鬍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瑣,但卻是脫盡了俗相,透出絲絲的仙氣。全圖勾筆極其簡略,僅以顯示局部些小的輪廓,而占畫面大部之衣著則用粗筆蘸墨法依褶痕橫掃,墨色淋漓滋潤,而質感極強。但看畫面,似乎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以淡墨塗抹,而後在將干未干時再在肩頭以濃墨破,在干後再用濃墨勾腰帶。這種粗筆橫掃,筆簡而意到,墨色淋漓酣暢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而且在南宋繪畫由工細趨向簡略的潮流中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成為後代畫家心儀手追的大寫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謂的「潑墨」,與今天我們所見張大千創製的「潑墨潑彩」,還是完全不同的。張大千是不用筆,而將墨水或顏料盛在缽內,用手執缽直接將墨水或顏料潑在畫上,然後依其自然形成的痕跡用筆適當加以引導。而梁楷的潑墨,則是先用「蘸墨法」在粗筆中飽蓄濃、淡尚未完全混合的墨水,然後以手執筆,按程序疾速在畫上橫塗豎抹,使留下的濃、淡墨色自然滲化,似墨汁潑翻,卻又留有用筆的軌跡。嚴格地講,梁楷的潑墨,是用筆所致,有潑墨之意,而無潑墨之舉。這一種表現力極其震撼,而又極具難度的繪畫技術,歷代備受推崇,明徐渭、清八大、金農乃至現在,無數畫家奉若聖明,趨之若鶩。   但我以為,後之學者須明白梁楷減筆潑墨技法的由來:他是在既能很工致地畫人物的基礎上做減法的。欣賞其《八高僧故事圖》,人們從八個生動傳神、而又各具個性的刻畫精細的高僧形象中充分領略到梁楷非凡的造型能力。如果以為只須揣摩其減筆潑墨的作品就能入其門,那就無異於築空中之樓閣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