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工藝有怎樣的文化淵源
  • 16年8月17日 12: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象牙雕刻工藝有怎樣的文化淵源?象牙作為大象身上最堅固的部分,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勘與寶玉石媲美,加上象牙雕刻工藝品的質地細膩,色澤柔潤,雕刻精美,自古就是收藏家的珍愛,也是古玩行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那麼,象牙雕刻工藝有怎樣的文化淵源呢?

我國的象牙製品出現比較早,約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最初的象牙製品只是一些實用工具,比如,象牙梳,象牙杯等。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了裝飾用品,如象牙琮,象牙雕桶,並逐漸成為象牙雕刻工藝的主流。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鳥形匕首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牙雕製品。新石器時代的匠人們已經懂得使用陰刻、鏤雕,甚至圓雕等種種技法來表達他們的意念。他們的作品因為沒有任何傳統束縛,所以都是大膽和富有創造性的嘗試。這些史前的牙雕,充分表現了原始社會的先民們對雕刻工藝的各種理解,使我們不能不驚歎原始人類的創作才華和表現力。

夏商周時期,象牙製品的使用更加廣泛,製作也更加規範、精美。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廣泛應用,逐步取代了象牙製品在生產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從此,象牙製品僅僅保留了它的裝飾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周時期,象牙開始被用作笏,笏是記事用的長板(長5.6尺,寬2尺),王用謬玉笏,諸侯用象牙笏。

漢朝時,隨著絲綢之路的開啟,中外交流活動開展活躍。佛教因此而傳入中國,中外僧侶往來密切,而來自印度的佛教象牙雕刻亦傳入中國,史籍均有所記載。我們尚可見到藏於甘肅省文管會的印度象牙雕刻工藝,這期間的文化融合,對我國佛教牙雕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象牙製品在漢朝之後的六朝期間表現相對低迷,直到了南朝時期才又重新煥發生機。唐代經過貞觀之治,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太平盛世。都城長安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國際大都市,中西交流十分頻繁,這一時期的牙雕十分精美,雖然國內出土相關器物較少,但是從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紅牙撥鏤尺、綠牙撥鏤尺等象牙雕刻工藝品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牙雕技術相當精湛,甚至出現了象牙撥鏤技法。所謂撥鏤技法就是將象牙染成紅綠諳色,表面上再刻以花紋,更有甚者在刻紋上塗以其它色彩的,倍增華美和瑰麗。

五代、宋、遼、金、蒙、元朝廷象牙完全依靠南方、東南方諸國進貢或靠貿易進口的途徑。珍貴的象牙材料主要用於車輿(象輅)、笏板、帶飾和佩飾等朝廷典章文物。宋元時期牙雕工匠們創造出鬼斧神工的象牙套球工藝,在當時就可以做出三重套球,令人歎為觀止!

明清時期是中國象牙雕刻工藝的空前繁榮時期。明清時期的象牙雕刻主要有供陳設觀賞的圓雕人物、文房用具和一些盒碗之類的使用性器物。現存的明代牙雕作品中,有不少的官方製作和發放的具有實際憑證性質的牙牌,如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衍聖公曾經使用過的牙雕笏板和腰牌。清代的象牙雕刻以廣東和江南地區最為發達,北京“造辦處”的牙雕,即“宮廷牙雕”更是代表了當時中國牙雕的最高水平,那裡集中了全國各地最著名的牙雕工匠創造了無數不朽的牙雕佳作。

近年來,我國作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成員國,一直執行相關的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製品國際貿易的公約。因此,曾一度造成象牙雕刻行業的原材料短缺。然而猛犸象牙作為上萬年前的遺存,並未在“禁牙”之列,近年來更被業界認為是象牙雕刻工藝最佳的替代材料,不僅能解決象牙雕刻工藝原材料短缺的問題,又客觀地減少了非法捕殺大象及走私象牙行為,並且帶來了猛犸象牙市場的一片火熱!

以上就是關於“象牙雕刻工藝有怎樣的文化淵源”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