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共5張圖片)
  • 22年3月10日 17:5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道光朝新創器型,收口豐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蓋與無蓋兩種,小器均無蓋。以粉彩器為常見,多以瓜蝶和白菜等為飾。民窯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種。其形制始見於湖北武漢龍泉明永樂年間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後歷朝未再見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現並成為晚清時極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豐時蓋鈕似寶珠,同治以後則呈燭焰式。

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

。因器身形似冬瓜而名。清道光朝新創器型,收口豐肩,器身呈高筒形。器有大小:大器分有蓋與無蓋兩種,小器均無蓋。以粉彩器為常見,多以瓜蝶和白菜等為飾。民窯器,有豆青釉青花和信哥釉品種。其形制始見於湖北武漢龍泉明永樂年間楚昭王墓出土物,此後歷朝未再見這一造型,至清代道光朝再度出現並成為晚清時極為流行的器形。道光、咸豐時蓋鈕似寶珠,同治以後則呈燭焰式。

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

原始青瓷在其創燒之初,也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雲雷紋等花紋的帶系青瓷罐。漢代,青瓷罐因燒造技術成熟,加上質地堅固,又有宜人的青綠光澤,便取代陶罐,成為人們生活需求的首選物品。東漢時,青瓷罐的形制呈顯多樣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紋四系罐,為當時代表作。

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

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後來在兩晉南北朝非常風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繫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作用有關。同時,亦與四系、八系,給人以平穩感及美的享受有關。譬如,西晉青瓷不單把系設計成弓形、橋形,還出現獅形、羊形等造型;東晉時又刻意在繫上施加點彩;南北朝時的系竟多達8至10枚,這些,並非都應了功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美觀,或者說,是集實用與裝飾於一系。到了唐宋,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使青釉、白釉如冰似玉。而此時,器物的線條美與色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加上罐體又出現了瓜楞、柳條形等花樣制式,才讓肩部之系,顯得不那麼重要,遂退居於次要地位。

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

清代,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級”仕途湊在一起,同”吉慶平安”、”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繫在一塊。甚至,乾脆把有些瓶稱為尊(康熙時多尊),或就其外形賦予各種人文精神,如觀音瓶、柳葉瓶、一統瓶等等。這些,是因為瓶有瓶的可愛之處,敬而遠之實屬愚蠢,為此,才找出這麼一些諧音和理由,讓瓶兒不獨官復原職,還與百姓同樂,共享榮華富貴。於是,罐被貶去重當盛貯之用器,瓶則名正言順地重得寵幸。這是明清兩代一個罐多瓶少和一個瓶多罐少的原委,也是明代罐不同於清代罐的關鍵所在。

清末民國粉彩冬瓜罐

以上供大家參考 (圖文無必然聯繫)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