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共10張圖片)
  • 16年4月7日 02: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宋官窯是官方的燒造瓷器的窯場,南宋時期漢族勞動人民的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時,建立修內司、郊壇下窯,生產宮廷專用御品,故稱「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是宋朝遷都臨安後,邵成章提舉在殿中省修內司按北宋舊制度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稱為內窯;後來又在郊壇建立新官窯。

南宋官窯,開始於隆興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資,並由宮廷內務府的窯務機構主持建立的制瓷窯場。宋朝以後的官窯,則是國家機構的官府投資建立的制瓷窯場。民窯,是百姓投資建立的窯場。官窯與民窯的根本區別是窯場的所有權屬性,而不是產品的形狀和產品的歸屬對象。官窯瓷器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在官窯中燒造出來的瓷器,這是完全意義的官窯瓷器;另一種是在官窯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設計樣式,規定質量標準和數量要求,並由宮廷太監專門監製、督造,在民窯中燒製好後,經過挑選,上品供應御用,中品供應宮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賞賜有功大臣,下品配發給地方官府作為公用。後者並非官窯中生產,所帶「官窯」二字,與窯場的所有權不符。村夫認為,此類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稱比較準確一些。

另外,由漢族民間自己設計燒製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採用,只能叫做貢瓷,不能稱為官窯瓷。其中,專門為皇帝燒製的瓷器叫貢御瓷器,而為宮廷陳設和皇室成員燒製的瓷器,就只能稱為貢瓷,不應稱為貢御瓷。 宋朝官窯遺留給後世的問題很多,比如「汴京官窯」、「汝官窯」和「郊壇官窯」的概念是否正確的問題,貢御汝窯燒造的時間是宋神宗時期還是宋徽宗時期的問題,南宋修內司建立的「新窯」和「舊窯」的關係問題,龍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貢瓷還是仿官窯瓷的問題,《坦齋筆衡》中「故京遺制」的含義和「置窯於修內司」問題等等。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器其釉面質感具有明顯的「玉質感」,質地猶如和田羊脂玉,屬於半失透的乳濁釉。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釉內氣泡密實,大氣泡稀少,中小氣泡則多而密。即使在釉水很薄的區域也不容易體現胎色。這是官窯釉質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特徵。其原理:首先是南宋官窯有自成體系的釉料配方和獨特的原料來源地,其次在燒製工藝上也與同時期的其他窯口有所區別,例如「多次上釉多次燒成」工藝、獨有的官窯窯爐燒製技巧等等。

南宋官窯的開片裂紋有「直切紋」和「斜切紋」的區別。

直切紋又稱「冷紋」,是指大體垂直於胎面的釉裂形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沁入黃褐色氧化物,就形成了所謂的「鱔血紋」。

斜切紋俗稱「冰裂紋」,是指相對於胎面和釉面有一個較大斜切角度的釉裂。其形式較多:有大斜切,俗稱「冰片」;細碎疊加斜切,俗稱「百圾碎」;圈形疊加斜切,俗稱「冰花片」;以及不規則疊加的斜切裂紋等等。

形成南宋官窯釉面斜切裂紋的機理目前尚不明確,通過長期試驗發現,其形成原因與制瓷工藝的各個環節都關係密切,其形成條件非常苛刻,有些斜切裂紋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大體成形。

需要說明的是,當代陶瓷品種中的所謂「冰裂紋」製品,其釉質透明、色彩艷麗、裂紋明顯,有一種「刺眼」的感覺,與其不同,在視覺上傳統工藝的冰裂紋給人以非常「安靜」的感受。其工藝性質與宋代官窯有本質上的區別。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在一少部分南宋官窯器物身上,存在一種非常特殊的釉面反光現象:在強光照射情況下,釉內形成如一片片細小鏡面的漫反射現象,猶如閃閃繁星,變幻無窮。在放大鏡下觀察,初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結晶現象,其形成原因尚需要進行綜合研究。

雖然在同時期的龍泉窯器物中也有極少數同類現象,有人稱其為「龍泉晶」,但這與官窯器上的現象是明顯不同的。「龍泉晶」以簇團形態出現,而官窯「滿天星」則在釉面均勻稀疏分佈,這一現象還有待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

從工藝原理上初步推斷,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屬於某一類金屬氧化物在特定溫度、氣氛條件下,在熔融的釉層內形成的結晶現象。

由於當代的青瓷工藝與宋代的青瓷工藝有巨大的區別,因此尚沒有在當代青瓷製品中發現同類現象。即使在南宋同時期的窯口中,這一現象也極為罕見。我們不得不感歎,我們的祖先們,在一千年前科技如此原始的條件下,還能製出現代科技都難以完成的神奇製品。不得不承認,南宋官窯工藝自成體系,已趨登峰造極、難以超越。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南宋官窯瓷器的特徵與鑒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