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共8張圖片)
  • 17年2月17日 14: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紅陶小口瓶,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高23.8cm 口徑5.2cm 底徑5.6cm。

瓶撇口,束頸,頸以下漸廣,至腹中部直徑最大。腹部置雙系,腹以下漸內收,平底。泥質紅陶。以手製成型,胎體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時代中期陶器的特徵。

磁山文化因最初於1972年發現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而得名。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屬於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從這件小口瓶的陶質和形制分析,可能是一件盛水器。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紅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通高20cm。盂:高9.5cm,口徑10.5cm,底徑11.3cm

盂(yu 音於),平底,底徑略大於口徑,口兩側有圓形飾物。夾砂紅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個獨立的支架組成,支架上有類似四邊形支托,下為圓形圈足。盂可以用來盛放食物與水,當它放到支座上時,就可以被加熱。陶土裡夾砂能夠提高陶器的耐急熱、急冷性能。在磁山文化陶器中,支撐炊器的支架頗具特色。

紅陶出現較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已有發現。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等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均以燒造紅陶為主。夏、商以後,紅陶的燒造逐漸衰落。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彩陶幾何紋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三角形紋飾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魚紋逐漸抽像演變而來。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紋飾具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約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徵。

魚紋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中的常見紋飾,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描繪的就是一個人臉口銜魚的形象,可見魚和半坡人們生活的聯繫。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紅陶平底碗,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高6.7cm,口徑18.2cm,底徑6.4cm。

碗敞口,口以下漸內收,平底。泥質紅陶,胎壁薄厚不均。磁山文化陶器以紅陶為主,碗是其中較常見的器形之一。此碗製作工藝明顯帶有新石器時代中期陶器的特徵。

磁山文化因最初於1973年發現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而得名。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屬於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黑陶雙系罐,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高26.0cm,口徑19.5cm,底徑10.5cm。

罐撇口,圓唇,束頸,溜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平底。胎體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體飾五道弦紋。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400~前2000年。

龍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龍山文化陶器以砂質黑陶和泥質黑灰陶數量最多,陶器的製法雖然還在使用手制,但快輪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體較為規整,胎體明顯變薄。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採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後期將窯停火封門,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緻,其中有一種素面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彩陶缽,新石器時代青蓮崗文化,高11.2cm,口徑14.5cm,底徑7cm。

缽圓唇,寬肩,肩以下陡收,平底。泥質紅陶。器物表面施白色陶衣。肩部以褐彩留白二方連續葉紋裝飾,每五片葉子組成一橢圓形圖案,共五組。葉紋下飾褐彩圓點紋一周。據科學測試,青蓮崗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5400~4400年。

青蓮崗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因最初在江蘇淮安青蓮崗發現而得名。該文化主要分佈在魯中南和蘇北,出土陶器主要有鼎、釜、甑等炊器,豆、碗、缽等飲食器。其彩陶多用紅、褐、紫彩描繪紋飾。紋飾有雙弧線紋、水波紋、八卦紋、十字紋及圓點紋等。

此件由江蘇邱縣四戶公社大墩子出土。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紅陶深腹雙系罐,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高14.4cm,口徑9.5cm,底徑6cm。

罐撇口,深腹,平底,肩部置雙系。通體刻劃紋飾,頸部紋飾為正反三角紋,肩、腹部裝飾簡單的麥穗樣紋飾。這樣簡單的刻劃紋飾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陶器裝飾紋樣比較簡單的特點。

磁山文化因最初於1972年發現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而得名。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屬於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罐上的雙系是為了懸掛或攜帶方便而設置的。

故宮藏新石器時代陶瓷欣賞

彩陶弦紋瓶,口徑8cm,足徑6.5cm,高21.5cm。

瓶陶質,敞口,束頸,鼓腹,腹下漸收,平底。器表光滑,上腹部彩繪弦紋六周,紋飾簡潔明快,樸素大方,有很強的裝飾性。此類弦紋是馬家窯文化中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常見紋飾。

本文來源:人民網


華夏文·史·藝 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本平台中註明「來源:華夏文·史·藝」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華夏文·史·藝所有,轉載時必須註明「來源:華夏文·史·藝」。

二、本平台中註明文章文字、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於網絡,信息內容並不代表本平台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版單位所有。

如因作品內容、侵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聯繫小編,請在見圖文後30日內進行。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