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2015年春天的步伐已經邁起來了,南方的樹木已開始發芽,神州大地即將重新綠意盎然,暖和的地方已經有桃花盛開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裡不得不讓人想起南宋趙伯駒《春山圖》。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南宋趙伯駒《春山圖》吧。
南宋趙伯駒《春山圖》縱二尺八寸,橫一尺二分。設色。畫山水晴雲,游騎尋春,水亭茶話,無名歟。
御筆」趙伯駒春山圖「。御題行書,「古寺雲霞嶠,人家桃柳春,精神北宋本,結構仲長論,大塊文章繪,春山頤括言,不須問名氏,望可識王孫」。
乾隆丁丑春月,御題鈐寶二。乾隆此幀未署名款,而規其風神筆力與石渠寶笈。所收趙伯駒真跡,正合因為審定標題。蓋伯駒盡多不著名如赤壁,圖經柯九思審定,漢宮圖經董其昌審定,而江山秋色則見跋語中。今為拈出設遇精鑒,如丹邱、香光當證,可御筆題句,後並識鈐寶二德充符。會心不遠(鑒藏寶璽),
樂壽堂鑒藏寶,古希天子,壽八徽耄念之寶(收傅印記),蘊真齊珍藏畫印。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圖繪初春的景色:從近處望去,水榭臨水,小舟穿梭其間,送往迎來,不亦樂乎?路人信步,一老翁策杖行走橋上,而河對岸,樹木掩映之中,村舍層迭,前面敞屋中飼馬二匹,後堂屋中有家人對坐閒話。遠處山谷中農田櫛比,農夫趕牛犁耕。遠山高聳,雲霧繚繞。一派平和恬淡、靜謐自足的人間生活景象,融化於桃紅柳綠、松柏濃郁的大自然春色中,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全圖工整細麗,層次清晰,勾線凝練,造型準確,青綠設色,勾廓填彩,雖濃艷猶不掩土色,實是古代大青綠山水畫中難得的精品。
錄入: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第五冊,2705頁;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69-70頁;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冊,3-4頁。此幅畫山水晴雲,游騎尋春,村家桃柳,水亭茶話。通幅以青綠為主調,生動地表現出春日觸目階綠的景致。
趙伯駒,字千里,宋室宗親,宋太祖的七世孫。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南宋初。宋高宗極其愛重,曾命他畫集英殿屏風,賞賜很厚。對樓台界畫亦盡工間之極。其弟趙伯驌,字希遠,以文藝從侍高宗左右,亦長山水、花木,尤工設色。曾任浙東兵馬鈐轄。擅山水、花果、翎毛、樓台,其山水師法李思訓父子,並吸取北宋文人畫家水墨山水的表現手法,形成清麗秀雅,「精工之極,又有士氣」的青綠山水,頗有書卷氣。有《阿閣圖》、《漢宮圖》、《江山秋色圖》等傳世。弟趙伯驌,字希遠,亦善畫,多作青綠山水,風格與兄相近,有《萬松金闕圖》傳世。
代表作品有《風雲期會圖》、《春山圖》、《阿閣圖》、《後赤壁圖》、《文會圖》、《鳥雀圖》等。留傳到現在的有《漢宮圖》、《阿閣圖》、《萬松金闕圖》、《江山秋色圖》、《漢太祖入關圖》等。
官至浙東兵馬鈐轄。擅畫,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皆精。山水取法唐李思訓父子而趨於精密,筆墨秀勁工致,著色清麗雅致,又能融合北宋以來水墨山水畫之精華,別開生面,很受宋高宗趙構的重用。著名作品有《江山秋色圖》長卷,以墨筆勾皴之後,再用淡墨渲染,然後用青綠色依結構由淺而深層層積染,開創「小青綠」山水畫新面目,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是《春山圖》則似乎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大青綠山水畫的風貌,依然是「雙勾填廓」的技法,但不再是簡單的平塗,而是依受光面或淡或濃地分層積染。《春山圖》幾乎被綠色覆蓋,蒼翠欲滴,透出濃濃的春意,但其綠色,又隨物而異,隨光照的明暗而呈濃淡的變異,大青綠山水畫在此已趨向成熟。
一部中國繪畫史,晉唐時期,是重彩畫的世界,進入五代、北宋,文人的繪畫意識崛起,水墨畫漸漸興盛,墨分五色,無所不包,以至於唐代的重彩畫至此幾乎絕跡。北宋末年宋徽宗力挽狂瀾,18歲的王希孟以一卷大青綠《千里江山圖》驚世駭俗,而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則無處不透出皇家龍脈的富貴莊重的氣息。《春山圖》上並沒有畫家的名款,清帝乾隆,就是從此圖所透出的皇家氣息中深受感悟,兩次題畫,其中有四句詩:「精神北宋本,結構仲長論」,「不須問名氏,望可識王孫」,定為宋室宗親趙伯駒所繪。
但在南宋,大青綠山水畫並沒有得以拓展,依然是水墨的世界。元初趙孟頫在堅持水墨畫的同時,開始嘗試「小青綠」著色。明四家都有些小青綠的作品傳世,惟仇英有一些接近於大青綠的畫,但其格調,已不再是唐人的風範了。
備註:關於南宋趙伯駒《春山圖》有一種說法是這幅畫無款,但清高宗得到這幅春山圖》,見其為青綠設色山水,便妄題為宋代趙伯駒的畫作,還在圖上題文得意的說元代柯九思和明代董其昌若見到他的鑒定「必當證可」。今天看來這張畫作應當為晚明之作,設色精雅,實為中國晚期青綠山水畫中十分傑出的作品,很可惜被乾隆這麼一題,反而變成一張趙伯駒的假畫,仍從舊說列為趙伯駒作,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