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陵石五供的繼承和演變(1張圖片)
  • 17年3月14日 22: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陵石五供是繼承了明陵的五供發展而來的,五供就是五供,設於陵園明樓前,由香爐一、燭台二、花瓶二組成。另一種為青色琉璃五供,置於正殿中,為殿內陳設品,如思陵。再一種為黃色琉璃五供,置於地下宮殿中殿,為地宮陳設品,如定陵。
石五供。陵院內設置石五供始於何時,尚有待考證。但據筆者所知,最遲不晚於明成祖的長陵。清陵沿襲明制,帝后陵內也設石五供。明清陵寢中的石五供設在陵寢「後寢」部分的院內中軸線上,在方城前,二柱門以北。如無二柱門,則在陵寢門以北。石五供分祭台和五供兩部分,五供陳放在祭台之上,祭台和五供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祭台為標準的長方體須彌座形狀。上枋雕刻纏枝蓮花,上下梟雕刻仰覆蓮花瓣,束腰刻琬花結帶,下枋刻雜寶和吉祥圖案。在清代皇陵中共有18座石五供。這些石五供從整體上看,前後沒有明顯的重大變化,但細加考察,無論是形制、結構、排列次序上,還是雕刻紋飾、雕刻技法上都有變化。下面就根據我的多年考證,介紹一下清代陵寢石五供的演變規律,以就教於眾師友。
一、石五供的功用
一般的五供具有實用價值:香爐內可以插香焚燒,燭台上的蠟能夠點燃照明,瓶內可以插花。然而,陵寢的石五供卻沒有這些功能,因為爐頂、蠟燭、瓶內的靈芝都是石刻的。從這點上看,陵寢的石五供純屬一種象徵性的禮制建築。
但從另一角度上講,陵寢石五供又具有一般五供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漢唐陵內的寢即下宮,被視為墓主靈魂日常起居飲食之所。根據事死如事生的原則,在寢內設有座位、床、幾、匣、櫃、被、枕、衣冠等一系列生活用品。留居的宮人要象對待生前的君主一樣,「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妝具」1,每天四次按時進奉食品。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對陵寢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取消了寢,廢止宮人留宿,擴大獻殿建築,突出朝拜祭祀。經過這一改革,陵寢儘管每年有數次大祭,二十幾次小祭,但與以前的每天四次進食,宮人隨時侍奉相比,對墓主的靈魂仍然顯得有些冷落,於是便在封土前立墓碑(即硃砂碑),覆以碑亭(即明樓),在明樓前設石五供,儘管爐頂、鮮花和蠟台都是石刻的,但卻像征爐內香煙不斷,瓶內鮮花常開,燭台上神火永明,使墓主的靈魂無時無刻都在飽納著他的後世子孫對他們的孝忱,藉以彌補因取消寢、廢止宮人留宿而給墓主靈魂造成的冷漠。這是石五供的一個獨特功用。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和皇后陵內才設石五供,妃園寢、皇太子園寢、親王園寢、公主園寢內不設石五供。光緒元年(1875年)在興建惠妃園寢時,慈禧為了抬高她所賞識的慧妃富察氏的身價,諭令在慧妃寶頂前設石五供2。慈禧這一違制做法受到了朝內大臣們的非議,她自覺理虧,最後不得不收回成命3。由此可知,石五供又是辨等級、明貴賤的一個標誌。此又可以視為石五供的又一功用。
二、石五供形制上的演變
清入關初期營建的孝陵、景陵的祭台和五供的形體都比較小,如孝陵的祭檯面闊為592.5厘米、進深159.5厘米,高130厘米,是清陵中最小的1座。繼孝陵之後建的景陵,祭檯面闊增到628厘米,進深增到166.5厘米,以後一直到清末,基本保持在這個尺寸上,但景陵的祭台高度仍為130厘米,與孝陵一樣。到康熙中期建的孝東陵,祭台高度增到133厘米,從雍正初期建的昭西陵開始,祭台高度才增到143厘米,以後直到清末始終保持這一高度。香爐高度(到爐口上沿),孝陵為69厘米,景陵為98厘米,昭西陵為97.5厘米,也就是說雍正初年以前的陵寢,爐的高度均不足100厘米。從雍正的泰陵(始建於雍正八年)開始,以後各陵五供中的爐的高度基本保持在110厘米左右。花瓶的高度(上至瓶口沿),孝陵的只有72厘米,為最低。到雍正初期的昭西陵,最大高為105厘米。從雍正的泰陵開始,各陵五供中花瓶的高度一般都保持在110~120厘米左右。燭台的高度(上至平面,蠟高未計在內)也是孝陵的最低,只有67.5厘米,到乾隆初年建的泰東陵才增至84.5厘米。從裕陵開始,蠟台高度升至110~120厘米。
樣子收藏網從以上舉例可以看出,無論是祭台、還是五供,孝陵都是最小的。從雍正的泰陵開始,祭台和五供的尺寸才基本保持了穩定。
因為清陵規制沿襲明陵,順治帝的孝陵又是清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一座陵寢,所以,明陵特點在孝陵體現得最為明顯,石五供就是明顯的例證。明陵石五供的香爐、花瓶和燭台矮小敦實,腹部大而下垂,瓶和燭台的造型與人們日常使用的實物差距較大,而清孝陵的五供器型恰恰具有這些特點,與明陵五供極為貼近。清陵石五供從康熙帝的景陵開始,五供的器型發生了變化,漸趨挺拔,接近實物,到清朝中期,五供的形狀與實物已完全一致。
光緒帝的崇陵是清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營建的最後一座皇帝陵,其五供形制除香爐外,花瓶和燭台均為四稜形的,此為清陵中的孤例。但其變化完全符合清陵石五供的變化規律。
三、石五供結構上的演變
先從五供的結構上看,裕陵以前的8座陵,香爐的爐身與爐頂均用一塊石料雕琢而成。從乾隆帝的裕陵(乾隆八年始建)開始,用兩塊石料,即香爐爐身用青白石料,而爐頂用馬鞍山紫砂石,頂、身之間卯榫相接。而明十三陵中的前十二陵,除獻陵香爐用一塊石料外,其他十一陵均用兩塊石料,而且石質是一樣的。清陵,燭台和蠟燭從福陵到泰陵,都是用一塊石料雕琢而成的,從乾隆帝的裕陵開始,均改用兩塊石料,燭台用青白石,蠟連火焰用馬鞍山紫砂石,成為定制。
從福陵到崇陵,瓶及瓶上的靈芝均用兩塊石料雕刻,卯榫相接,其間沒有變化。
再從祭台的結構上看,從福陵到裕陵,祭台均由三塊石料構成,即上枋上梟部分為一塊石料。束腰部分為一塊石料,束腰以下為一塊石料。從嘉慶帝的昌陵開始均改為上下兩塊石料,即束腰、上梟、上枋為一塊石料,下梟、下枋、圭角為一塊石料。
從結構上看,早期陵寢的石五供比較簡單,用料單一,到後期比較複雜,所用石料質量也比較講究。
如今,清陵石五供保存得最完整的就是慕東陵的石五供。
四、五供的排列次序的演變
從努爾哈赤的福陵到嘉慶帝的昌陵,這10座帝后陵的石五供均是燭台排在最外側。從道光帝的慕陵(包括昌西陵,因為昌西陵建於咸豐年間)直到最後的光緒帝崇陵,後8陵則是花瓶排在最外側。為什麼在排列順序上會出現這一變化呢?筆者認為原因是:人們日常的排列習慣是高者居中,兩側逐次低下,形成一個屏風形。裕陵以前的五供,花瓶都高於燭台,如孝陵瓶高72厘米,燭台高67.5厘米。景陵瓶高 10.5厘米,燭台高81厘米。泰陵瓶高118厘米,燭台高84厘米。所以,把最矮的燭台排在了最外側,這是完全符合日常習慣的。從乾隆八年興建的裕陵起,五供中的花瓶、燭台與實物基本一致。這樣,燭台就高於花瓶,如果仍把燭台排在最外側,就會顯得不協調,裕陵就出現了這種情況。裕陵燭台高128厘米,而花瓶卻只有110厘米。在營建嘉慶帝的昌陵時,為了改變這種不協調的現象,將花瓶的高度增加了11厘米,為121厘米,將燭台降低了43厘米,為85厘米,這種硬姓拔高、壓低的做法,使得器型受到了一定影響。後來在建慕陵時,把花瓶和燭台的位置對調了一下,花瓶排在了最外側,這樣既解決了高低不協調的問題,也避免了對五供器型的不良影響。
五、石五供雕刻紋飾上的演變
清朝前期的福陵、昭陵、孝陵、景陵、孝東陵、昭西陵、泰陵、泰東陵的花瓶、燭台器身上皆光素,無紋飾雕刻。香爐爐身上也無紋飾雕刻,只有爐頂上刻龍兩條、如意雲和海水江崖,在三條爐腿上各雕一個狻猊頭像。建於乾隆八年的裕陵,五供上首次出現紋飾雕刻,其圖案為獸面紋。晚於裕陵而建的嘉慶昌陵可能是因仿泰陵而建的原因,其五供表面仍為光素。從慕陵開始,五供器物表面再次出現紋飾雕刻。慕陵的香爐、花瓶上滿雕流雲,而燭台仍為光素。建於咸豐初期的昌西陵、慕東陵只有香爐仿慕陵,亦刻「萬福流雲」圖案,而瓶和燭台則皆為光素。從咸豐的定陵開始,以後各帝、後陵,無論香爐、瓶和燭台皆通體雕刻紋飾,其中以獸面紋為主。瓶和燭台上還加飾一些蕉葉、日、月、陰陽魚等圖案,成為定制。
清代所有五供祭台的上枋看面皆雕刻纏枝蓮花,上下梟刻仰覆蓮瓣,束腰刻琬花結帶。這些從清初到清末沒有變化。紋飾上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下枋看面上。早期的陵寢祭台下枋圖案多為一些雜寶,如古錢、銀錠、雙環、方勝、珊瑚等,很少有組合式的吉祥圖案,更沒有完整的「八寶」和「暗八仙」圖案。從裕陵開始出現「八寶」或「暗八仙」,有時二者同時都有,或前後排列,或在同一面左右排列,或相間排列。晚期的陵寢又出現了許多帶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吉祥圖案。這些圖案利用某些珍禽、瑞獸、花草、蟲鳥構成圖案,並利用這些名稱上的諧音,組合成含有人們經常企盼的某種願望或境界。如兩個柿子加一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戟、磬、魚組合的圖案寓意「吉慶有餘」。三支戟和笙寓意「連升三級」以及「琴棋書畫」四藝圖案。同時還出現了樂器、令旗、翎子、花籃、盆景、香幾、花盆、枴杖等生活用品。中早期陵寢的祭台檯面周邊浮雕蔓草,而晚期的慈安陵、慈禧陵、惠陵祭台檯面周邊則雕刻纏枝蓮花,而且在每朵蓮花的花蕊處分別雕刻石榴、佛手、陰陽魚、海棠等不同圖案。總之,紋飾圖案越到晚期越複雜、吉祥圖案也越多,生活氣息越濃厚。
六、石五供雕刻技法上的演變
早期陵寢石五供祭台紋飾圖案的雕刻為淺浮雕,立體感不強,圖案小,排列稀疏。隨著時代的推移,越到後期,立體感越強烈,圖案也變大。定陵、定東陵祭台下枋的圖案採用的是高浮雕手法,技藝精湛、形象逼真,圖案的排列形式也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如慈禧陵的八寶和暗八仙相間排列,而慈安陵的八寶和暗八仙則左右排列。下枋分成許多小方格,每一方格內雕刻一件器物,頗為新穎別緻。筆者認為,祭台下枋上的圖案,雕刻最精美、最形象的莫過於慕東陵的石五供了。
清代陵寢地面石刻中,以石五供紋飾圖案最多、最豐富、最富趣味性,每座石五供都稱得上是件石雕藝術珍品。
清陵石五供的演變規律可以總結為: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由樸實到奢華。這一規律一方面反映了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石五供作為石雕藝術品的不斷發展前進。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