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2 民初清道人作《風雪騎驢圖》
——江西省博物館藏兩幅風雪騎驢圖立軸賞析
風雪騎驢過橋圖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一個經典畫面。橋是主題,一般寓意人生路途上一次坎坷的關隘或轉折。蕭瑟、悲涼氣氛中騎驢過橋客的心境蒼涼影像,也含有文人們剛毅、堅韌、沉思、豁然和領悟的“詩思”。正因如此,這種題材與“四君子(梅蘭竹菊)”畫題材一樣具有表現士夫文人傲、幽、澹情結和隱逸情結的功能,藝術形式則取清雅的水墨表現形式,技法則以書入畫、偏寫意,偏向書畫同源的審美趣向、講究和意境,追求“秀潤、古樸、蒼健、自然”的氣韻和崇尚簡樸自在的學者風範。
圖1 清紹堂款《風雪騎驢圖》
江西博物館字畫珍藏中有兩幅風雪騎驢過橋圖,今分別介紹如下。
一幅是清末紹堂款《風雪騎驢圖》軸(圖1),紙本,畫芯幅度縱131、橫37厘米,已褪色。款題:“紹堂寫”,鈐“紹堂”(朱文篆)、“江慶印”(白文篆)兩印。細審畫面:寒冬風雪中,飛雪、水氣瀰漫,厚厚地裹壓在山川峰巒、樹枝槎椏、屋宇上,溪流封凍,寒氣逼人;一位老者身體前傾,策驢蹣跚過橋,人驢俱艱之境,繪影出神。作品以書入畫,使用粗簡線條、皴染技法,勾斫斬截爽利,頓挫分明,充分、完美地表現了風霜雪霧之中的惡劣氣候環境和地理特徵。
當然,作者創作此畫並不是為了表現冰雪紛飛的客觀物理環境,而是為了表現自己的主觀感情。他營造的此情此景,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落魄與淒涼、悲慘和傷感、艱難和迷茫。該作品的作者江慶雲事跡不詳。
另一幅是民國初年清道人作《風雪騎驢圖》軸(圖2),紙本,畫芯幅度縱71、橫40厘米;題款:佐之仁兄法家正之清道人,鈐朱文“清道人”。畫面筆法簡潔,意境深遠:只見風雪之中,一戴笠者騎驢前行來到橋頭,驢腿瘦骨嶙峋,天地如此狹小,對岸前景不明。上幅圖中還能看見樹木屋舍,還能令人感覺到俠義和清廉之夢破碎後的田園之情、山林之趣,此圖只寥寥數筆憑空斜出一突兀殘禿飄零的頹枝。
該作品的作者清道人,是生活在清末民初時期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一位巨人——李瑞清。他是近代中國書法高等教育的先驅(清末兩江師範學堂校長),1911年大清敗亡後隱居上海,署號“清道人”。李瑞清好以篆為畫,作畫如作字。他曾在自作的一幅《古梅圖》(現藏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上題跋:“世之畫梅者多稱揚補之、王元章,余於前賢畫派了不知。酒後戲以鐘鼎筆法,寫此古梅一株,觀者當於武梁祠中求之耳。”此幅騎驢圖明顯是使用篆籀之筆寫之,澀筆、頓挫,筆畫殘破,高古簡逸之氣充溢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