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宮那對方形委角凳(1張圖片)
  • 20年8月27日 13:1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細碎繁瑣的竹簧工藝被用到宮廷傢俱上

  隨著故宮博物院南大庫的宮廷傢俱與世人見面,我們通過場景實物擺放,還原清代皇家宮廷的陳設。楊耀先生《明式傢俱研究》 裡的描述最為貼切:“清式傢俱,尤其是宮廷用傢俱,多施雕刻,把許多工藝美術的手法和作品吸收作為傢俱的裝飾手法和題材,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金漆描繪,雕漆填漆,螺鈿鑲嵌,玉石像牙,琺琅瓷片,銀絲竹簧、椰殼、黃楊……富麗大觀,但到晚清時期多數流於繁瑣、細碎,偏重觀賞,不重適用”。 
今天我們看一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方形委角文竹凳。它採用的是貼竹簧裝飾。 

  竹簧雕刻主要產於四川江安,故又稱做江安竹簧雕刻。竹簧為竹雕工藝之一,也稱翻簧。把南竹鋸成竹筒,去節去青,只留下薄層竹簧,再經煮、曬、壓平等多道工序處理後,用膠或鑲嵌在木胎之上,後做磨光處理,或雕或素,竹簧其色呈牙黃,溫潤柔和,較之黃漆更顯色澤光潤,類似象牙,古樸典雅。竹簧是一門傳統的手工工藝。 

  方形委角文竹凳,尺寸:長34.5厘米;寬34.5厘米;高46.2厘米,清中期。被胡德生先生收入其《明清宮廷傢俱二十四講 上》圖449。凳子通體貼竹簧,為高束腰結構,凳面格角攢邊平鑲面心板,邊抹下高束腰,束腰絛環板做透光魚門洞,束腰下有肥厚托腮。鼓腿彭牙內翻馬蹄足一應俱全。只是這牙板與腿足與絛環板採用同樣的風格,讓凳子更顯通透玲瓏。足下承托泥,托泥隨凳面為方形抹角,看面打窪,下施小龜足。 

  此凳特色是纖巧玲玲,通透可愛。凳面四角做似被削掉的委角,與腿膨出的腿足順勢而下,柔和了橫平豎直的堅硬感。 

  貼竹簧是門費時也討巧的手藝,簧片連接處嚴絲合縫尤其有弧度處的成都利理非常細碎繁瑣。我們通過細節可見,此對方形委角文竹凳的竹簧有多處破損或崩開。這也算正常,畢竟膠是有使用年限的。 

  正如楊耀先生所說,到晚清時期,多數流於繁瑣、細碎,偏重觀賞,不重適用。貼竹簧,一則非常費工,二來,使用年限不抵硬木或木胎噴漆傢俱長久。但唯有細碎繁瑣方能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皇家風範。 

  故宮藏一件清中期文竹包鑲書案,與此對文竹凳相似,通體包鑲竹簧。案面下回紋透空攢牙子,此案造法極為特殊,四腿足與牙子相接,牙子再連接案面。雖說結構上部如通常所用夾頭榫及插肩榫等造法,卻讓案面下通透空靈。兩側腿間施羅鍋棖,雲頭形足。胡德生先生對此案評:“此案採用竹簧包鑲,在大型桌案中極為少見,堪稱清代傢俱珍品”。 

  在頤和園也藏有一件貼竹簧方香幾。此幾與凳子設計相似之處在於,都用高束腰加托腮,束腰絛環板通透的魚門洞,腿足與圈口連接起來,讓几子頗顯通透玲瓏。由於竹簧的緣故,稜角被突出了出來,與傳統紅木傢俱相比,邊抹及腿足的線腳設計,削弱了很多。 

  有趣的是,在故宮的展覽中,此對凳子與聲名遠播的皇宮椅放在了一處,明清兩種風格的傢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皇宮椅為有束腰帶托泥雕花圈椅,具有典型的明式傢俱風格,線條流暢,雕工精湛,從形到結構再到雕飾,無一不精緻完美。而此對方形委角文竹凳卻用了最討巧的方式,以工藝獨特取勝,這是清式傢俱顯著特徵,也是印證皇家審美之物。 

  清雍親王時期斑竹傢俱很多,我們可從《雍親王十二美人圖》中窺得一二。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雍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雍正傳旨給年希堯,要他做些香幾及小炕案,“或彩漆、鑲斑竹,或仿洋漆”皆可。可見斑竹在雍正爺的心中,與彩漆或洋漆有同等份量。

  文人心中竹代表高潔文雅,居於鬧市,雖不能“獨坐幽篁裡”卻能用竹之器,或貼竹簧、竹刻等方式聊以慰藉對竹的喜愛之情。此對方形委角文竹凳既為皇家御用器物,也表達出位高者的附庸風雅之意。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