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紋飾和款識斷代掐絲琺琅器(1張圖片)
  • 16年5月29日 22:4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掐絲琺琅器在古代是比較珍貴的器物種類,因為掐絲琺琅器其製作一般在金、銅胎上以金絲或銅絲掐出圖案,填上各種顏色的琺琅之後經焙燒、研磨、鍍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工藝考究,用材之珍貴,所以比瓷器貴,那麼景泰藍的掐絲琺琅器怎麼斷代呢?我們可以通過掐絲琺琅器的款識和紋飾鑒別年代。

歷朝掐絲琺琅器款識
明宣德
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以及「大明宣德御用監造」八字款者。字體以楷書居多。署款技法有陰刻、鏨、鑄及掐絲填琺琅等幾種。

明景泰
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琅器款識形式多種多樣。字數有「景泰年制」四字和「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排列形式有單行橫排、雙行橫排、雙行豎排等,字體有楷書、篆書、仿細明體等,刻法有陰文、陽文等,款識框欄有雙線、單線、無框欄以及鏨龍紋環繞等,成形技法有鑄、鏨、刻等等,達三十餘種之多。

明嘉靖
目前故宮博物院僅存一件具嘉靖款之器,款識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刻款。

明萬曆
掐絲填琺琅「大明萬曆年造」款,在款識的四周以銅絲掐成長方形欄,欄內周邊飾紅綠釉靈芝式雲紋,這是萬曆年間款識的主要形式。

清康熙
有四字和六字款,書體有楷書、篆書,成形技法有鏨刻,還有鏤空鍍金款。

清乾隆

清嘉慶

清同治

清末至民國「老天利」、「寶華生」、「志遠堂」等商號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之流變
元末明初
圖案佈局舒朗,花朵碩大,枝葉展轉自如,在盛開的蓮花之間襯以小而飽滿的花苞,花和枝葉紋主要以單線勾勒。

明宣德
圖案呈「∽」形佈局,裝飾特點延續了元末明初的手法。

明代中期
纏枝蓮花紋呈兩層、三層佈局,趨於繁複,花朵、葉片變小,陪襯的小花苞顯著減少或不用。

明代晚期
龍紋、八寶紋、靈芝紋、如意紋及各種折枝花卉和花鳥紋層出不窮,並更多用雙線技法勾勒圖案。纏枝蓮花紋已經成為一種為其它花紋作陪襯的紋飾。花朵、葉片較明代中期更小,呈仰、俯佈局。

清康熙
圖案佈局仿明代早期風格,但花朵較小,且多用雙線技法勾勒,一般不襯托小花苞。

清乾隆
圖案佈局規整,用雙線技法勾勒花紋,花朵大小與康熙朝相近。枝葉的展轉非常規範,缺少自然流暢的韻致。

清代晚期
清代晚期繼承並刻意模仿乾隆時期纏枝蓮紋的特點,但花朵顯得有些鬆散,花瓣較乾隆朝少,花心也與乾隆朝不同。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在民間,「景泰藍」早已成了掐絲琺琅工藝的俗名,一提起這個古色古香的名字,人們就會想到通體金絲彩釉、富貴氣十足的金屬胎掐絲琺琅器。卻很少有人關注這位只做了七年皇位的景泰帝,難道他在位的這短短幾年,掐絲琺琅工藝真的發展得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了嗎?
  這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為故宮舊藏器中的琺琅珍品,以前曾被認為是明景泰年間製品。此爐腹部主體紋飾是大朵的紅、白、黃三色纏枝蓮花,週身一共6朵,其下接近足部以紅白蓮瓣紋為飾,其上接近口部在淺藍釉地上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一周12朵。其紋飾典雅大氣,色彩純正富麗。此爐最可貴的是釉質瑩潤,有些地方甚至猶如玻璃般的明澈。爐的整體造型也端莊敦厚,堪稱經典,我們可以將其與著名的宋代爐和明宣德爐的造型加以比照,可見其一脈相承,且更臻圓熟。
  但據專家考察,景泰朝的許多掐絲琺琅器並非當時燒造,而是前代器物的改造。這件精彩的掐絲琺琅爐就是景泰年間改造的元代琺琅器,爐的鏨花內膽、底足與兩隻卷鼻象耳才是景泰朝工匠的後配。像這樣的改造過的元代琺琅器珍品還有相當一些,景泰朝的工匠借元代琺琅的高品質為自己在中國工藝史上賺得了「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琅」的美譽,以至金屬胎掐絲琺琅也被冠以「景泰藍」之名。所以,此件景泰朝御制爐其實是元代琺琅工藝的傑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