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關於過中秋節的古董文物雅器(共7張圖片)
  • 23年6月11日 02:3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自古對中秋節非常重視,嫦娥,玉兔、桂樹,月餅是古人跟中秋節聯繫最密切的,寄托了美好寓意,古人想像力豐富,就是說古人很浪漫,比我們今人活著灑脫。晉傅雲《擬天問》(《太平御覽》卷四引)云:「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故後世以玉兔為月之代詞。到了唐代帝王開始祭祀月神,跟我們今天八月十五過中秋更近了一步,嫦娥玉兔菱花鏡證明了古代對嫦娥,賞月的熱衷。
嫦娥玉兔菱花鏡
 嫦娥玉兔菱花鏡,唐,直徑19.1厘米。
  鏡為八瓣菱花形,伏獸鈕。銅鏡背面是一幅月宮圖。鈕右上方飾一株桂樹,枝繁葉茂;嫦娥身姿飄逸,一手托盤,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鏡鈕下方有一潭池水,左側玉兔正持杵搗藥,池水右邊為一跳躍的蟾蜍。鏡邊緣飾蝴蝶、花朵及雲紋。整個紋飾突出了月宮的主題,且構圖十分新穎。

而到了宋代才真正有了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跟今天更為貼近了,中秋節的起源很多,但是,官方正式確定中秋為節日,是在北宋太宗年間。宋太宗趙炅在東京(今開封)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的正中,有萬民同慶,舉國同喜之意。
  中秋節成為正式的節日,跟北宋政府在東京舉行的科舉考試也有關。北宋政府的科舉考試三年一次,恰好也是在八月舉行。於是,佳節和桂冠結合在一起,就把應試高中者稱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就進行隆重慶賀。《宋史·太宗紀》中說:「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從此,中秋節開始作為正式的節日,最先在東京盛行,接著風靡全國。
  當時,過中秋節時北宋皇宮裡吃的是宮餅,民間吃的是小餅、月團,這些餅類又被稱為「荷葉」、「金花」、「芙蓉」等,是現代月餅的前身。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你能猜想宋代皇宮盛放月餅的瓷器是什麼呢?

古人既然比我們生活的灑脫,吃月餅,喝酒自然用器不能俗了,無論是承裝月餅的瓷器,還是飲桂花酒的酒器都必定是最好的,起碼是賞心悅目的。
在宋代我認為盛放月餅的瓷器為是定窯和汝窯,因為汝窯是宋瓷之冠。
汝窯天青釉盤

宋代汝窯天青釉盤
汝窯天青釉盤,宋,高3厘米,口徑17.1厘米,足徑9.1厘米。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宋代汝窯青瓷儘管在色調上深淺不一,但都離不開「淡天青」這個基本色調。這種冷暖適中的色調以其素雅清逸,適應了北宋時期上層社會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審美情趣,也跟賞月吃月餅很搭,氣氛和審美都很契合。

如果宋人賞月吃月餅用汝窯是我的主觀猜測的話,元代人用釉裡紅的兔紋玉壺春瓶可是古代的古董文物的實物,應該跟中秋節賞月飲酒有很大關係的瓷器。

景德鎮窯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通體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徑最大處各有暗刻弦紋4道,上腹部刻劃一隻野兔奔跑於花草間,小兔作回首觀望狀,以釉裡紅點睛,刻劃技法嫻熟,刀鋒犀利灑脫,線條流暢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花紋空白處隨意塗抹釉裡紅,形成紅地白花,增強了圖案的藝術效果。瓶內口部塗抹釉裡紅。
釉裡紅在元代非常難燒造,因為古人控溫不好,所以在元代釉裡紅瓷器異常珍貴,而釉裡紅玉壺春酒瓶上面有玉兔肯定跟元代人中秋節賞月飲酒分不開,元代跟宋代很近,難免受到宋代人影響,通過珍貴的瓷器可見古人對中秋節的重視程度。
景德鎮窯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
  釉裡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元,高20.5厘米,口徑6.3厘米,足徑6.8厘米。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

到了明末清初之後,民窯中常見此類以玉兔為題材的日用器,多以盤、碗、杯等為主,寓意「玉兔思鄉」。在江山鼎革之時,人們常藉以表達對故國的懷思。至康熙時期,這種題材逐漸流行,「相思」的涵義和內容也就更加寬泛了。
清康熙青花兔紋淺碗
青花兔紋淺碗
  青花兔紋淺碗,清康熙,口徑13厘米,底徑6厘米,高4.8厘米。
  碗外壁光素。碗內青花裝飾,繪花、蝶、兔等圖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圍繞碗心的花朵內所繪四隻白兔,兔回首張望,形態寫意。中心所繪動物為代表月宮的蟾蜍。外底署青花楷體「白雲堂依古制」六字雙行款。
青花兔紋淺碗
從古代到現代無論朝代如何更替,都改不了中國人對中秋節的熱衷,無論身在天涯海角,對家的思念和牽掛,永遠不改變。從唐代的青銅鏡到宋代的汝窯瓷器,元代釉裡紅瓷器,清代青花瓷器我們從每個朝代的古董文物裡能夠感到這文化氣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