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圖所示這件戰國錯銀銅鐓,高6.9、口徑3.1、底徑2.6厘米,於1968年固原縣頭營出土。鐓(duì)是春秋戰國時期矛戟柄末端的圓筒形銅套。《禮記·曲禮》載:“進矛戟者,前其鐓。”戰國時期,諸侯將領在戈、矛、戟等武器的長柄端套鐓,可使柄端不開裂、手柄不磨手,也可裝飾長柄,使武器看起來別緻精美。
這件錯銀銅鐓所採用的錯金銀工藝,是當時先進的金屬細工裝飾技法。錯金銀也叫金銀錯,興盛於春秋中晚期。錯金銀工藝包括鑲嵌和錯兩種技術。其製作工藝是:先在青銅器表面預鑄出凹凸的紋飾或字形,再用硬度較大的工具鏨刻淺槽,然後在淺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絲、片,再用厝石磨錯,使嵌入的金銀絲、片與銅器表面相平滑,最後用木炭加清水進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艷。被“錯金銀”工藝裝飾過的器物表面,金銀與青銅互相映襯,裝飾的圖案與銘文更顯華美典雅。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