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的文玩葫蘆圖片(1張圖片)
  • 17年9月12日 20:5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最貴的文玩葫蘆圖片

最貴的文玩葫蘆圖片,古書上有很多葫蘆的記載。“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 、“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如寫成“壺盧”,反而讓人莫名其妙了。

葫蘆神話大多有這樣一些內容:葫蘆是誕生始祖的母體;是先祖靈魂的歸宿地;葫蘆籽是萬物的種子;葫蘆笙聲是祖先的聲音。彝族民間長詩《梅葛》說,漢、傣、彝、僳僳、藏、白、回等民族,都是從一個葫蘆裡出來的親兄弟;拉祜族長詩《牡帕密帕》中說: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蘆孕育出來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個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對孩子。佤族《司崗裡》也有類似的傳說。《牡帕密帕》中又說扎笛和娜笛長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來最好的泡竹,找來最好的葫蘆,找到蜂蠟和樹槽,做出了第一隻葫蘆笙。”“娜笛砍來最好的金竹做響篾(口弦)。彈起響篾象夜鶯歌唱,吹起葫蘆笙象布谷鳥歡唱”,“厄莎給響篾放上相思藥,厄莎給葫蘆笙放上相思藥;扎笛吹葫蘆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彈起響篾就想起哥哥。”還說,葫蘆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著了,怎麼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響了竹管,天神聽到這美妙的樂聲才醒過來。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親盼兒歸來,就採集了五根竹管捆紮在一起,吹響後五兄弟聽到,知道是老父親在召喚,立即回到了父母身邊。

葫蘆神話是虛幻的,它表現了先人們美麗浪漫的才思;葫蘆笙舞是實在的,它有滋有味的伴和著今人的多彩生活。思茅地區在進行《民舞集成》工作時,普查搜集到拉祜族葫蘆笙舞136套,如果算上以葫蘆笙伴奏的“跳歌”,則有400多套。這些套路有:挖地、撒種、炒菜、喝茶、哄娃娃、逗姑娘、箐雞擺尾、喜鵲登窩、斑鳩撿谷子、黃鼠狼掏蜂蜜等,題材廣泛,內容十分豐富。葫蘆笙舞在民間生活中有許多功用:居住在巍山巍寶山的彝族群眾,每年正月十四至十七日,都要去巡山殿土主廟朝覲自己的土主老爺南詔始祖細奴邏,相傳十七日是細奴邏的生日,這天男女老少都相聚跳以葫蘆笙伴奏的“打歌”。在滇中楚雄、雙柏、姚安、大姚居住的彝族結婚時,要在用松枝搭建、松毛鋪地的“青棚”邊跳葫蘆笙舞,人們稱它為“青棚笙”。並要跳到天亮,婚姻才能美滿。有的地方新郎、新娘還要接受老人從葫蘆裡倒出來的米和錢。巍山彝族人家老人去世,孝子要去跪請葫蘆笙師傅來家主持葬禮。悼念儀式開始,先肅靜地聽一首葫蘆笙曲,而後隨葫蘆笙師傅跳葫蘆笙舞。居住在猛海的拉祜族人,每年 “擴路麻”(春節)期間要跳三天的葫蘆笙舞,初一首先跳“磕頭舞”,表示對祖先的崇敬,然後再跳其它的套路。

葫蘆笙舞等民間舞蹈有一種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每逢本民族的節日,都要相聚跳民族舞蹈,“不消開口說,一來就出腳”,意即你不用說你是否是本民族的人,只要看你會不會跳本民族的舞蹈就知道了。

葫蘆神話中蘊涵著許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葫蘆笙舞傳承著這些傳統美德的“元素”,當今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是一家。”其各兄弟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的主題,是和各民族都是出自一個葫蘆的親兄弟一脈相承的。

以上就是關於“最貴的文玩葫蘆圖片”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