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技藝與墨子的人道關懷(1張圖片)
  • 15年11月8日 01:2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周玉霞:《立木為信》

  “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節用中》)“譬若築牆然,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耕柱》)

  沒有社會分工,生產就不能進行,人們的物質需要不能解決,一切都不能運行,社會必然混亂。同時,由於鐵器的使用,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各種手工業也空前興旺,社會財富有所積累和增加,但都被統治者所揮霍浪費,平民百姓並未受益,生活依然困苦。因此,墨子提出:“聖王為政,其發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節用上》)

  天下各種手工業工匠,造車制皮,制陶冶煉,都是滿足社會需要。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的工藝品類,與奇石、蘭花一起被古人並稱為文人三雅,其審美價值不言而喻。在製作紫砂壺時運用到的各大家已經是家常便飯,為了展現紫砂壺的形態美紫砂藝人們開動各種腦筋,恰恰也是應了墨子的生產觀,他的這一套理念貫穿著全部墨學,是墨學第一要義,勞動本位觀。

  《辭過》說:“民富國治。”人民富足,國家才能治理。《七患》是:“固本而用財,則財足”。“本”指農業,農業是社會根本。《尚賢上》說:“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民無終賤,有能則舉。”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是墨家學派的社會基礎,墨家自覺代表其利益,為其代言。如此一來墨家思想與宜興紫砂壺也真是有了解不開的淵源。

  因此手工業的發展是必然,是強國之本。

  距今2000多年的諸子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就曾誕生了墨子這位世界級工匠。說到此還不得不提另一位工匠典範:魯班。《墨子·公輸》記載墨子“止楚攻宋”的偉大事跡,是為班墨第一次鬥法。“工匠精神”本無須假西人言語來定義,若循其本,回到魯班墨子的時代,考其根脈,溯其源流,自可顯明國史上此一本土化、本色化的“工匠精神”——即“班墨精神”,不假外求。

  墨子經常提到“天下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春秋末至戰國初年,手工業在經營的門類、規模以及技巧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諸如鹽、鐵、鑄幣以及漆器、陶器、紡織等門類,都成了官辦或民辦手工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看出在那時候陶器就在墨子心中有了一定地位。

  重溫古人,是為了今人。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是為了建設今天的先進文化。人通過生產勞動改變自然創造生存條件,墨子的主張對於我們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仍有很強的啟迪作用和現實意義。

  器物技藝,能利人能害人;術用之外,尚有大道人道;技術本身,並非萬惡之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