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難怪中國北方有才學之人寥寥無幾!而江浙一帶,一則經濟富裕,二則直接繼承南宋之學風,即使元朝沒有開科取士,這個地區仍然是人才輩出。而宋濂之才學也因此而傳揚開去,直達中央權力之核心!某日,元政府用「翰林院編修」之職召喚宋濂到大都任職。翰林院編修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在元朝比較難說清楚,但是,如果在明朝,這是個十分重要的職務。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天下權力統於一身。
朱元璋本人身體力行,勤於朝政,但是,他會老的,年老之後,精力往往難以為繼,不可能事事專制而行。況且,他的繼任者,亦未必有開國皇帝那麼勤快。光憑皇帝一人,即使日理萬機,也無法處理完天下事務。皇帝需要助手,需要人輔助。本來丞相就是這麼一個人選。可是,在古往今來的歷史長河中,丞相成為皇權的覬覦者,數不勝數!丞相已被廢除,不可能再設立這個職務。元璋有令:後世如有再議立丞相者,處以極刑!可是,皇帝真的需要人幫忙!
於是,內閣制度就出現了。內閣大臣,是皇帝的處理軍國大事的高級顧問,沒有相當的才學是無法擔任的。而作為內閣大臣——也叫大學士,必須出身於翰林院編修!故此,作為內閣大學士的跳板——翰林院編修,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甚至比六部尚書更重要——隨時會成為內閣大學士,權重於六部!所以,元政府以翰林院編修召宋濂上京,已是殊榮——無需經過科舉考試,直達中央權力核心!看來,書中不僅僅自有黃金屋!那麼,宋濂去了大都任職沒有?
其實,在中央徵召宋濂入朝擔任翰林院編修之前,他已經參加了兩次元政府的科舉考試,可惜,他與另一個浙江鉅子王冕一樣的命運——落第不中!——你不是說宋濂有多厲害嗎?為什麼考了兩次都不中!如果我告訴你:元朝每場科舉考試中,漢人和南人一共才招錄50人,若算上官場上的腐敗因素,這樣的考試,不中者是正常的!——至於王冕的傳記,必然也是會長編記敘的。兩次科舉考試失敗,宋濂已經四十歲了!
朝廷以「翰林院編修」來召,普通人肯定是「仰天大笑出門去」,高歌李太白之「我輩豈是蓬蒿人」,上京履職了。殊料,宋景濂一聲「父母年老多病,未能遠離」為由,推辭了事!據說,在朝中推薦他的人是危素!至於危素其人,日後再說。推辭了朝廷的皇命,宋濂幹什麼去?隱居山林!在他家鄉,他找到一個山林居所,化身為一名道士。宋濂攜妻子於龍門山隱居時,他的好朋友好同學戴良前來送行。下一集,就是宋、戴二人的交往史。
這兩位同學,一起譜寫了一出悲壯的同學錄! 戴良,字叔能。宋濂的同鄉同學,年齡比宋濂小7歲,共師事名士柳貫,皆為柳大師的得意弟子。需要指出的是,宋、戴二人,感情至深,今天,檢核他們傳世的文集,仍有不少的詩文唱和。——因為如果每個明人的文集都去涉獵,浩瀚文海,豈是所能做到的?可是,一旦提及宋濂,不去記敘他和戴良的悲壯同學錄,飛翔心中總覺得自己明史缺少了什麼!這是官修史書沒有記載的,但卻真實留存於他們的筆記中!兩個同學,一個忠誠於朱明皇朝,一個效力於蒙元帝國。
一個貴為太子師,人稱「太史公」,名注「開國第一文臣」,最終落得個子孫被處死,孤翁一員病死於流放途中;一個因心悸而潛逃,不仕「無道」,不惜投奔平江張士誠,顛沛流離,跨越汪洋,追隨蒙元,卻換來個歸隱四明山一十五年,傲骨錚錚,寧願自殺,就是不歸順朱元璋!憑這麼描述,已經足以感動閣下矣!宋、戴悲壯同學錄,取材於《宋文憲集》(宋濂)與《九靈山房集》(戴良)。戴良問宋濂:潛溪兄(宋濂號),為什麼不上京履職?
這不正是你治國安民的好機會嗎?宋濂說:叔能,日後稱我為仙華道士,或者龍門子吧!閒散慣了,功名利祿於我何加焉!「景濂,這是你的本意?」戴良心下一急,直呼其名。景濂點點頭,叔能說:那麼,我送你一文。景濂作揖謝道:有勞惠贈。於是乎,戴良就在送別亭裡,一揮而就,一文立作,留存至今——《送宋景濂入仙華山為道士序》。宋濂歸隱山林,於家鄉浦江之仙華山擇一勝景,臨澗觀瀑,命名為龍門山,自稱「龍門子」。
期間,景濂先生做了一件事:著書立說。歸隱山林以立德,潛心著書以立言,待明主伯樂以立功!宋景濂之歸隱只是隱晦韜光而已!某日,同學戴良帶著自己的另外一個老師前來拜訪景濂。這位老師,主授戴良詩歌創作,他就是名動江淮的余闕余廷心!之前,飛翔明史中有餘闕忠烈之安慶血戰卷。那是飛翔第一次拋開史籍的桎梏,肆意渲染,極盡余闕忠烈之能事之記述。就是因為余廷心並非一般的死臣烈士!余闕、戴良與宋濂正式會面了!他們不是文字交之師友,而是真真正正面對面,相互唱和的文人墨客。當時,余闕以翰林待制掛職僉浙東廉訪司事,在浙東懲治腐敗。當地貪官污吏聽聞余闕到來,無不解印自行免職!余闕之震懾力可見一斑。同時,他對此地文學風流十分在意,也一心為朝廷推薦名士。戴良這次帶老師前來,就是為了請宋景濂出山入世!可是,景濂在彼此寒暄酬唱後,得知余大人的來意後,一句「此間閒散,放任山林,無心世事。請回請回」就打發了當年一同參加科舉考試的余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