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山水畫(共10張圖片)
  • 23年2月1日 03: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潘天壽山水

仿八大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1924年作

款識:久未作畫,運腕如運未練之兵。海若老哥方家,甲子春仲,阿壽。鈐印:寧海天授之印(白)、阿壽畫(白)

潘天壽推崇的八大,在圖式語言上對他成熟期山水畫作的影響不明顯,但由此幅《仿八大山水》畫中可以看出他早期確曾對八大繪畫下過一番功夫。此圖並沒有取形似,而是化皴為線,化酣暢為肅嚴,全圖意境猶在清人之間。畫作中並沒有在形式上銳意張勢造險,但已經可以看出他後期繪畫中對畫面形式構成的雕琢意識。現存早期潘天壽早期畫作無多,因此對潘天壽早期繪畫的認知都停留在粗率豪放的層面,《仿八大山水》一圖對筆墨的運用和對空間的切割處理等,都堪稱其早期經意之作。

潘天壽山水

聽秋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28年作

款識:去冬,頤淵師約來白馬湖,屬寫聽秋圖,匆作未應。翌年重到驛,正木樨開侯,小住聽秋老屋,漫塗此幀,報命而已。戊辰秋,阿壽。鈐印:壽

上款頤淵,即潘天壽在浙江一師的老師經亨頤,故尊稱頤淵師。潘天壽早期畫風頗受吳昌碩影響,構圖疏簡,筆墨粗放,但吳缶老不擅山水,故潘天壽直追前人,取法石濤、石溪。潘天壽19歲那年,以優異成績考取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該校教員陣容極盛,如劉大白、李叔同、夏丏尊等,校長經享頤。潘天壽獨鍾奇崛凝重的碑帖,既是個性使然,也是受經亨頤影響。經亨頤先生臨寫的二爨,尤其爨龍顏碑,結體如山嶽雄渾,頗似家鄉的雷婆頭峰。形成潘天壽獨具風貌的書法風格。潘天壽治印,得益於經亨頤的指點和鼓勵。潘天壽積極參加李叔同組織的篆刻研究「樂石社」。經亨頤與李叔同等對金石素有研究,俱屬西泠印社社員。畢業前夕,潘天壽去拜見經亨頤先生,經為其書寫字對「幽居少人事,太宇有天光」。1927年,經亨頤邀請高足潘天壽到白馬湖寓所聽秋老屋,請當時已經頗有聲望的潘天壽畫聽秋圖。潘天壽性格裡的嚴謹是與生俱來的,恩師之矚令他既驚喜又擔憂,為了畫好這幅畫,他沒貿然動筆,第二年再次來到白馬湖才完成了這圖,自謙云「漫塗此幀,報命而已」。聽秋圖用筆凝重樸厚,結構疏密有致,正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蕭木紅葉掩映之下,聽秋老屋,恩師秉燭批閱,意境清幽,頗有古意,乃潘天壽早年流傳世不經見之精品。潘天壽字大頤,但是老師經亨頤字頤淵,老師在世時,潘天壽從來不用大頤字,實為退避三舍,對老師尊重有加。

潘天壽山水

潘天壽山水

潘天壽山水

五月江城 鏡框 水墨紙本 1937年作

題識:五月江城草閣寒。式園先生正之。廿六年夏,壽。 鈐印:天授章

潘天壽擅長寫意花鳥及山水,亦畫人物,並長於指畫。書法諸體皆精,尤長行書。篆刻章法奇險,用刀老辣,亦有獨特面目他畫得益於他的書法,其早年學鍾、顏,後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並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這種整體性的修養使得他在繪畫中,無論是丈餘大作,還是盈尺小品均能元氣淋漓,清奇雄秀。此作以水墨寫之,墨色氤氳,乾濕濃淡層次豐富,格調清雅。

潘天壽山水

山水 立軸 1942年作

潘天壽山水

山水 立軸 1945年作

潘天壽山水

山中一夜雨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題識: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生先生屬,乙酉梅子黃時,心阿蘭若住持壽。鈐印:懶道人、阿壽

《山中一夜雨》作於1945年。「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語出唐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意為山裡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樹梢淅淅瀝瀝活像瀉著百道清泉。潘天壽通過對古松、巉巖、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繪,吸收石濤的破墨洇化用筆,乾濕互用,創造了一個詩意盎然的畫面,造成淋漓酣暢的水墨效果。整個畫幅的結構頗具匠心,上下兩部分的山石遙相相呼應。樹下三人立於石台之上,沉浸在瑰麗多彩的山色與震耳欲聾的水聲中,暢然忘返。形象高古,超凡脫俗,為此畫點睛之筆。樹身及岩石的主要輪廓線,與自右上角來的雨後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間。畫家在中空處題款,造成了整個畫面的均衡。其構圖之大膽奇崛,總給人一種強勁有力的新鮮感,而頗具結構美。《山中一夜雨》源於古人,又不苟同於古人;對景寫生借鑒西法,又不全同於西法,對現代水墨寫意山水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為潘天壽畫藝成熟期之山水畫佳作。

潘天壽山水

偶然一學米襄陽 鏡片 水墨紙本 1945年作

潘天壽山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