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共9張圖片)
  • 17年9月2日 20:2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秋戰國時代的玉器工藝與當時的青銅工藝、髹漆工藝和印染織繡工藝等一樣比前代有了很大的發展,無論在玉質材料選擇的精美與多樣性方面還是在雕琢工藝的進步、造型與紋飾的藝術性方面都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為後世玉器工藝的發展與繁榮奠定了重要基礎,在我國玉器工藝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方面,自商周以來,玉器一直被上層統治階級視作地位與身份的象徵物,多作為禮器使用。進入春秋戰國之後,玉的身價更是倍增,並將玉那溫潤光澤的天質與當時的道德觀念相比附,所謂「君子比德於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禮記·聘義》)等,把玉同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一系列當時所遵奉的觀念相聯繫,把玉視作重寶之物,繫於身上以表其德。這對於玉器工藝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鑄鐵技術的發展以及長期以來雕琢經驗的積累,也為玉器工藝的進步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證。其他諸如審美趣味、社會習俗等因素也都是造成這一時期玉器藝術出現新氣象的重要因素。

在即將要開拍的嘉德香港2018秋拍上「玉質金相——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珍品」專場中,小四有幾件玉器要和大家分享。

戰國至漢 白玉鏤雕螭龍環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10.5cm 估價:HKD800,000-1,200,000

戰國至漢代,玉器中螭紋佩、環、璧等大量出現。此螭龍環白玉質,玉質縝密、拋光細緻,潤澤悅目,近觀見稀白飯糝,亦保留玉皮。雙面雕琢,以抽像技法描摹雙龍作首尾相銜姿態,龍首皆為戰國時期常見的水滴形眼,出稍,勾起的卷鼻上陰刻弦紋,龍角於頂端以雲紋裝飾,龍吻內卷,張口。足貼腹,作走地姿態,身姿矯捷。其間有一小螭出廓,引頸昂首,攀附環身,長尾捲曲,體態輕巧。環多處透雕,龍身及出廓之鱗、角上,以游絲陰刻線描繪勾連雲紋,流暢舒展,並以游絲卷紋、短斜毛紋點綴腹背及頭頂之發羽、四肢足趾間界線,尾部則以絞絲紋填飾。整器紋飾繁簡結合,富有變化,形制精美,技藝高超,鏤空與出廓相結合,展現出戰國至漢代時期玉器製作開始擺脫宗法禮制之束縛,呈現出不拘一格,自由奔放之風格。

戰國時期,玉器雕刻龍紋成為流行題材,為龍形玉器的藝術精華所在,且集中表現在龍形環珮上。並以蟠螭紋、卷雲紋、勾連雲紋、雲紋、渦紋等大量紋樣,以流暢的陰刻線相互勾連,在與不同龍形的相互組合,形成空前繁複的華麗作風,並代表貴族奢華生活標誌,體現身份高貴與權勢顯赫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代玉器工藝技術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玉質材料的選擇、新型雕琢工具的使用和雕琢技術的精湛。據鑒定,春秋戰國時期玉器所用之玉料大多來自新疆和田、遼寧岫巖和河南南陽等地,和田玉的質地堅密,光澤明亮,色彩艷麗,尤以質地純淨的青玉、墨玉和羊脂白玉最為著名;岫巖玉以玉色絢麗和獨特蛇形紋理而聞名,又稱「蛇紋軟玉」;南陽玉也以質地細膩、光澤明艷和硬度較高而見長,堪與翡翠相媲美。其中尤以和田玉為最,先秦思想中「君子比德於玉」就是將當時的道德觀念與和田玉之物性特徵相比附的,足見其在當時受推崇的程度。有「玉器冠冕」之稱的大玉璜(河南輝縣固圍村一號墓出土)就是由標準的和田玉琢成,其精巧細膩的雕工與光滑潤澤的材質相得益彰,是戰國玉器寶庫中的瑰寶。

戰國 青白玉S龍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19cm 估價:HKD620,000-820,000

青白玉龍色澤潤白,局部有沁色。玉珮琢成游龍之形,龍身細長,猶如長蛇,身呈橫向片狀S形。龍首微頷,龍吻噴張,卷鼻後卷,口微張,下頜作圓弧形,以陰刻梭形龍眼,眼角出尖,頭生短角。細脖高挺,長身下沉,龍尾蜷起,猶如在雲中游弋,自由矯健,蜿蜒有力,器宇軒昂。龍脖、身、尾三處有卷葉形小翼,龍尾分叉,猶如魚尾,龍腹下有獨腳。腹部中心鑽圓孔一枚,絲線穿系十分平衡。龍身邊緣起稜,其內以剔地雕刻陽起的谷紋,排列整齊,是為龍鱗,井然有序,裝飾感極強。戰國時期玉雕龍佩,不同於此前龍型玉雕,此時龍紋的玉雕極盡藝術誇張的想像力,繼承前代玉雕手法,塑造出更為成熟,具有王者風範的龍形,正映射出了國家的興起與諸王的爭霸的歷史聚變。此枚玉龍佩打磨精緻,刀法爽利生動,顯出雄健剛毅的氣質。清晰的刀路使紋飾更顯得立體而有力度,兩面紋飾相同,品相端莊,整體佈局飽滿,充滿張力,線條嫻熟流暢,亦有優美之沁色,古意盎然,應為當時最高級的貴族始能擁有的象徵身份的玉珮。

春秋時期,延續傳統的玉禮器與儀仗性玉兵器明顯衰落,日常佩帶與使用的玉器大行其道。佩飾中,以璜為主體的組玉珮,依舊是主角,但其組佩的玉件及佩帶的方法都發生著變化,璧、環、玦、虎、沖牙、觿以及中晚期新加入的長方形玉牌飾、S形玉龍等元素,使得春秋組玉珮花樣翻新,別具一格。此外,成套玉劍飾、韘形飾、玉帶鉤等新器型紛紛登場。

漢 白玉龍鳳雞心佩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高8cm 估價:HKD350,000-450,000

雞心佩,是韘形佩的俗稱,由玉韘演變而來。韘是古人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是弓箭手射箭時保護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器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對韘字的解釋是:「射決也,所以鉤弦,以象骨韋,繫著右巨指」。在《詩經·衛風·芄蘭》篇中有「芄蘭之葉,童子佩韘」。商周時期韘已經是很普遍的器物。到戰國時代,韘演化成為扁平狀盾形,分成了實用器和佩飾兩種,從而出現了「雞心佩」的形制。此雞心佩白玉質,光滑細膩,局部受沁,沁色自然。片狀略呈橢圓形,中有一圓孔,近似於雞心的形狀。器體扁薄,採用鏤空和極細的陰線雕刻出卷雲紋、勾雲紋,線條流暢、犀利,兩側鏤雕出龍鳳與祥雲紋飾。龍鳳造型狹長,採用鏤空雕琢,鳳鳥長喙銳利,轉身叼啄尾羽。蛟龍亦盤曲迴旋,蜿蜒矯健。龍鳳與雲紋交結勾連,氣度不凡。圓孔下部的玉料上,以線刻勾連雲紋,與鏤空勾連雲氣韻相連。此佩正面微拱凸顯其體態飽滿,活潑靈動,線條硬鋌而頗具張力,整器打磨精細,匠心獨具,是漢代玉器中的難得珍品。

在這一時期的玉器中,造型最為多樣的是各種佩飾,常見的佩飾造型有龍形、鳳形、虎形、獸面形及幾何形等,而且紋飾也較豐富,常見紋飾有雲紋、渦紋、回紋、谷紋、圓圈紋、圓點紋、方格紋、斜格紋、直線紋、水波紋以及龍鳳紋、鳥紋、獸面紋、虎紋、鱉紋、蟬紋、魚紋等。刻紋的手法也明顯比西周時期多樣,有陰線、隱起、雙線、鏤空、單面或雙面雕等。在藝術風格上也因地區的不同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戰國 鏤雕龍紋玉璜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11cm 估價HKD  200,000-300,000

玉璜為青玉質,呈扇形片狀。沿璜四周以陰線出廓,向內為鏤空雕刻的三條龍紋,正中央為一首雙身的龍,中軸對稱,龍首以正面居中,兩側為左右對稱的S形龍身,兩身之間以勾連雲紋相接。龍頭五官清晰,龍身粗壯修長,龍身頸背部與外拱的璜壁相合,龍尾與內凹璜壁融為一體。兩側分別有對稱的相背側龍,亦呈S形,頂天立地,龍身與主龍身尾相接,渾然一體。璜下部兩角處,有兩個圓形鑽孔,為串系之用。

春秋-戰國 黃玉蟠螭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6cm 估價HKD  150,000-200,000

玉蟠螭色微黃,有沁色,玉質緻密,玉雕琢成蟠螭之形,再以線刻雕琢細節,龍吻、爪牙、長身皆栩栩如生。線條流暢婉轉,氣韻通暢,將蟠螭矯捷的身形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器刀工精煉,以鹼地斜刀刻成,使作品在平面上有具有一定的凹凸感,打磨光潤,造型簡練而拙樸,古意盎然,為春秋戰國玉器代表之作。

春秋 玉雕龍紋環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直徑10cm 估價HKD  110,000-160,000

玉璧青玉質,局部黃色沁,兩面紋飾相同,主要區隔為三層紋飾,璧內外邊緣均陰刻繩紋,線條細密,一絲不苟;中間較寬的區域均以抽像龍紋為飾,繁複神秘,古穆蒼雄。本品紋飾較為特殊,龍紋亦琢之精細,為春秋玉璧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玉瑗是我國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臂飾,扁圓而有大孔,即扁圓環形。瑗同援義,其孔大,便於二人抓握相援。

戰國玉瑗形狀與新石器時代的瑗的區別,是戰國玉瑗紋飾漸多,有些作紐絲紋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兩邊變薄,剖面如棗核形。紋飾以縠紋和雲雷紋為多。也有變化成一條首尾相接的龍形或變化成筒形的。

春秋 青玉帶沁龍紋璜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8.4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玉璜色青,略帶沁色,紋質細膩。玉璜為六瑞之一,兩端分別琢圓孔一枚,便於系攜,其兩面刻蟠虺紋,細密蔓延。玉璜以兩段繩紋將表面分為三部分,中間為主,兩翼為輔,其間充滿蟠虺紋,是春秋時期的典型裝飾。璜兩端有凹凸扉牙,左右對稱。

戰國 玉雕谷紋璧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直徑13.8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璧以白玉琢製,玉質沁斑較多,不規則分佈。玉璧為圓形片狀,中間有孔,璧內外起廓,璧身兩面以減地起陽的手法浮雕谷紋,谷紋排布有序,多而不亂,密中有疏。谷紋凸起較高,上以陰線刻漩渦細紋為飾。整件玉璧雕琢規整,拋光精細,有溫潤柔亮的包漿,玉質白中見黃,價值較高。

漢 黃玉兔

春秋戰國漢代高古玉將要拍賣

尺寸寬4cm 估價HKD  100,000-150,000

圓雕玉兔始於秦漢,而盛於唐宋。民間視瑞兔為富貴、多子之象徵。此件圓雕凸吻,雙眼以單陰線砣刻成圓圈形,炯炯有神,長耳後抿,四肢蹲臥,刻以短線,健碩機敏,警覺靈動。短尾緊貼臀部,靈秀機巧。此玉兔雕刻生動,形神頓現,憨態可鞠,黃玉色溫潤,一側留有皮,古色古香,有漢代質樸之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