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動物造型青銅尊品賞(共4張圖片)
  • 24年11月9日 16:2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清代青銅像尊

  清代的青銅器,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相比較,無論在用途還是性質上皆截然不同。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貴族為了弘揚祖德、刻紀功烈,就鑄造銅器並記錄在銘文中。其禮器使用的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徵。時至清代,青銅器已失去了這些意義,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器皿,或是人們手中賞玩的藝術品。其中的實用器,如香爐、鼎、瓶、壺,及象、犧、鳥、龜、鶴、羊、鹿等動物造型的酒器,主要用於生活、祭祀及各種儀式中。它們在造型方面與原器相似,具有商周青銅器的風格,在裝飾上沒有嚴格仿造商周青銅器的紋飾,而是使用了龍紋、卷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和回紋等紋飾,有些器物上的獸面紋還像是蝙蝠。

圖2 清代青銅雙犧尊

圖3 清代青銅人首獸身尊

圖4 清代青銅鳥首獸身犧尊

  中國是酒文化的發祥地,穀類釀成酒始於殷代,而用來盛酒的青銅器皿也盛行此時。至周朝時還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也一直沿襲到清代。一般來說,飲酒主要用爵、斝、觚、觶、角等,此外還有青銅杯。而卣、壺、尊、盉等是盛酒器,盛於商周時期。其中的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漢族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其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尤其是清代動物造型的青銅尊。故此筆者這裡介紹四件湖南省博物館的館藏品,以饗讀者。 

  清代青銅像尊(圖1),通高29.9厘米,酒器。尊形器旁邊各站立一小孩,將器物的功用明顯地表現出來。像身飾瓔珞。動物中最長壽的是象,一般能活六十到七十歲。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長壽代表著祥瑞。商周時期的黃河與長江流域多象,隨著土地的開發和氣候變化,大象逐步南移,物以稀為貴,元明清時期,東南亞一些國家曾帶大象來華進貢,大象便成為了皇家禮儀和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像在人們心目中體形碩大、行走穩健,瓶又與平同音,整個圖案顯示出了太平景象。“太平有象”在清代作為一種吉祥圖案流行起來,成為一種典型的裝飾紋樣。此銅像尊即為明證。 

  清代青銅雙犧尊(圖2),高41.8、長54.7厘米。酒器,祭祀時用於盛酒,配備有勺,用酒時以勺舀取。獸為雙首連身站立的牛,背上立相連的兩個瓶形器,兩側有獸耳;器身飾有獸面和鳥紋,造型怪異,裝飾特殊。《山海經·大荒西經》說:“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海外西經》也說:“並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聞一多謂“並封”“屏蓬”本字當作“並逢”,“並”與“逢”俱有合義,乃獸牝牡相合之象也。雙首連身的獸形尊早在商代已經出現,長沙跳馬出土的雙羊尊就是相似的造型。該尊造型莊重,形態生動,體現了清代高超的造型藝術水平。 

  清代青銅人首獸身尊(圖3),高23.4、長24.5厘米。酒器。人首獸身形,人的頭上趴有一獸,蓋為回首長尾的鳥,獸身飾獸面紋。前胸有“寶用”銘文,尾內有“子孫寶用”四字。“人首獸身”的形象在我國古代神話或傳說中早已出現,《山海經》中稱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人首獸身”的形象在實物中也早已出現,馬王堆漢墓的帛畫上有人首蛇身畫像,唐代有許多人首獸身鎮墓獸。人首獸身祭器的出現,或許與其他人首獸身的器物一樣,具有某些特殊的作用,晉人郭璞《山海經圖贊》所說:“窮奇之神物,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祭祀時或許也會出現邪惡之神,有了驅邪鎮惡之神,自然能達到祭祀的理想效果。 

  清代青銅鳥首獸身犧尊(圖4),通高55、通長約56厘米。酒器,祭祀時用於盛酒。此尊設計怪異,鳥首獸身,鳥為尖喙,眼突出,雙耳立起,頭頂上立一鳥。背上有橢圓形口,有蓋,捉手為站立的小獸。裝飾非常特殊,前後肘部飾捲曲的龍,龍首置於正中,首突出。前胸飾獸面紋,頸部有鳥紋。鳥獸在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吉祥、辟邪等概念,而此尊造型詭異,或許與辟邪有關。 

  這四件用仿生動物造型的清代青銅尊,或用一隻動物整個形體為器型,或兩隻以上動物組合成器型,同時普遍在其上再增添動物紋飾,造型與動物形體結合巧妙。儘管仿的動物形體高大,但縮小比例準確,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奇妙生動的仿生動物造型青銅器。其造型獨具匠心、美輪美奐,不免讓後人驚歎於清人想像豐富的藝術魅力。而它們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的深厚積澱,更令華夏酒文化與青銅文化的交融悠悠綿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