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永瑆(1752-1823),清代書法家。字鏡泉,號少廠。清乾隆皇帝(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十一子,封成親王,謚曰哲.
永瑆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幾十年的刻苦臨池,加上他得天獨厚的條件,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書名重一時。永瑆楷書學趙孟頫、歐陽詢,小楷出入晉、唐,其書法用筆俊逸,結體疏朗,風格典雅。行草書亦縱逸深厚,頗具風采。博涉諸家,兼工各體,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嘉慶九年( 1804 ),上諭稱:「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
對其書法的評價,有楊翰《息柯雜著》謂:「王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清)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謂:「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內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又說:「永瑆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息柯雜著》又謂:「詒晉齋書,素未究心,但知其從趙承旨上溯歐陽率更,雖偶涉諸家,終不離兩家宗旨。集卷隨手雜臨,竟有脫盡町畦,不似本家筆意者。篆、隸亦有法度,蓋書非一時,臨非一家,不甚經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渾足,此無意勝於有意也。
結字管見
結字何有定法,昌黎論文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字亦猶
是也。學至則體之密疏、圓方、闊狹悉稱矣。然又有自古不易者,昔沈存中嘗論其大概,以為筆
畫少者在左宜取上齊,如吟、啼、等字。筆畫少者在右宜取下齊,
如扣、猒等字。凡斯之類可偶反也。又如山字中畫必
不可長,穴字中點更不可大。與其太整毋寧稍欹,如樂、無等字。
與其過均,毋寧稍變,如圭、會等字。若此之類又未可
用則有裨於結字之工而章法亦一片矣。章法者,如黃庭,畢竟非樂毅、褉敘。畢竟非霜寒,試取彼帖
,更僕終也。及夫意得神行,韻勝古化,觸手成趣,心字相忘,孰為肥瘠,何謂妍媸。前之所陳蹄捐筌
棄已耳。抑有進者歐非褚也,米非蘇也,顏柳非鮮有趙也。筆勢既殊,體制迥別,最當詳辨,不宜挽
一兩字入此帖中,固不相變也,而況一紙之上,或歐或顏,忽蘇忽趙乎?至於大字收令小,小字展令大之
二言。雖傳自唐賢,竊所不取不幾於截鶴續鳧耶。
用筆膚說
趙松雪謂用筆千古不易。蓋用在於執,若執尚未得其法,何以能用,
用者轉折順逆留縱之謂也,而此六字非手靈則不能如心所使矣,欲求
手靈,則含撥鐙無法矣。撥鐙一作馬鐙解,一作燭鐙解,或引說文,
或據藝苑詮釋,雖未歸一定要,不外乎指實掌虛之旨,必大指在管內,
次指、中指、四指皆載管外,小指不用。若大指與中指正對,尤善。掌可置
卯,腕宜離案,其搦管之高下視之小大,而意必似將搦碎此管者,又無盡不
縛無轉不折,自然近乎古矣。松雪所稱千古不易者,或即此意也。
書勢約指
梁武帝評右軍有雄強二字,此誤
人不少,後來粗俗之習多緣錯會意也。蓋彼時真蹟
猶常得見,今則從木石追取影響,雄強未成,獷悍先染,
固不如運沉著而入虛和,具透紙之力而紙上無血氣之
勇,其品自超詣矣。肅府喜翰墨,又極謙沖,不擇細流,屢
辱下問。謹以三十年來自所體會,模擬獻於左右。未審有
之取否。幸亮教之。嘉慶丁巳五月 成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