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首要注重玉材(1張圖片)
  • 19年4月16日 05:1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代玉器收藏家均把玉質的優劣放在第一位。那麼何為“優質玉”?何為“劣質玉”?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古代收藏家之間也並非完全一致。在漢晉時期曾經有過關於重玉質還是重玉色的討論。 “玉質”,儒家提出玉有“溫潤而澤、縝密以栗、印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詘然、氣如白虹、精神見於山川”等特色,而別於其它石類。儒家提出“玉有德”的主要根據是玉質的諸多優越性,實為“石之美”的演繹,所謂“玉德”亦即玉的質地美。

  關於玉色,儒家提出玉有“孚尹旁達”的特徵,這四個字不易理解,其本意為“玉之為物,孚尹於中而旁達於外,所以為信”。今釋為君主有信其言其政,可旁通達遠。然《集韻》這部字書又詮為“玉采也”,“采”同“彩”,即玉這顏色,後學多從之。辯論的結果便落實在“首德次符”這一基本點上,德為質,符為彩,也就是說玩玉、賞玉、藏玉的人都要首先重視玉德,即玉之質地的優劣,然後再看其色彩之美醜。這種古玉審美觀像一條紅線貫穿於我國古玉鑒賞收藏史的始終。

  但是自宋代以來,尤其進入明清,這種傳統的古玉審美觀事實上在實踐中發生了動搖,這就是明清兩代古玉收藏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非常看重古玉沁色之美,已達到置玉質於不顧的偏頗境地,這雖有悖於古玉審美傳統,但這又是一段有據可查的嚴酷歷史。

  首先著書立說的便是嘉道時古玉收藏家、鑒賞家陳性,他愛玉成癖,因一生潦倒無著,不得不將其母授父傳之八十一古玉也送到質鋪而終。他的藏書專著《玉紀 》今傳者似為殘本,但從中可以看出陳氏既總結了前人藏玉的觀點和經驗而又加以發揮。可以說此書為我國藏玉界重沁派的代表性著作,對晚清和民國時期古玉收藏家影響深遠,是不可低估的,與之相對的是晚清金石學者吳大澂於光緒年間將其所見所藏之古玉以《周禮》等先秦古籍為指導,作了系統而深入的考證,將其成果集篡成《古玉圖考》公諸於世。

  此書不僅震撼了國內收藏界和學術界,還深深地打動了日本及歐美的漢學家的古玉觀,被學術界尊為圭臬。這兩本專著可謂代表了我國古玉收藏界的兩種不同理論觀點和收藏活動及其考辯鑒證實踐。值得提出的是當今古玉收藏家幾乎顯而易見百分之百地、有意無意地仍在《玉紀》指引下繼續走著熱衷於古玉蝕傷的收藏道路,只有少數人似在沿襲《古玉圖考》的傳統,以經典與“古玉”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古玉辯證工作。

  當代古玉收藏家是新生的社會群體,與古代收藏家不同,他們大多是在改革開放這20年中成長起來,在氾濫成災的大量古玉玩賞和鑒證的出版物引導下,在古玩店、舊貨攤煞費心機收買了一批玉件,近十年又有人從拍賣行競拍搶收了不少的玉器,確已出現了收藏數百年的“高古玉”收藏家,而收藏“清玉”甚少,尚有書畫、陶瓷和玉雜收藏家也收買了一些古玉類古董。

  他們之中大多喜歡雞骨白的“高古玉”或奇形怪狀的“紅山玉”,還有的收藏著滿身污垢的表似“黑漆骨”、“水銀沁”、“水銹”、“土古”或“屍古”般的所謂“古玉”。在與他們攀談之中也發現了這些收藏家大多缺乏玉料的基本知識,既不識“和田玉”,也不知“紅山玉”、“良渚玉” 為何物。還有的人是在古玩攤上或收藏家之間獲得一些有關玉料的傳聞,而不去檢驗其可靠程度便人云亦云,是非莫辯。

  當然,我不敢說當代收藏家之中沒有人已有了古今玉料的基本知識並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可以肯定,從當今玉器收藏家本人的主客觀條件來分析,是很難達到上述的理想境界的。所以,擺在當代玉器收藏家面前的確有一個學習和熟悉古今玉料的課題。

  由於發掘所獲的古玉均已收藏在國內博物館和考古部門,收藏家若想能夠獲得觀看的機會確實很困難,拿到手上摩挲獲得實感的機會則更少,因此這個學習過程將是漫長的。我建議收藏家要與博物館、考古所(隊)建立密切聯繫,爭取直觀正式發掘出土古玉,這是學習古玉玉料的關鍵。其次還要學習現今產出的和田玉和岫巖河摸玉。目前和田玉產出量有限,供不應求,商家往往以俄羅斯和青海玉冒充和田玉,這增加了學習和田玉的難度。其實,這一難關還是可以突破的,假如您能交上采玉人或深知底細的玉商,向他們請教,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當前對收藏家來說還必須從偏愛雞骨白、牛毛沁等病玉和名目繁多的沁色等不健康的審美觀中解脫出來,重新認識玉的質地和顏色。簡而言之,優質玉的條件是溫潤瑩澤、堅韌縝密、色彩 純正(如羊脂白、青白等)、無瑕玷綹裂。反之,其質干晦粗雜、色不純正、瑕玷綹裂較多者則不是優質玉,而是地地道道的劣質玉。凡是玉器表面上呈現紅、黃、黑或白等顏色者均非優質玉,因為優質玉是不易染色的,只有帶雜質或石性的劣質玉方易染色,這是值得警惕的。

  總之,古玉愛好者和收藏家在鑒賞收購活動中務須以玉質優劣為先決條件,其次再視其顏色純雜而定取捨。一件優質玉其質色往往是統一的,如羊脂白玉並非僅指其白度而言,其質地應似羊脂那般肥膩瀅澤,其白度恰似白中微微泛青的羊脂那般特有的白。這種統一的觀點就是古人對玉質所要求的那樣,要達到“全”的至高水平。“全”玉是供帝王所用之玉,用今天的語言來說也就是質優色美的玉。當然,玉器還具有一定的器飾及其賴以完成的工藝,這些也是收藏家決定取捨的必要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