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器上的三娘教子(共4張圖片)
  • 17年2月14日 03:0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暖的字眼,母親也是兒女最好的老師。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廣為流傳的母親教育子女成才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故事有的被刻繪到瓷器上,讓原本冰冷的瓷器變得溫馨靈動起來。

圖1 民國德化窯粉彩筒式大茶壺

圖2 民國德化窯筒式茶壺

  “小甘羅十二歲當朝一品,商輅兒中三元至今揚名。我的兒要用心學孔聖,娘好比秦雪梅不差毫分……”這優美的唱段出自戲曲《三娘教子》。

  《三娘教子》又名《王春娥》《雙官誥》。故事本自明末清初戲曲家小說家李漁的《無聲戲》中的一回。三娘教子的故事描寫了士人薛廣赴鎮江,托朋友帶銀回家,其友吞沒銀錢,假造棺木,報說薛病死外鄉。薛妻張氏、妾劉氏和王春娥得信十分驚痛,命老僕薛保運回靈柩安葬。

  張、劉兩人先後改嫁,拋下孤兒倚哥,由三娘春娥織布撫養。倚哥不肯勤學,春娥加以教訓,倚哥不服,春娥怒,用刀砍斷機布,以示決絕。薛保再三勸解,母子終於和好。薛倚被三娘的苦心所感動,發奮讀書,最終考中狀元。後來薛廣也得功名回家,一家團圓。

  先來看這件民國德化窯粉彩筒式大茶壺(圖1)。壺高15、筒徑13厘米,造型周正厚重,題有“單吳生作羊豆用享”八字銘文,及“甲子年初冬之月下浣德化工業處玉石氏作”等字樣。茶壺正面選用了“三娘教子”的故事,庭院中蒼松虯勁,綠意盎然,環境優美恬靜,三娘身穿長衫,眉清目秀,溫文爾雅,頭上有髮髻,形態端莊,手執如意,端坐在桌旁,正諄諄教導薛倚勤讀詩書,眉宇間全是對兒子的無限期盼。面前有一隨形書桌,桌上置有文房四寶之類工具及書本等。薛倚頭飾兩小垂髻,坐於桌前,左手輕壓詩書,一副聰慧頑皮的模樣。人物刻畫細緻入微,粉彩淡雅,生活氣息濃郁。

  再看另一件民國德化窯筒式茶壺(圖2),高13、筒徑11.5厘米,同樣選用了“三娘教子”的故事。三娘粗布葛衣,倚坐於山石旁,手執家法竹杖,薛倚立於前,手捧詩書,似在誦讀,儼然是一幅三娘教子的感人情景。此情此景,耳邊似乎還響著三娘的諄諄教誨:“兒啊,你可曉得,學成了如梁如棟,學不成如蒿如蓬;學成了如金如玉,學不成如土如泥。豈不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少時不把苦功用,老來讀書悔不及……”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借用孟郊的《遊子呤》“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願天下的母親幸福安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