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同時期青銅器作偽和鑒別
  • 23年7月22日 07: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銅器在古代一直是身份的象徵,青銅器價格和工藝非常高,尤其是有銘文的青銅器更是價值連城,所以在古代夏商周、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作偽的青銅器文物,這給青銅器鑒別帶來了難度,但是每個歷史時期青銅器都有自己所屬的時代特徵。那麼古代不同時期青銅器作偽手段是什麼?我們如何鑒別青銅器的真偽呢?
早期青銅器偽器
中國青銅器的世界裡,製造偽器的歷史至少始於春秋時期(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鴈往,齊人曰:『鴈也。』魯人曰:『真也。』齊曰:『使樂正子春來,吾將聽之。』魯君請樂正子春,樂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愛之。』答曰:『臣亦愛臣之信。』」這段文字敘述,齊國攻打魯國,索取魯國的讒鼎,魯國送去一隻假讒鼎。齊國人說此鼎是假的,魯國人堅持是真的。齊國人表示請樂正子春來齊國驗證此鼎是否為真,齊國人將會相信樂正子春的判斷。魯國國君請樂正子春去齊國,樂正子春問魯君為何不拿真的鼎送給齊國,魯君說因為自己很愛這只真的鼎,樂正子春則表示:「我更愛我自己的信譽。」迫使魯君無奈只得將他珍愛的鼎送給齊國。
從上述關於春秋時代魯國國君的文字可得知,當時製作偽器的動機並不在於販賣牟利,而是在於珍貴青銅器的擁有者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免於被力量更強大的鄰國徵收。
另一個有關偽器製造的例子則是行騙方士新垣平為了得到西漢文帝(在位期間: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56年)的歡心眷顧,造假成功卻終被識破的故事。理由之一在於,如同上述所言,遵奉儒家思想的漢代以及之後的諸多朝代對於古代器物,特別是周代的青銅器,有著無上的崇敬,而突然間再度出現古代青銅器均被視為是上天保佑國祚的祥瑞之兆。
《史記》的《孝文本紀》與《封神書》中,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86年)記載了擅長於望氣與看風水的新垣平,企圖藉著利用迷信來欺騙西漢文帝以博取更多的財富與政治勢力。新垣平秘密命工匠製造了非常可能會讓文帝獲得福祉的偽器,上面刻有上天將賜文帝長壽與昌盛國運的跡象。其中一件偽器是一隻刻著「人主延壽」銘文的古玉杯,他可能還造了另一件大型的青銅鼎,新垣平甚至事先將鼎埋在鄰近汾陰之處。
新垣平成功地將刻有銘文的玉杯呈獻給得意洋洋的文帝,文帝為表達謝意,立刻讓新垣平加官晉爵。然而,好景不長,稍後兩位忠臣張蒼與張釋之請人上書告發新垣平的詐騙,終使文帝相信自己為新垣平所蒙蔽。
歷史記載新垣平與其整個家族,包含其妻之家族,後來悉數遭到滅門。不過,根據司馬遷所撰,新垣平預告的周鼎始終不曾被發現。數十年之後,漢武帝在位期間(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6年)的元鼎四年六月才在汾陰出土了一隻大鼎,《漢書》還正式記載了當時這個被認為是上天賜福的吉兆發現!
宋代青銅器偽器
宋代帝王與文人篤信儒術並熱愛古物,尤其是周代的古物,於是在他們的需求下,宋代的工匠仿製了為數可觀的仿古青銅器。這些偽器分為兩類:仔細考究模仿真正的商周青銅器,其他則是模仿商周青銅器的外形,再加上當時流行的設計圖案或是適合宋代品味的新創造。第二類的偽器受到宋代藝術的形式影響,通常鑲嵌金銀圖案為裝飾。
宋代仿製的兩類偽青銅器通常比較重,金屬表面的光潔度較暗,最後的修飾較粗糙,裝飾圖案也比真正的商周青銅器模糊。偽器上的綠銅銹則多半是貼在銅器表面,由綠松石粉末為基礎再摻入些許紅銹與綠銹。如果偽器刻有銘文,則完全仿自真正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但是不若真品深入金屬表面。
元代青銅器偽器
元代的仿製技術有了進步。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的工匠以其作品的高質量而聞名。他們所制的仿件極為精湛以至於竟不察的被列入王室收藏,如今還保存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儘管元代的仿製技術大為改善,然而這些偽器與真正的商周青銅器相較之下依舊質量差劣。形式笨拙,裝飾圖案鑄造不夠精準,銅銹的品質更是平庸。元代偽器的特色在於裝飾上似是而非,無法與真正的商周青銅器相比。
明代青銅器偽器
明代仿製的偽器大多深具商周古風,但卻又因為其以金銀鑲嵌的過分雕琢之裝飾性質而背離其仿製的初衷。
這些明代仿器確實鑄造精美且具備高質量,不過大部分的裝飾圖案均屬虛構,與商周青銅器的真正樣式完全相異。這些青銅器並不屬於用來愚弄不諳此道者的偽造品,反而應該是從古青銅器中汲取靈感的藝術創作。這或許能解釋當時某些工匠包括了胡文明、張鳴岐以及石叟深受歡迎的原因,他們的創作始終受到極高的賞識與探究,甚至直到今日。
清代青銅器偽器
清代,尤其是乾隆時期(公元1736年至1796年),仿製品更加精緻,數量也更多。裝飾仍循古風,但是明顯經過修飾,採用金、銀或是半寶石的鑲嵌運用十分普遍。
民國時期青銅器偽器
其實一直要到公元1911年民國肇建之後,以欺騙買家、藏家、古董商、甚至專家、學者為目的而製造的青銅偽器時代才真正開始。這個偽器製作的黃金時期大約是1920年到1938年之間。彼時,仿製品幾可亂真,多數具有偽銘文。
這類偽器多是由依古代青銅器真品所做的模型而製成,裝飾經常不太精確,比較模糊和脆弱,特別是作為背景圖案的雷紋,其中的螺旋紋比真品來的淺且不清晰,而且原來真品表面應該出現雷紋的位置,在偽器上甚至消失不見。偽製品與其所倣傚之古代真品的重量也不同,或者太重又或者過輕。連金屬的合金成分也不相同,偽器的表面經常覆蓋著微細氣泡孔,特別是在有雷紋裝飾的區塊,只消利用放大鏡就能輕易觀察出這些氣泡孔。偽器表面通常為暗黑色,許多處都覆蓋著極容易察覺的偽造人工銅銹。
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依古代青銅器真品所做成的模型當然也包含了原本真品所有的缺陷,比如磨損的裝飾、龜裂、表面的損壞等等,以及真品青銅銹的各種缺失,失去了清晰銳利度的鑲嵌,或者是器物設計的某些部分已經完全消失。此外,覆蓋在偽器上的假銅銹通常在厚度、顏色與質地上全部具有一致性,這樣的現象絕對不會發生在真正的古代青銅器上。
1920年代與1930年代間最難被察探出來的偽器,是將破損的真正商周青銅器熔化之後作為金屬原料再行鑄造出來的。許多這類以正確合金成分鑄造而成的複製偽器在1940年代戰爭時期被掩埋,近年又紛紛重現在香港與澳門的市場上。這些1920年至1938年間的偽造傑作均由當時技術頂尖的造假工匠與古董掮客以及其他在上海、北京、西安、蘇州、濰縣,甚至日本尤其是大阪的專家聯手合作而成。

所有在1920年代與1930年代間製造的一流青銅器偽器確實是在形狀、設計、裝飾等等完全倣傚商周青銅器的複製傑作,專家學者依其仿製所在地而分類如下:
蘇州的偽器
江蘇蘇州複製的青銅偽器。若干極卓越的青銅鑄造工匠,包括周梅谷、劉俊卿與金潤生,擅長於複製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古青銅器,他們的工藝水平遠勝於北京所做的青銅器複製品。
濰縣的偽器
山東濰縣製造的青銅偽器。此地區約於四百年前即已從事青銅偽器製作,在清代聲名大噪,當地的工匠專精於按照清代古物圖錄《西清古鑒》中的樣本進行仿製。以蠟模製作的青銅鏡在裝飾上有一些錯誤,造型與包漿很多都不符合古代青銅器的特徵,銅銹則是利用鹽酸製成,難逃專家法眼。
西安的偽器
陝西西安製造之青銅偽器。加上銅銹之後,此地區製造之青銅偽器被埋入土中十至二十年以進行老化。此地區另一項專長則是為原本無銘文的真的古代青銅器加上偽造的銘文。
北京製作青銅器的偽器
北京仿製的青銅偽器。青銅偽器的製造主要於北京城發展,都是仿製商周最知名的青銅器。民國肇建之初,當時北京最重要的商周青銅偽器仿製匠師,也是北京城內古董商最大的供應者為外號「古銅張」的張泰恩,曾經親授訓練了十二位學徒,其中七名後來皆成為青銅偽器的製造名師。古銅張弟子中的王德山曾製作了一系列華麗非凡的青銅觶偽器,大多依真品複製,完美鑄造並精準具現真品上所有的裝飾細節,這組觶甚至每件都具有兩字的銘文。儘管幾乎至臻至美,但這些偽器卻都有兩大不足之處:首先是裝飾,雖然已屬完美的複製,還是略嫌僵硬。再者,偽器的銅銹帶有漆底。以上兩種都是當時北京造偽器的典型缺陷,這些京制偽器通常都以商周古青銅器真品為樣本進行精準的仿造,再以酒精與漆的混合物做成銅銹。
上海的偽器
上海仿製的青銅偽器。許多以青銅器真品做模的青銅偽器於民國初期在上海售出。其中最出名的事件莫過於由名列仿製高手之一的劉俊卿以所制的偽器中,一隻青銅觥與一隻青銅卣以當時堪稱天價的價格售出!劉俊卿與葉叔重共同於蘇州開設工坊,葉叔重乃是上海知名古董商吳啟周的外甥,而吳啟周則與巴黎和紐約兩地顯赫的古董商盧芹齋在美國開設古董店。這兩件惟妙惟肖仿製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器物的偽器於1932年被吳啟周在上海購得,當吳啟周後來得知這兩件青銅器竟然是出於自己外甥合夥人劉俊卿之手,因為自己看走眼購入假貨而尷尬萬分,據說發誓從此再也不做青銅器的買賣。
最近的偽器
過去的十年間,大量青銅偽器曾流入市場。這些偽器大部分來自於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質量極高,有些仿製技術達到的完美程度以至於完全蒙騙了許多收藏家與此類業者。幸運的是,真正的專家依舊能夠覺察出真偽,因為偽器多半過重,人造銅銹也能相對較輕易地從銅器表面剝離,偽造的銘文也不符合真品的真正時代特徵或是鑄得不夠深,特別是由於銅銹只是以人工方式覆在偽器的表面,因此偽器的內部根本無法偵測到真正的腐蝕。無論仿製者的手法如何高明,真正的專家總是能夠瞧出破綻,因為對於專家來說,偽器總是缺乏真正的生命力,缺乏那種唯有真正商周青銅器所擁有的活潑能量,而能夠感知此生命力的本領則是任何一位青銅器評鑒專家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偽方鼎,仿製於20世紀早期
製作青銅偽器的技術
任憑再高妙的仿製技巧,只要擁有敏銳的眼力並且熟知仿製者運用技術的知識,便能立判真偽。
偽器製造者利用許多方法製造足以蒙騙那些對此毫無懷疑與戒心的買家。現將這些方法敘述於下:
● 重鑄殘缺的部分,將原本不完整的青銅器真品重新恢復其完好形狀。
● 利用許多真正出土青銅器的碎片重新組合成一件完整的器物。通常不同時期的青銅器部分會被湊合在一起。
● 將一件真品的形狀改造成別的形狀,通常是改成價值更高的某種青銅器,或許藉著將足部焊接到蓋上來製造出分件的器物,或是將沒有把手的盂加上把手使其變成為簋。
● 在無紋飾的素面青銅器上加上紋飾;常見的是將新的紋飾直接刻在器物的表面。如此的紋飾多半較真品的紋飾看起來僵硬呆板,而且也經常出現許多偽造者所作的紋飾歷史年代與原素面青銅器年代不符的錯誤,此外,偽造紋飾上的銅銹要不由人工製造出來,要不根本沒有銅銹。如果有加上銘文的話,多半造型醜陋,再不然字體可能不正確。
● 在局部有裝飾的真品青銅器再加上其他裝飾。這些新加上的裝飾看來頗為僵硬,有時候還可能看得出鑿雕的痕跡。而且如同在原本素面的真品上全面做假紋飾的偽器一樣,紋飾內的銅銹皆是人工加上,再不然就是紋飾內根本沒有銅銹。
● 在古代青銅器真品上以焊接方式加上裝飾。
● 以真品青銅器做模本,鑄造出另一件完全仿作的偽器。通常這樣的偽器會比真品的體積略小,鑄造的缺陷也可以在器物表面上看出來。銅銹是人工製成的。
● 以出版物上刊登的真品照片為本,進行青銅偽器的製造。這類偽器經常都在真品的照片中無法得見的形狀、設計、裝飾等等部分出現錯誤。
如以上提及的,仔細檢查器物上的銅銹在鑒定是否為偽器方面扮演著最基本的決定性角色。真正的銅銹是當埋入地下的器物與土壤中各種酸性鹽接觸,器物的金屬內在經過長時間化學反應之下的產物,這樣的化學反應讓青銅器表面呈現某些樣貌,或者是顆粒狀、或者平滑,亦或是包覆著極微細的結晶,以及呈現出某種顏色,褐色(赤銅或一氧化物)、綠色(基本的銅碳酸鹽),一般稱此為孔雀石綠,或是藍色(銅碳酸鹽),一般稱此為藍銅色。
偽造銅銹
覆於青銅偽器表面的人造包漿由以下的原料與技術製成:
● 酸
最早、最簡單也是最廣泛使用的製造包漿的方法是將青銅器浸入鹽酸中。另外一種相關的技術則是將偽器浸入酸、石灰、鹽與色素的混合液中,接下來再將器物埋入約一米的地下靜待三至四年。如此可產生化學反應,而此化學反應能夠製造出近似真品器物上的包漿。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硫酸與氨的混合物,再將器物置於極潮濕的地方三到五天,器物表面即會覆上一層綠包漿,而且難以除去。知名的偽器製造高手王德山在20世紀初即廣泛使用此一方法。
● 漆
某類人造包漿是以漆與色素的混合物塗抹在器物表面所製成,有時混合物中還會加入酒精。
● 塗料
在偽器表面塗上模擬古老包漿的顏色。
● 加上真品的銅銹
從破損的真品青銅器上取下銅銹的微粒,然後黏貼在偽器的表面。有時候這種真的銅銹微粒會被搗碎成粉末並與真的青銅器小碎片、綠松石粉末混合。將這種混合的膏狀物塗抹在偽器的表面,通常之後還會再覆上一層薄蠟。

辨識偽銹的方法
無論工匠使用何種方法,人造的包漿都能被經驗豐富的專家檢測出來。大多數的人造包漿都經不起以沾有酒精或是去光水或是任何含氮溶液棉片擦拭的快速檢測。此外,只要擁有一對銳眼並藉著放大鏡就能對人造包漿明察秋毫。
重新上漆的真品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器物上的人造包漿並不能絕對證明此器物必然是偽器。許多真品青銅器都曾被動手修復過以及被重新上過包漿,這在20世紀初是非常普遍的修理古代青銅器的方法。
銘文
如同器物上的包漿,器物上若是有銘文,亦能夠提供辨識此器物真偽的有用線索。20世紀初,青銅偽器的製造者對於仿製銘文極有興趣,因為當時刻有銘文的甲骨和銅器之售價會依其上銘文字數而攀升。因此,為了提高器物的售價,銘文便被人為加了上去,甚至原本沒有銘文的器物也被強加上銘文,或者是從書中仿製若干字,或者仿製其他青銅器上的完整銘文,又或者憑空創造假銘文。如前文所述,這些偽銘文是1920年至1938年間西安仿製工匠的專精絕活。
這些造假的銘文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端倪:
● 使用字體或是內容風格的錯誤,也就是說,使用非屬於該器物歷史年代的字體或文體。
● 加入的內容缺乏一致性導致此銘文充滿語法和用字的錯誤。這種現象常因為仿製內容的錯誤或是仿製的模本器物上的銘文本來就是仿製的。
● 錯置或是缺字。
● 銘文的位置處理極差,或是貪求較長銘文所帶來的較高售價利潤而使得銘文超出應有的長度。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