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騰飛
近年來,在呂梁發現了一種黃色的呂梁石,因呂梁與安徽靈璧相鄰故被簡稱為黃靈璧。它兼具了靈璧石和太湖石的雙重特點,實屬奇石中的上佳之品。
圖2 迎客
圖3 舞美
圖4 潤
圖5 日月
自古以來,在為數眾多的玩石中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的是: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靈璧石在四石之中當屬首位,其形、聲、色、紋、質、勢六者兼備,早已名揚四海。
據《雲林石譜》記載:“石在土中,隨其大小,具體而生,或成物象,或成峰巒,蜿蜒透空,其狀妙有婉轉之勢,叩之鏗然有聲。”宋代的杜綰所著《雲林石譜》中將靈璧石列在第一位,明代的文震亨所著《長物誌》認為“石以靈璧為上”。據傳,清代皇帝乾隆御賜靈璧石為“天下第一石”之美號。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代書畫家米芾,宋代皇帝宋徽宗,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等文人墨客都對靈璧石喜愛有加,而現在靈璧石更是得到了廣大石友的青睞。
太湖石也是久負盛名的名石之一。太湖石是一種石灰岩,由於地質的變動,形成斷層、塊石,經湖水長期衝擊、浸漬和腐蝕,使得一塊塊石頭出現形狀不同、大小各異的溶洞、孔穴,形成了別緻的造型。太湖石主要產於江蘇省太湖的禹期山、黿山、洞庭山等處。太湖石以造型取勝,最能體現石頭的“瘦、皺、漏、透”奇美特色。所謂“瘦”,就是指石頭挺拔俊秀,線條明晰;所謂“皺”,就是指石體表面多有凹凸,高低不平;所謂“漏”,就是指石體內部佈滿孔穴,孔孔相套,密密麻麻;所謂“透“就是指石體紋理縱橫貫通,十分剔透。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以《太湖石》為題寫詩一首“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對太湖石奇美特色的寫照。
在呂梁發現的黃靈璧則不僅繼承了靈璧石的玉振金聲,更展現出太湖石的秀美剔透。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風化,不僅瘦、皺、漏、透、圓、潤、雄、穩,而且聲韻生動、震撼人心。它們有的肖形狀景、惟妙惟肖;有的輪廓抽像、寫意傳神;有的意境無窮、耐人尋味、氣質高雅;有的紋理圖案天然成趣,具有獨特的魅力。
下面我們將收藏的部分“黃靈璧”佳品介紹如下,以供大家賞鑒。
圖1所示這件黃靈璧名曰“騰飛”,尺寸70×30×30厘米。該石集“皺、瘦、漏、透、丑”五美於一體,原始古樸,石質細膩溫潤,質素純淨,堅固穩實,溝壑縱橫、竇穴參差,確實比太湖石更有韻味,而它又有靈璧石所具有的特殊的音樂的韻律感。隨處敲擊,聲音琮琮,音韻悅耳,餘韻悠長,觀後使我們對它的奇形之美感到怦然一動。一般的靈璧石只有一面,而此靈璧石可以多面觀賞,更奇特的是如圖所示這面似一隻騰空的雄獅,勢出博大雄渾,豪放灑脫,大氣端莊間洞穿最為點睛,內蘊空靈,外顯樸實,展現出強勁有力的飛騰氣勢。
圖2所示名曰“迎客”,尺寸30×50×20厘米,造型形俊神逸,蒼鬱遒勁。奇石粗放的筆力、自然的手筆,寫進了風流之姿。此石走勢優美,姿態雍容,右上寫出的遒勁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歡迎賓客,既有傳統的蒼勁,又有難得的奇巧,視為別具一格。
圖3所示名曰“舞美”,尺寸50×50×20厘米,觀之清清傲影淡淡雅韻,如妙曼輕舞映入眼簾。此石質堅潤澤,溫潤而光鮮。一如悠遠的美,古韻蒼茫佇立千年。如韻姿翩舞,悄然在揮舞著澎湃且精緻的旋律。
圖4所示名曰“潤”,尺寸60×50×30厘米。石質堅實細潤,黃中帶紅的色彩光亮四溢,形態上不拘於型,淳樸中透著靈秀之氣,但直觀的感受是寂靜肅穆,風骨高傲,於無形態中讓你領略非一般的感悟。
圖5所示名曰“日月”,尺寸100×30×30厘米。沒有衝擊的畫面、磅礡的氣勢,但如能用心與之相對,把它當作一位舊友新識,竟別有一番滋味。其洞凸顯韻味,兩洞視為日月同輝,光彩熠熠。石表面細潤光潔,石質堅實。形體雖大,但大而不笨,透而不弱。
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大自然恩施於我們的非常珍貴的寶物,它那奇異的造型、斑斕的色彩、多變的線條,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想,使我們品味無窮,給我們以心靈的觸動,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提高了生活的品位,給我們帶來別樣的精神享受,使我們更加熱愛豐富多彩的生活。品鑒奇石,不僅是尋找一種自然美,更是品味一種文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