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耳瓜稜掐絲銅胎琺琅彩瓶(共2張圖片)
  • 15年11月26日 19:3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銅胎掐絲琺琅又稱景泰藍,使用的琺琅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歷史上對於中國掐絲琺琅工藝的源起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但是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掐絲琺琅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琅點填在花紋內,經燒製、磨平鍍金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艷奪目。

雙耳瓜稜掐絲銅胎琺琅彩瓶

清代初期的景泰藍工藝已聞名天下,大量出口國外,成為海外貴族家庭中的擺飾品。這時期的景泰藍品種豐富,製作工藝精湛,在原料上不再沿襲明代使用青銅作胎骨,而是採用延展性能較強的純銅作材料,應用了新的制胎、掐絲技術。因此,景泰藍造型比明代更勻實而變化多端,銅絲細薄均勻,掐絲技藝更是絲流暢婉,紋飾靈活精巧。器物的應用範圍要比以往更為擴大,除了明代常製作的宮廷寺廟祭器,還出現鼻煙壺、屏風、香爐、圍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等等。

到明朝景泰年間,即1450年到1456年,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著大方。這就是今天依然還在使用的「景泰藍」。從那以後在著色上似乎沒有重大突破,但在銅質材料上卻進展迅速—-清代乾隆年間採用延伸性更好的純銅作原料,這時,景泰藍工藝終於達到頂峰。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琅,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雙耳瓜稜掐絲銅胎琺琅彩瓶

圖文中此雙耳瓜稜掐絲銅胎琺琅彩瓶,銅胎鍍金,六瓣瓜稜式,長頸,垂腹,圈足外展,紋飾規整,色彩鮮艷,釉色達十幾種之多。通體施淺黃色琺琅釉為地,頸、肩飾彩色勾蓮紋、壽桃和牡丹紋;腹部六個開光內以掐絲雲紋為地,上飾龍戲珠紋及鳳戲牡丹紋,其下襯海水、山水。底部印篆體「乾隆年制」,藏品屬收藏珍寶。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