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兒子帖》之我見(1張圖片)
  • 15年8月15日 23: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跟吾家祖宗包拯同朝為官的富弼(1004—1083),多次出使遼國,兩次被貶,兩度為相。慶歷年間,曾與范仲淹等共同推行“新政”。“新政”失敗不久,他反而升了半級,由樞密副使提拔為樞密使。這要感謝英宗的即位。有意思的是,他對王安石的新政卻恨之入骨。他被貶到亳州時,拒不實施“青苗法”。富弼雖是史上名相,官位遠在吾家祖宗之上,但他名氣卻不及。 

  我想起這些,是因為最近又讀到了富弼的《兒子帖》(見圖)。《兒子帖》這幀手札,我在十幾年前看過,當時它被拍賣的新聞轟動一時。當時拍賣後,北京故宮博物院還陷入其中。結果如何,我後來沒再關注。而這次是認真、細緻的,可謂鑒賞入微,感觸於懷。 

  都說《兒子帖》是富弼留下不多的書法作品中的代表作,我不想人云亦云,甚至不以為好。大抵因為當時富弼行札時,他心有顧慮所致,即瞻前顧後,以致筆墨並非酣暢;氣不貫,吞吞吐吐。在筆者看來,如果《兒子帖》稱作富弼的書法代表作,則表明其書法也一般。 

  除了書法之外,《兒子帖》的內容也著實讓我大跌眼鏡——身居高位的宰相,竟然也有求人的時候,而且顧慮重重,書寫也是斷斷續續。 

  手札是怎麼寫的呢?我們來看看—— 

  “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大白話就是:“我兒子天生愚笨遲鈍,加上他沒有經歷過社會磨煉,缺乏應有的能力。在京師,老夫知心朋友極少,所以,我要他經常去你那兒請教,無論如何,希望你在諸多事情上對他多加指教,真的是非常榮幸。這封信,也請你閱後燒掉,不要保留。富弼再次表示感激。” 

  既然在信中自稱“老夫”,那就意味著收信方是一位比他年輕的下級官員,至少年齡和職位不在富弼之上。所以,身居高位的富弼心存顧慮應該在情理之中,可他又不得不寫這封信——犬子魯鈍而難教也。他還擔心這事兒如果傳出去,會讓自己有失體面。所以,臨了還乞求對方“閱後焚燬”——丙者,火也。 

  問題是,收信人並沒有按照宰相的意思去辦,不僅閱後沒有燒掉,反而鄭重其事地收藏了下來。其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求到門下的是當朝宰相。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兒,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兒。富弼在位時,我可以絕不示眾,以免犯忌,但留著總是有益的,至少讓子孫後代知道,宰相富弼都求過俺呢。遺憾的是,後人並不知道收信人是誰,好像也沒人認真地去考究或考證,真的事與願違。另,收信人能夠保存手札,也進一步說明他比富弼位卑而年輕。富弼本來不想授人以“柄”,遺笑後人。結果呢,反而讓後人看到了他愛子情深和真誠可愛的一面。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