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銅鏡上的十二生肖圖案(共2張圖片)
  • 23年6月30日 13: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隋四神十二生肖鏡

  隋唐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同時亦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的鼎盛時期。因為隋代時間短,科學發掘出土的銅鏡數量不多,又因其形制、材質、銹跡同唐代早期的銅鏡相類似,所以學者們大都將隋鏡和唐鏡統稱為“隋唐”鏡。

圖2 隋纏枝花十二生肖鏡

  隋鏡存世量雖然較少,但在銅鏡發展史上卻有著上承漢下啟唐的重要地位。隋鏡紋飾圖案豐富多彩,自由活潑,造型上玲瓏別緻,而且厚重、典雅,從根本上改變了南北朝以來,銅鏡粗簡、薄小的風格。將十二生肖動物作為銅鏡的主紋飾裝飾,也是從隋代開始的。本文介紹兩面隋代的十二生肖紋飾銅鏡,與愛好者共同品味、欣賞。 

  四神十二生肖鏡(圖1):直徑16.9厘米,重780克。圓形,圓鈕。弦紋帶將鏡背分為內外區。內區設四神(又稱為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環鈕排列。外區由雙弦紋圈帶向外均勻放射出的雙槓線分為十二格,每個格內置有一個十二生肖動物,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形態逼真,有細小雲紋補綴其間,依序左旋排列。最外區是三角鋸齒紋,素緣。 

  此鏡十二種動物刻畫細膩傳神,神態各異,靈動自然。工匠們嫻熟精湛的技藝不僅表現出動物肥碩飽滿的體型,更突出它們矯健、活潑和機警的姿態,其連環的構圖使整個畫面看上去充滿了力量和速度。這種銅鏡有專家認為是南北朝時代之物,但更多學者認為證據尚顯不足,根據出土實物資料,定為隋代更為合適。 

  纏枝花十二生肖鏡(圖2):直徑13、緣厚0.6厘米,重430克。圓形,圓鈕,鈕週一圈弦紋內飾18個細小圓點構成聯珠紋鈕座。鈕座外在二周弦紋間形成內區,飾滿曲折盤繞的變形纏枝忍冬紋。外區由斜立雙線分為十二格,每格內各置寫實生肖動物一個,按序左旋排列。它們不但被刻畫得精緻靈動,而且每一生肖都配飾有動態的雲氣紋作為鋪墊,顯得飛揚而有仙氣。外圍飾三角鋸齒紋一周。素緣。此鏡版模極佳,整體水銀包漿,光氣十足,高古如新。陝西西安隋煬帝大業四年(608)李靜訓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銅鏡與此鏡基本相同。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與十二地支相配的、以人的出生年份分別對應的十二種動物。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可見,最遲在東漢十二生肖已全部定型。《北史·宇文護傳》記述後周宇文護的母親在齊寄書信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這是以生肖聯繫出生年見於正史的最早記載。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每一個生肖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並以此逐漸融合形成了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了人生、年運、婚姻等具體生活事物上。這種古老的觀念闡釋系統和想像性的信仰體系,已成為了中國民俗文化中的一種特殊哲學現象。 

  如今,時代的變遷並未使生肖文化衰亡,生肖作為春節節慶的主角反而比古代有所強化,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新年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大量的生肖新生用語已成了人們極為時尚的拜年語。 

  此兩面十二生肖銅鏡,淺浮雕紋飾精工細琢,整體造型生動自然,當為此類鏡中之精品。生肖作為悠久的中國民俗文化符號,在這兩面隋代銅鏡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為我們留下了文化和藝術上的永恆與不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