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歷代名家名錄
  • 21年3月14日 08: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現在有不少人愛壺、購壺、藏壺,但又缺少可供查對的工具書,現將歷代制壺名家和有關的名人雅士的事跡簡錄於後,供於檢索。 

  歷代陶藝家名錄 

  金沙寺僧(約1506——1566),江蘇宜興東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歡和陶工們交朋友,並開始用細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約1506——1566),是吳頤山的家童。吳頤山在金沙寺內讀書時,供春學到該寺和尚制壺藝技。他所制樹癭壺樸實無華,從而使他名聲大振,成為制壺鼻祖。 

  董翰(約活動於1567——1619),字後溪。始制菱花式壺。 

  趙梁(約活動於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壺。梁亦作良。 

  無暢(約活動於1567——1619),又作無錫、袁錫。 

  李茂林(約活動於1567——1619),字養心。善制小圓式壺,上有銖書記號。 

  時朋(約活動於1567——1620),朋一作鵬,大彬之父。朋與趙梁、董翰、元暢同為四名家。 

  時大彬(約活動於1580——1650),時朋之子,號少山。其作品技藝水平超過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內摻鋼砂;有的把舊壺搗碎為土,重制;遇有自己不滿意的作品,立即擊毀。因為他認真繼承前輩技藝又能不斷創新,因而名噪海內,甚至在詞曲中都提到他的絕技。一般文士以書齋內陳置大彬壺為榮。 

  李仲芳(約1580——1650),李茂林子,為時大彬門下第一高足。今所傳大彬壺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約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吳梅鼎《茗壺賦》說他:“綜古今,極變化,技近乎道,集斯藝之大成。” 

  毆正春(約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樣式精研。 

  邵文金(約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漢方式方壺獨絕。 

  邵文銀(約1590——1648),又名亨裕,大彬弟子。製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風格。 

  蔣伯(約1600——1644),名時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後被陳繼儒請去制壺,改字為伯。他喜歡附攀上層人物,不願承認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藝很好,相傳他制的壺是嘉興收藏家項墨林定的,稱為“天籟閣壺”。 

  陳信卿(約1600——1644),善仿時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壺藝很好。惟喜歡和上流社會接近,不專心制壺。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動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陳光甫(約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壺,人稱他是入了門的傳人。 

  陳俊卿(約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約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壺,為大彬再傳弟子。制壺參酌沈君用的技法。 

  陳子畦(約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壺式,為時人所珍愛。有人說他是陳鳴遠的父親。文章來自微信號ee2266 

  邵蓋(約1580——1638),制壺工巧,與大彬同時而自樹規模。其篆章字法與邵亨裕、亨祥風格相同,當時有“邵家壺”之稱。 

  周後溪(約1581——1639)。 

  邵二蓀(約1580——1639)。 

  陳用卿(約1620——1661),俗名陳三呆子。製作工細,題款字體仿仲鼷筆意。 

  陳正明(約1596——1661),製器極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陳正明制”。 

  閔魯生(約1620——1654),仿製名家作品,都極認真,神形酷似。 

  陳仲美(約1621——1655),嫠源人,初於景德鎮做瓷,他覺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難出名,後來到宜興制陶。他善於配土,又擅長雕刻各種鎮紙、香盒等文房擺件。惜早卒。 

  沈君用(約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泥上有“色相天錯,金石同堅“的贊語。以離奇著稱。人稱“沈多梳”。後因壺得罪官府而陷於冤獄。 

  徐令音(約1621——1667),相傳為徐友泉之子,也稱小徐。 

  陳辰(約1620——1660),字共之。壺款雕刻得非常好,許多陶工都請他幫忙,是制壺人中得書法家。 

  陳和之(約1621——1654)。 

  陳挺生(約1620——1661)。 

  周季山(約1615——1662)。 

  沈子澈(約1610——1666),桐鄉縣人。與時大彬齊名。所制壺式與徐友泉相仿。 

  惠孟臣(約1598——1684),宜興人。書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壺多,中壺少,大壺罕見。所制壺大者渾樸,小者精妙,是時大彬之後得一位名手。 

  徐次京(約1620——1671)。 

  陳鳴遠(約1651——1722),字鳴遠,號鶴峰,一號石霞山人,又號壺隱。善於制壺、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間。作品傳下來的甚少,有“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譽。款式書法比徐友泉、沈子澈還好,有晉唐風格。 

  王友蘭,康熙四年(1665),曾制蘇州拙政園茗壺。 

  金世衡(約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荊溪人。注重於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欖形為主。 

  邵基祖。 

  邵元祥。 

  方曾三。 

  邵玉來。 

  邵玉延。 

  邵旭茂。

  鄭寧侯(約1698——1766),善摹古器,書法亦工,制壺胎薄而堅致、規矩。 

  惠逸公(約1766——1831),逸公制壺,大小均有諸色泥質俱備,他的工巧,可與惠孟臣相提並論,故世稱“二惠”。只是孟臣製品渾樸兼具精巧,逸公則工巧有餘,渾樸不足。惠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長,而楷書尤有唐人遺意。刻字用竹刀或鋼刀,或飛舞或沉著。壺的泥色最奇。小壺制得很好,但比不過手制大壺古樸可愛。 

  華鳳翔(約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漢方壺較多。 

  陳漢文、陳陰乾、陳覲侯(約1702——1765年),荊溪人,所制古器極精雅。傳器中壺少而古器多。 

  許龍文(約1701——1755),荊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壺底常有“荊溪”印。 

  范章恩(約生於1740),字迪恩。在宜興制壺頗負時譽。所制壺皆扁身、鞠流、平蓋,風格嫻雅,骨肉亭勻。題名書法似米芾。 

  潘大和(約1761——1820)。 

  葛子厚(約1760——1850)。 

  楊彭年(約1772——1854),字二泉。乾隆時制壺多用模子,彭年制壺則用時大彬捏造法,雖隨意製成,自有天然風致。嘉慶時陳曼生請其制壺並書,文人壺風大盛,將紫砂壺導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錫亦佳。印有“楊彭年”、“彭年”、“二泉”。唯應和文士黃彭年加以區別。 

  楊寶年、楊鳳年(約1773——1861),前者為楊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壽。後者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壺,人稱“楊氏竹段壺”。都曾為陳曼生制壺。 

  吳月亭(約1812——1864),字竹溪,為楊彭年後輩,善雕刻。 

  馮彩霞(約1790——1861),女,宜興人。曾被廣東伍元華請制壺。書法學歐陽詢,間有草書。 

  邵景南(約1790——1864),號留佩主人,籍貫蘇州。制壺善仿明式,深得古法。底印有“姑蘇留佩”印。 

  申錫(約1821——1891),字子貽。善雕刻。喜用白泥,精於捏造,尋常用模。底有“茶熱香溫”篆書印。 

  俞國良(約1835——1895),錫山人,曾為吳大制壺,製作精巧而氣格渾成。有“國良”篆書陽文印。 

  王東石(約1831——1908),造壺得古法,刻工精細,有“東石”篆書小印。 

  邵大赦(約1831——1874),亦作赦大。精工壺藝,乃紫砂陶手。所造之壺注重壺嘴。有“邵赦作壺,流水有音”之說。 

  邵大亨(約1831——1874),宜興上岸裡人,性情孤傲清高。所制魚化龍壺,以龍頭作壺上的鈕,龍頭和舌頭都能搖動。 

  何心舟(約1829——1897),工書法、篆刻、壺器,造工精練、簡巧,取自然形式。 

  黃玉麟(1827——1889),祖籍丹陽,寓居宜興。13歲時就開始學陶器。擅制掇球、供春、魚化龍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 

  沈才田、陳柏亭、陳硯卿、羅藍舫、邵雲如,俱為清末紫砂雕塑名家。 

  程壽珍,其姓亦有作陳者,號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壺”而獲1951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其子程盤根亦善制壺。 

  蔣德林,蜀山人,字萬全。雖沒有師承而藝極精。凡是壺、盆、杯、盤及一切陳設器具,樣樣皆精。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筆名缶碩,又名大聾,酷愛書畫。潛心研究紫砂雕刻技藝,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啟下的人。 

  吳雲根(1892——1969),原名芝榮。作品樸實穩重,取竹子題材較多。作品曾多次被選送參加國內外展覽。 

  王寅春(約1879——1977),宜興上袁人,自幼習紫砂茗壺。抗戰前,曾應邀到上海做過紫砂仿古品,中年時期則制小壺。其壺光素類,方、圓各式渾厚端莊,筋紋器吻合緊密。 

  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早年即從事紫砂制陶業。20年代末曾在上海古董商處制盆,35歲後始制壺,他曾為儲南強所藏的供春壺配蓋,又為明代項聖思做的一個桃杯配托。其壺光貨、花貨類均有,尤以果品為佳,有“陳鳴遠第二”之稱。 

  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長興,為邵大亨之後裔。所制壺曲線簡巧而沉穩。 

  吳阿根、金士衡,光緒四年(1878),赴日本傳藝。 

  朱可心(1904——1986),原名開長、凱長。15歲拜師學藝,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報春》梅樁壺等紫砂新品數十種,以花卉見長。曾出席首屆民間藝人代表大會。 

  蔣蓉(1919- 2008),別號林鳳,江蘇省宜興市川埠潛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蔣蓉的作品在中國紫砂工藝史上技術精湛,生動具真,別樹一格,成為中國紫砂工藝史上第一位女工藝美術大師。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台、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