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共12張圖片)
  • 18年12月7日 04: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佛教起源地在古印度,即《西遊記》中提到的天竺國,對於中國本土宗教的發源來說屬於外來派別。但是在千百年的演變過程中,已經成為具有鮮明華夏特色的一大宗教信仰。關於佛教的藝術也十分興盛,如佛造像、佛教典籍、唐卡等,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這些藝術中比較典型的一類——佛造像,它包括靈活的各材質小像,和不可動的石刻像,數量巨大,成就斐然。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1:喀什米爾釋迦牟尼說法佛造像,成交價格RMB2,016,000。高29.3cm,青銅嵌銀。

說起佛造像,它最早傳入中國就已經是東漢時期,這個時候中國的宗教信仰以儒、道為主,佛教的本土化還未開端。因此,傳入初期的佛造像基本完整地保留古印度的風格,人物造型上,面部五官深邃,鬍鬚上翹,頭髮為波紋狀,這是典型的希臘人形態。一直到十六國時期,佛造像的本土化開始興起,這是雕塑匠人把中國傳統雕塑技藝融合在外來佛造像藝術之中的結果,從此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憧憬和想像來打造具有一定中原特徵的佛造像。同時,十六國時期也首次出現了銅造像。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2:銅鎏金釋迦摩尼佛造像,成交價格RMB1,150,000。高22cm,本尊釋迦牟尼造像,屬十四世紀鑄金銅佛像之代表作,其風格受尼泊爾及帕拉藝術影響。頭戴寶冠,髮髻高聳,面相方圓,細眉高翹,眉間刻飾白毫,雙目低垂,表情慈悲柔和,以慧眼凝視眾生。大耳垂肩,耳際處飾有耳鐺,具有尼泊爾造像藝術特點,身著袒右式袈裟,所著袈裟薄衣貼體,裝飾簡單,僅衣紋邊緣鏨刻以細密的連珠紋,四肢豐滿圓潤,寬肩窄腰,右手施觸地印,左手施禪定印,雙腿結跏趺盤坐,下身衣擺呈扇形放射狀鋪散於兩腿之間。整尊造像做工精良,打磨光潔,鎏金澄亮,體態給人以年輕健美之感。

魏晉南北朝,是佛造像在中國發展的第一個隆盛時期,其中國化不斷加深,尤其是將印度佛造像中豐乳肥臀的造型轉變得更為端莊含蓄。北朝時期,佛造像開闢出新天地——石窟造像,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於北魏時期開鑿的雲岡石窟中最早也最大的「曇耀五窟」。這個時期的石窟佛像普遍體厚壯碩,造型粗獷硬朗,衣紋裝飾一般採取直平的階梯式刀法,凸顯出北方遊牧民族的雄強魄力。但南朝時期則大有不同,此時的漢化傾向已經非常重,具體表現為佛造像普遍擁有「士大夫相」,即面容恬靜、褒衣博帶、瀟灑飄逸,是所謂「秀骨清像」。不過北魏後期,尤其在孝文帝提倡漢化以後,包括北周、北齊在內,佛造像受到犍陀羅藝術的影響已經大大削弱,很多形象已經比較接近中國婦女的樣貌。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3:清銅佛造像,成交價格RMB776,985。高18.9cm。

隋朝的佛造像,基本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狀態,既在前期有一些鮮明的北魏晚朝特徵,又在中後期開始萌發一些唐代出現的風格。唐代則是佛造像藝術的一個高峰,此時的造像符合當時的審美,以健康豐腴、高貴華麗為美,造型豐滿優美,衣紋圓轉自如,雕刻細膩生動,氣勢蓬勃壯麗。而到了宋朝,佛造像更加偏向寫實化,唐代那種雄奇之風保留較少,佛像普遍面相圓潤,具有寬額、鼓眼、豐腰等面部特徵,衣紋裝飾寬大而密集,是世俗化審美情趣的寫照。此後的元明清三代,一方面藏傳佛教興起,另一方面明代漢式佛像又與藏式佛教融合,因此在廣泛的地域環境中出現了非常多種地方特色明顯的佛造像,很難一概而論。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4:明代永樂銅鎏金佛造像,成交價格RMB902,000。高22cm,此像為明代永樂年間典型的欽定造像樣式,頭戴多瓣式花冠,面相方圓,有白毫相;細眉修目,眼瞼微開,作下視狀;高鼻薄唇,大耳掛鐺,垂承至肩;表情端穆莊重。短頸寬肩,有肉節紋,豐胸收腰,臂長手秀,剛柔相兼。結跏趺坐於仰覆雙重式連座上。

在如今的收藏市場上,佛造像的熱度也頗高。一方面,石窟佛造像雄威的氣魄本就引人入勝,可惜不能個人私藏,於是藏家的目光自然集中到了各種材質小像上;另一方面,年代久遠並且品相完好、工藝精湛的佛造像傳世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也是良好的投資對象。2017年,香港皇室貴族拍賣有限公司曾拍出過一尊銅鎏金釋迦摩尼佛像,最後成交價竟高達6000萬元天價。今年6月的台灣中正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尊高僅11cm的銅質無量壽佛像,也是拍得了3074.5萬元的佳績。即使是早幾年,甚至是年代近一些如明清時候的佛造像,也有很多價值不菲的,如今肯定早已升值數倍。比如早在2007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出的一尊明宣德-銅鎏金無量壽佛像,就已經拍出了2750萬元的大好成績,中貿聖佳在2011年拍出的一尊明代銅鎏金藥師佛像也是取得了高達3360萬元的成交價格。由此可見,佛造像收藏的市場價值是非常好的。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5:清早期白玉雕佛造像,成交價格RMB572,000。20cm,結跏跌坐,雙手做禪定印,面部豐滿安祥,底有仰覆蓮花座。為佛祖釋迦牟尼。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6:銅鎏金佛造像,成交價格RMB517,500。高21cm。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7:清銅鎏金蓮花生佛造像,成交價格RMB437,000。高5.7cm,銅質鎏金,材質一流,金色燦爛。蓮花生大師為藏傳佛教中寧瑪派的開山祖師,在藏傳佛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這尊蓮花生大師像結跏趺坐,坐於仰覆蓮瓣座上。開相年輕,眉間有白毫,中嵌綠松石,頭戴紅色蓮花帽。一手持金剛杵,一手托供髏碗。身披法衣。規範精緻,包漿渾厚,品相佳美,體現了銅質鎏金工藝的高超水平,值得重點關注。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8:北魏石佛造像,成交價格RMB246,400。高49cm;長23.5cm;寬17cm,初期的佛教雕塑表現出外來風格的因素,其特點是:身軀粗壯,樸拙敦厚,臉形圓滿,耳輪垂肩,嘴角深陷,唇薄而緊閉,衣飾為袒右肩和通肩,貼體透肌,衣短而窄,雙腳外露。隨著佛教雕塑民族化的進程,袒胸露臂的佛像逐漸穿上了中國式服裝豐肥茁壯的體態逐漸化為勻稱,接近中國人體態,人物表情和神釆也逐步向世俗人情過渡。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9:銅鎏金釋迦摩尼佛像,成交價格RMB60,000,000。高124cm,釋迦牟尼圖像學變化很少,只有坐姿和立姿兩種,所施禪定印、與願印、觸 地印、轉法輪印和無畏印為最常見的五大手印;而此尊降魔印釋迦牟尼像, 或者說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圖像學中最為重要的造像之一。尊相妙 相莊嚴靜穆,身著袈裟,一手施禪定印,一手施降魔印,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通體鎏金,整尊造像寶相莊嚴。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10:帕拉風格釋迦牟尼佛造像,成交價格RMB336,000。高20cm,佛頭結肉髻,頂飾寶珠,面相方圓,兩腮豐滿,眉如初月,彎且上挑,雙目微閉,眼角上翹,沉靜自若。著袒右肩式袈裟,衣角均勻地垂在左肩上,肩膀寬厚,胸闊腰圓,突出釋迦牟尼雄健身軀,以示佛法的威力無比。左手結禪定印,右手觸地,全跏趺坐於仰蓮台上,蓮瓣肥厚飽滿。蓮台下承束腰式方形須彌台,鏤雕供養人像,以如意雲頭為足。佛背依拱形鏤空背光,上飾迦樓羅神鳥、卷草紋及禽鳥和瑞獸,圖案繁複華美,線條流暢舒展。該造像袈裟部分呈現紅銅色澤,佛祖外露的皮膚全部泥金,形成鮮明對比,乃帕拉地區造像特徵。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11:明銅鎏金釋迦牟尼佛造像,成交價格RMB110,000。32cm,雙腿盤膝而坐,身披佛珠,手持寶瓶。器形碩大。紋飾精美。 明朝時期。

佛教人物造像的發展特徵與市場價值

圖12:清長壽佛造像,成交價格RMB19,776。高18.9,銅鎏金,禪定手印 ,螺發肉髻,雙頰豐腴,長耳及肩,眉細而彎,眼瞼飽滿,雙眼下視,鼻唇豐潤,面目慈祥;身著袈裟,衣紋清晰流暢,衣緣鏨刻精美的紋飾,裝飾華麗;結跏跌坐於仰覆蓮座之上, 施禪定印(Dhyana-Mudra)。禪定印是佛陀入於禪定時所結的手印,或可稱為定印、法界定印。明清藏傳佛教中一般作為長壽佛的表現形式。此造像工藝精湛,品相完美,實為難得。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