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昂昂溪新石器文化遺址
  • 21年6月27日 03:4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昂昂溪新石器文化是黑龍江著名的遺址考古發現。昂昂溪新石器文化是距今5000—6000年新石器文化遺址,因地處五福,又稱「五福遺址」。1980年,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4年在五福遺址處,立「昂昂溪遺址」碑。1989年1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昂昂溪遺址位於齊齊哈爾市西南25公里處,該遺址群由22處遺址和17處遺物點組成,均位於嫩江左岸,分佈於昂昂溪區的三個鄉鎮轄區之內,分佈跨度東至西、南至北各為30公里左右。其中大的遺址分類有:滕家崗遺址、霍托氣遺址、莫古氣遺址、額拉蘇遺址、五福遺址(五福火車站南部的沙丘上)、後五家子遺址、紅旗營子遺址、大阿拉街遺址、前五家子遺址、心合遺址、北崗遺址、龍坑遺址、勝合遺址、南崗遺址、勝利三隊一號遺址、水師遺址、哈欽崗遺址、小巴虎遺址。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東鐵路俄籍僱員卡路徐金在昂昂溪附近地方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當歷史語言研究所聞知後,即派梁思永於同年9月到昂昂溪調查進行考古發掘。經與卡路徐金洽商,請其做嚮導,並允諾在工作完畢後送給他相當的酬金。繼之,梁思永在卡路徐金的引領下,去五福巡視了附近的四個沙岡。結果在第三個沙岡發現了唯一的墓葬。於是即以此地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方挖掘深坑,最後在第三沙岡的墓葬中發現了人骨架,採集到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後因天氣驟寒,無法繼續工作,即告停止。

在出土文物中的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狀器、削刮器、凹刮器、石刀、石鏃、石珠、石墜、石環等,這些器形都較小,但加工精細。在骨器中有骨槍頭、骨魚鏢、骨錐等。陶器除大量碎片外,有兩個完整手制的陶器。另外,還有一些鳥、豬、鹿、兔、狗等動物碎骨。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僅在1980年對昂昂溪遺址進行過一次挖掘,且挖掘面積較小。2010年4月,中國社科院及黑龍江省的考古專家聯合對昂昂溪滕家崗遺址進行初步勘探,確定了2個考古挖掘點,7月開始發掘,11月底結束,共發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餘件珍貴文物,出土獸骨、蚌殼、魚骨等大量動物骨骼,在後期室內文物整理中復原陶器一件。
從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石器可以分為三類,即細石器、大型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其中以細石器為最多。細石器有鏃、尖狀器、刮剝器、刀形器和梯形石片等。石鏃的原料為隧石和石髓,多數為凹底的三角形,少數為桃核形。梯形石片是鑲嵌在刀柄上使用的。磨製的石器有網墜、刀和盤狀器等。
骨器主要是槍頭和魚鏢,大型的長16.4厘米,每個有一列倒刺,在柄端穿孔以便捆綁在長柄上使用,這類漁獵工具在昂昂溪遺址發現較多,同時在遺址發現很多動物的骨骼,包括鹿、豬、狗、兔、鳥、魚、蛙的骨骼,表明漁獵經濟在當時經濟生活中佔居有主要地位。
陶器均為手制的,灰褐色,火候較低。器形簡單,基本上只有小口罐和帶流缽兩種,紋飾也很簡單。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