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年熔煉出的「燕子石」(共4張圖片)
  • 20年6月10日 11: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三葉蟲化石

  在山東淄博市沂源縣中南部的燕崖村及其周邊,出產一種珍稀名貴的化石“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學名是三葉蟲化石。

圖2 三葉蟲化石

圖3 三葉蟲化石

圖4 三葉蟲化石

  三葉蟲是海生無脊椎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海底,生成於古生代寒武紀後期,到二疊紀末滅絕,距今已有二億至六億多年的歷史。三葉蟲是最有代表性的遠古動物,也是一類生命力極強的生物,主要在海洋底棲生活,也有少部分在泥沙中和漂浮生活。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世界上發現了一萬多種,我國已發現一千多種。 

  不知在多少億年前,一次不可名狀的巨大震動,把無數的礫石和三葉蟲們驟然間壓縮到地底,之後歷經億萬年的掩埋、熔鑄的地質過程,三葉蟲的形骸浮雕般凝凸於巖板層面,成為了化石。三葉蟲化石是早古生代的一種珍貴的海洋動物化石,它不僅記錄了生物本身的生存活動歷史,而且能顯示地球的“年齡”,成為人類開啟地球這座迷宮的又一把“鑰匙”。 

  三葉蟲自前至後可分為頭、胸、尾三部分,能終生階段性脫殼,而在形成過程中只有蟲體的硬體部分形成了化石,並不是完整的三葉蟲體化石,所以常見於頭甲及尾甲分散形成的三葉蟲化石。偶爾三葉蟲在海底爬行時留下的足跡也被石化了。其頭甲化石頭鞍彎曲如弓,兩弓刺大於身一倍,兩弓如翼而融為一體,姿態如同飛翔穿柳的雨燕,翩翩起舞的蝙蝠,無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後人便形象地稱這種化石為“燕子石”“蝙蝠石”。(圖1、2、3、4) 

  燕子石歷史悠久。唐李賢注《後漢書》引《闕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晉代郭璞在註釋《爾雅》時,有“蝙蝠石又名識墨”的記載,還提到齊人曾以蝙蝠石製硯。宋、明、清時代即有人把玩,宋人筆記中也有記載,稱之為“多福石”“鴻福石”。明曹昭《格古要論》也有詳細記述。清代詩人王漁洋的《池北偶談》也提到:“鄒平張尚書崇禎間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至汶水濱,水中得石,作多蝠(福)硯。”鄒平張尚書名字叫張延登,汶水中得的石頭,就是這種燕子石化石,因其上密佈三葉蟲,如蝙蝠群舞,俗稱蝙蝠石,製成的硯台,稱多蝠(福)硯,是魯硯名品之一。 

  三葉蟲化石能反映當時古生物種進化的過程,完整的三葉蟲化石極為稀有,既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又有較高的科研價值。由於它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動人姿態,燕子石被譽為“中華一絕”。 

  燕子石質地堅韌,色澤明快而泛輝,撫之如凝脂;聲音清脆,敲之鏗鏘;蟲體凸起明顯,如燕競舞,姿態優美生動;色澤古雅,紋彩特異;韻味格調清新,情趣妙不可言。故深得中外文藝界、知識界、書畫界等文人雅士的極力讚賞,視為珍品,競相收藏把玩。 

  筆者曾實地走訪考察過燕子石的開採,發現是在山丘上有一個斷崖式的層面,頂上是泥土,下面是一層約30厘米厚的石灰岩,再下面就是一層層的石巖。這裡面就是夾藏的燕子石,一層燕子石夾著一層頁岩。開採極為不易,大塊完整的極少。 

  在上世紀末,由於化石資源豐富,當地曾成立了專門的工藝品公司,在繼承燕子石傳統制硯工藝的基礎上,精心構思,巧妙利用,創作了上百種產品,製作的文房諸寶、花瓶、屏風及各種工藝品擺件引來一時熱銷。燕子石還多次被選為國家禮品饋贈國際友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為燕子石題詞:“歸燕”。著名畫家范曾為燕子石題寫了詩篇:“崢嶸化石億年沉,紛紛燕子入殘痕,轟然地裂無邊火,鑄就渾沌太古魂。” 

  近年來,出於環保理念的提升,生態保護的需要,政府管理部門已嚴格限制燕子石的開採,其存量資源也越來越少,燕子石的未來市場有望迎來進一步升值空間。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