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碑帖收藏務必謹慎
  • 21年11月7日 00:3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華民族獨有的漢字書法藝術,造就了碑帖收藏長達千年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沉寂的收藏市場。碑帖雖名列其中,並有幾次顯露崢嶸的高潮,但總體來說是溫而不火,走勢平淡。對此,專家告誡:碑帖收藏歷來有“黑老虎”之說,被很多人視為畏途。因此,投資務必謹慎,不是行家別貿然下手。

在我國,收藏碑帖歷史悠久。現存最早的碑帖是唐太宗《溫泉銘》、

唐《神策軍碑》的唐拓本。北宋時期大興收藏之風,有名的《淳化閣帖》就是這個時期刻就的。傳承至今的宋拓本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到了清康乾時期,金石學盛興。這時是碑帖收藏的又一個復興期。現在拍賣會上所能見到的碑帖以明清拓本居多。

在中國傳統收藏家心目中,善本碑帖是首選藏品,之後是宋版古籍,再次才是字畫。1931年,羅振玉將所藏金石書畫珍品出賣,其中明拓《乙瑛碑》、《禮器碑》分別標價200元、250元,而趙之謙、黃小松的篆書、隸書的對聯才30元、50元。而現在的拍賣會上,名家字畫動輒十幾萬元、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而碑帖價格多在幾萬元徘徊。到目前為止,拍賣會上還沒有出現單件過50萬元的碑帖拍品。

2006年中國書店第35期大眾書刊資料拍賣會,上拍的碑帖高達165件,成交率也高達93%。這是否意味著碑帖市場又將掀起波瀾呢?這些碑帖大都不是善本碑帖,而是普通拓本,最高價也就6000元,基本價位在千元上下,大多是供書法愛好者實際臨摹之需和藏家增加品種之用。

由於藏家追逐善本碑帖,所以歷來作偽成風。常見的手法有翻刻、填墨、填蠟等。碑帖被稱之為“黑老虎”,一是指其顏色多為黑色,價值高,份量重如老虎。但更多是指辨別真偽難,制假手法多,防不勝防,稍一疏忽,就會上當,似被老虎咬了一口。比如,碑帖收藏在清末再掀熱潮,哄抬的價格刺激了造假。琉璃廠一古董商塗抹偽造了“蓋”“魏”兩字未連的魏《張猛龍碑》,裝裱極精,偽裝成明拓本。清末著名書法家、收藏大家張伯英花三五百大洋購進——他也被“黑老虎”咬了。張伯英開始還挺高興,與友人共賞,後自己勘破為贗品,拿到慶雲堂寄售,直到解放後才被北京圖書館作為參考品廉價收購。

從1972年開始,“文革”中關閉的文物商店開始恢復古舊書籍、字畫買賣。1993年9月北京市首屆稀見圖書拍賣會的拍品中就有碑帖,一件《雲峰山刻石》標示的參考價為12.5萬至15萬元。大部分的碑帖都在萬元以上,但大部分都流拍了。

碑帖市場有幾個標誌性的高峰。一是1999年翰海的春季拍賣會,碑帖拍品整齊,檔次高,拍賣價格也很高。它是集中徵集,整體出現,引起市場很大的反響。如東漢明拓《張遷碑》以40萬元成交、明拓《乙瑛碑》拍出21萬元的高價。但自那以後,市場上就沒有出現過那樣好的碑帖了。再是2003年上海博物館以450萬美元購回《淳化閣帖》最善本,《淳化閣帖》是公元992年(北宋淳化3年)根據宋太宗的旨意鐫刻的,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帖。它的高價回歸彰顯了碑帖善本的價值,體現出藝術價值、學術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統一。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