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弘仁 《松溪石壁圖》(共4張圖片)
  • 23年2月19日 10:0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名稱】松溪石壁圖

【年代】清

【作者】弘仁

【近況】現藏於天津博物院

【尺寸】117.4 X 50 cm

【材質】紙本 設色

逐日讀一畫 |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

此作品,在構圖上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齊,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作風致調差別於倪瓚,少荒蕪寥寂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師造化,而別開生面,真實地轉達出山水之美和新穎之姿。

周亮工《讀畫錄》紀錄,弘仁「喜仿雲林,遂臻極境。江南人以有無定雅俗,如昔人之重雲林然,鹹謂得漸江足當雲林。」黃賓虹老師在《漸江大家古跡佚聞》中說:「歌泣聲沉,寄之於畫,偶爾揮灑,無非寫其心史。」 弘仁傳世作品,無論何種題材大多都蕭疏簡約,荒寒清涼。他曾有「偶將筆墨落人間,富麗亭台亂後刪,花卉吳宮皆不問,獨余殘沉寫鍾山」的詩句,透暴露的仍舊是對故國的弔唁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興於天然,雲遊各地。這不但是受董其昌和倪雲林的影響,偏重於繪畫當中的氣韻,主張意境蕭散清遠,筆墨蒼潤簡約,同時也與他身為明朝遺民的心境有關。弘仁繪畫最為風趣的特色就是「具有肯定的裝飾性」,這種特色在其時的畫壇上不多見。外貌上看,在四位畫僧中,弘仁要算是一個出家後與宿世離開得最徹底的人。他出家後,逐日掛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世不相干」的世外高人了。

逐日讀一畫 |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局部

弘仁《松溪石壁圖》筆法介於倪、黃之間,而自具面貌。山石尚簡,用干筆淡墨勾勒,線條爽利,遷移轉變處或圓轉或露稜角,少皴擦而有山石方硬的形體;松樹清姿疏朗。結構細密,佈局嚴謹。由於他從黃山、武夷諸名山勝景中羅致營養,器重師法天然,因此,作風致調差別於倪瓚,少荒蕪寥寂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師造化而別開生面,真實地轉達出山水之美和新穎之姿。此圖年款『丙甲』,為順治十三年,弘仁時年四十七歲。

逐日讀一畫 |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局部

《松溪石壁圖》取景於黃山 ,但是和真實的黃山相比,顯著已不是寫生。作者以「二維現像」的體現伎倆,於極薄中見極厚,極平中見極深,借喻追古之意,沉醉此中,世事無關。外貌來看他是與凡間徹底離開,實在應該說是與現世離開。 因此,在政治上他不管有沒有本領,都不會顛覆清王朝。畫中之水有呈白色塊狀之處,顏色顯著不對,這大概是後人在揭裱時把畫面的色紙帶掉了。

逐日讀一畫 |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

清 弘仁 《松溪石壁圖》局部

此畫的畫風獨特,所畫之山與眾差別,山恰似疊加的多少體,看來弘仁的多少學的應該相稱不錯!假如我們身臨畫境,想像山外的北風從山間縫隙咆哮而過,帶有寒冷肅殺之氣,讓人不覺不寒而慄。山石既可擋風又能擋寒,固然有些不通氣,卻讓人很有安全感。畫中有水,水裡有船,能在水中行船表現此處的水不是淺水。岸邊有垂釣者,這更加說明白水勢不小。畫中有山、有水、有橋、有人家,畫面乾淨唯美,也隱隱有種孤獨之感。松樹描畫的很過細,作者乃審慎之人。

作者是有才之人,考得功名,又逢濁世,自發生不逢時。不肯被克制,不肯生存在實際之中,歎聲氣,想著出家算了,於是出家成了他的一條出路。畫中的山頂隱有佛意,他照舊修得了些許佛法的。但是他性格膽小糾結,想死又不敢死,在天理與人欲之間苦苦煎熬,心田猛烈的碰撞,一輩子都在受苦。但凡他膽子大些,能置存亡於外,他的成績不會僅限於此。

這幅畫一看就是修行之人所畫,想體現空靈,卻不敷嚴謹,有造弄之氣。弘仁應該觀摩了不少古籍名畫,樹法很好,師法古人,用筆天然,皴擦一氣,天然而成,地步非凡。他的畫具有裝飾性,很有欣賞意義,畫面沒有多少令人洶湧的情緒,得當雅俗共賞,在拍賣行應該可以賣個好價格。

細緻觀之,會發現弘仁作畫時一用干墨就會心慌告急,用濕墨才會以為有安全感,越是想體現枯的天然感時就越告急。他心田游離,到處構造,寫生不知棄取,找不到心境的支點。只有內心有支點,才氣由心棄取,知道怎樣依托於心田的支點去創造性的認知事物?而不是照搬硬套。初學者不得當摹仿此畫。但是,作者的構圖用法適量,有哲學頭腦,是值得各人學習的,他並非以心存天理的意識體現偶爾的徵象,而是以格物的意識實現了典範的物態。

山石的折帶皴局部有小麩皮的感覺,很有質感,質感乾淨。視角上,畫面目似有留白、通氣,瀑布飛流直下的狀態和周邊山石過於對稱,像是在畫豎道一樣,猶如鐫刻的石碑,這是結構上的失敗。假如在兩山接壤之處留有清閒,團體出現天地一線的狀態,會讓人感覺更愜意。此畫卻貌似是平面的,不是一體的,這就是他運用哲學表達心田抵牾的不成熟狀態,也是他個人聰明不成熟的顯現。他想玩造弄,卻隱藏了法度,對於尋求畫意更深遠上的東西已經失敗了。在鬆緊水平上,此畫給人感覺很鬆,作者的意識但凡在山石團體的構圖上的結構有一點題目,他都無法補充畫面所產生的碎感。他在對小事變很輕易起爭心,畫中到處都在較量。他不像有些人在棄取、點景是為了讓團體容渺小處,是為了團體的和道。以是,假如他的構圖不嚴謹,大關係處置懲罰不恰當,團體碎感會非常強,浮滑而繁碎。反正本身已經是修行者了,弘仁無論對外界的事物看破與否?爭心照舊不爭心?都不會再去剖析了。可以說作者就是如許的人,就是云云的生存。

作者簡介:

弘 仁(1610-1664),字無智,安徽歙縣人,明末秀才。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少年孤貧、性癖、自小喜好文學,繪畫一生從不中斷。明亡後於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川,初學宋人,後師法蕭雲從、倪瓚,構圖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齊,意趣高潔俊雅,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尤好繪黃山松石,兼寫梅竹,工詩,從壯年到老年,無日不看書作畫,因而詩、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此中以畫的成績最大。雖師法倪瓚,但又能”於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比倪瓚還要孤高。為”新安畫派”首創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各人”。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