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亞矣方鼎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也是被用來“明尊卑,別上下”的權力象徵。方鼎的鑄造難度較圓鼎為大,數量也遠少於圓鼎,在商周時期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大方鼎,幾乎為王權的象徵,例如眾所周知的司母戊大方鼎。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周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將呈現一件商晚期亞矣方鼎。此方鼎造型雄偉厚重,鑄工精湛,花紋奇麗,內壁鑄亞矣兩字族徽,充分代表了晚商都城安陽登峰造極的青銅鑄造工藝。
亞矣方鼎體量較大,器壁厚重,藝術設計精妙,以四條敦實的柱足支撐寬深的器腹,肅穆莊重,又以八條寬厚的扉稜和寬折沿加強體積感和力感。與此同時,微撇的雙耳設計又為器物平添動感,令其絲毫無笨重之感。器表由雲紋襯地的高浮雕饕餮、夔鳳紋結構清晰,頗具獰厲之美。
亞矣是商晚期重要的氏族,據統計商周青銅器中有亞矣銘文的約有200件,多為傳世文物,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其中知名者如日本根津美術館藏高達74.6厘米的大斝(原為一對,另一件現藏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62.5厘米高的大瓿以及53.9厘米高的大尊。根津藏亞矣諸器傳於1930年前後出土於安陽西北崗大墓,西北崗是晚商的王陵區,亞矣族器能配入王陵可見其地位之高。知名學者王獻唐(1896—1960)曾指出,商代甲骨卜辭中商王祖庚、祖甲時期有名為矣的貞人(解讀甲骨卜象的神職人員),是個重要人物,應該就是根津亞矣組器的作器人。本件亞矣方鼎則和《西清古鑒》中著錄的玄鳥婦亞矣方罍等為一組,是18至19世紀發現並流傳至今的傳世重器。
亞矣方鼎最早的著錄是見於清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書畫家吳榮光,吳榮光原來是編修官,後在道光年間任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之後因事被降為福建布政使。吳榮光這個人非常喜歡金石以及書畫收藏,他在廣州建造了筠清館,用作收藏以及會見好友,著有《筠清館金石錄》《辛丑消夏記》等,而這件亞矣方鼎的著錄最早就是出現在這《筠清館金石錄》中。吳榮光在書中寫到:“介休韓芸舫中丞克均藏器”,大概意思是這件亞矣方鼎是山西人韓克均所有,芸舫是為韓克均的名號,這個韓克均也是清代官,在嘉慶初的時候為進士,後歷任貴州、雲南以及福建的巡撫。書中講到此器為“介休韓芸舫中丞克均藏器”。韓克均(1766—1840),字德嶷,號芸舫。山西汾陽東窯莊村人。嘉慶初進士,官至貴州省、雲南省、福建省巡撫。此後這件方鼎進入了嘉道年間重要金石收藏家吳式芬(1796—1856)的收藏(見吳氏《攗古錄》中所記)。吳式芬,字子苾,海豐(今無棣)縣人,生於山東望族,清道光進士,官至內閣學士。
總的說起來,關於這件亞矣方鼎的研究材料遠不及兮甲盤,一來是因為銘文較少,二來則是亞矣方鼎大約在18至19世紀出土被發現且收藏起來,在20世紀初的時候就被流傳到日本去,一直收藏於日本奈良寧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