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曾幾何時,密碼卡成為眾多卡友關注的焦點,在我國,密碼卡誕生已有8年了,從98年至今掀起過一輪輪收藏密碼卡的高潮。密碼卡種類繁多、設計精美獲得了許多卡友的認可,尤其是眾多的在校學生成為其收藏的中堅力量。但不知何故,密碼卡的收藏價值總是被質疑?不可否認,一些圖案精美的密碼卡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但它們同時是否具有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呢?
密碼卡最初的市場價格是參照舊磁卡的行情來定位的。然而,片面的將非接觸類卡與接觸類卡等同,就為今後密碼卡的高開低走埋下了伏筆。由於錯誤的將舊磁卡的行情作為密碼卡價格的參照物,使得如今密碼卡的行情一路看跌,這在一些高價位的卡上得到了最深刻的印證。例如,福建省南平市983卡武夷風光12全,這套最高曾被炒至120元的卡(它的面值也就是120元),如今,只以一套45元的價格甩賣。曾因選材、設計、品種等原因倍受青睞的廣東200卡,也因大量版卡、假卡、年冊卡的衝擊,變得無人問津。廣東200韓熙夜載圖拼圖6全,如此好的題材和設計,卻從最初的26元縮水至7~8元,而其它題材稍遜色的卡,更是慘不忍睹,套卡平均一枚只在0.8元。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對卡的價格的盤整,讓集卡的後起之秀無所適從。
市場的“高開低走”,讓許多卡友對密碼心灰意冷。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密碼卡會高開低走呢?以下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密碼卡的權威性差:
密碼卡發行單位太多了,除了電信總局及全國30來個省級電信公司外,還有300來個地市一級的電信公司擁有發行權。使得其權威性大受質疑。加之,一些電信公司不思進取,照搬其它電信公司電話卡的設計圖案,造就了許多“克隆卡”,使其收藏價值大為降低。也出現了許多設計粗糙的電話卡。
2、密碼卡的防偽性差:
密碼的製造成本小,技術含量低,防偽性差。加之一些制卡商家把關不嚴,造成了許多樣卡的外流,使得市面出現了許多假卡、版卡,這對真卡造成了不小的衝擊。隨著今後科技的發展,誰能保證它不能將版卡與真卡之間微小的區別補上呢?難怪乎一些國外的卡友對密碼卡是不屑一顧。記得一位卡曾說過,不集密碼卡無卡可集,而集了又極其的失望,讓人深感他的無奈與悲衰。
3、密碼卡不具有有價證券屬性
從表面上看密碼卡似乎與郵票、IC卡、磁卡一樣具有有價證券的屬性,都必須預支一定的貨幣方可獲得一定的通訊權利。其實不然,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枚磁卡或IC卡掉了,那遺失者便須承受卡內所含金額的損失,而一枚密碼卡掉了,只要還他還能記得住密碼,他實際上是不承受損失的。這便是接觸類卡與非接觸卡本質的異同。所以,密碼卡並不具有有價證券的屬性,其證券屬性應體現在卡的密碼上。
綜上所述,密碼卡因其防偽性、權威性、圖案唯一性、有價證券屬性等,讓人大為質疑其收藏價值與投資價值。而筆者作為一名集卡愛好者,雖不會放棄對密碼卡的收藏,但在介入市場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小心。當然密碼卡作為電信技術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必然有其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密碼卡的明天研竟會怎樣呢?借我們一雙慧眼吧!讓大伙看清它的波瀾趨勢,重樹對密碼卡的信心,再燃起收藏世界的慾望!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