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水旁踏青遊玩題材圖(共15張圖片)
  • 16年2月1日 18:4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明小長假歸來的你

不知是否玩的盡興?

沒關係,接著帶你游春~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論游春,最著名的莫屬隋朝展子虔《游春圖》了。讓我們跟隨這幅經典之作一起走進古人的春遊世界吧。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展子虔 (545年-618年)

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今河北滄州)人。

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

(《隋書》中記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聲者,並不理事。」也就是說,這兩個職位都是獎給社會知名人士的榮稱,從正四品。)

傳世作品《游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亦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游春圖》 絹本、青綠設色 80.5×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游春圖》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這樣一幅流傳千年的名畫,其收藏史也頗豐富,涉及多位皇帝、名仕

宋徽宗趙佶在卷首的隔水處銘上「展子虔游春圖」六字。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元初周密,明代文嘉、詹景鳳、張丑,清代吳升也均在其畫論著錄中刊錄該畫。

卷後有元曲名家馮子振、書畫家張珪和明代大畫家董其昌的題記。此外,亦有從宋至清內府朱印,可見該卷長時間存放於宮中。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之所以說《游春圖》作為中國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傑作,在美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原因就在於這幅畫不管是從構圖創新還是技法表現上都有其獨到之處。

構圖創新

畫卷首段近處露出倚山俯水一條斜徑,路隨山傳,自到婦人立於竹籬門前才顯得寬展。

在畫面的右下方,畫上了山間小徑,低矮的樹木、草叢組成,成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這樣,高山便成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稱為了高山的細節鋪墊和展現。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前期山水畫更顯全面、沉穩和豐富。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畫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巒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接著,山巒岸側,樹木掩映,通過小橋,又是平坡,布篷遊艇,容於其中。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下端一角,便是坡陀花樹,圍繞山莊。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在畫面的中間,則有大片江河,與湖水、天空融會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並舉的形象。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在畫面的左側繪有一處低矮的小山丘。這一小山丘與右側上方的崇山峻嶺形成鮮明的對比。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並未只以山川與河流為主,而是在細節之處加以點綴:江河之中有小船,船中有三四位神態各異、姿態不同的人物,將人聲、山河畫面融合在一起,並通過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構造出整個畫面的圖片比例。

技法表現

《游春圖》以青綠色為主色調,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細工精琢的用色方法。在畫面右上部分始運用青綠著色展現了初春山林間盎然的生機。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畫面右下部分,在表現山間小路時,作者用泥金來表現,展現了山林中春寒未退的山色。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在細節處,我們仍可以讀出許多早期繪畫才有的特色。

如,畫家難以表現出松針、松鱗的肌理,對桃樹的刻畫也僅描繪了樹幹,對其花葉無力表現,僅用白粉點出花朵,畫法略顯稚嫩。

點景人物筆法到位,但是用筆缺乏變化,染色均勻,造型簡單,略帶六朝時期人物繪畫的風格特點。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此外,最接近早期繪畫風格的是遠山雜樹的畫法,畫家用花青加墨的重色點染出富有變化的團墨,點綴在遠山山陵之處,這種技法是隋唐時期特有的表現手法。

展子虔 | 山間水旁踏青遊玩

可以說,《游春圖》作為一幅過渡時期的作品,其風格開創了唐宋繪畫的新風貌,藝術語言也愈加成熟、規範。

末代皇帝溥儀臨出宮前,以賞賜的名義將諸多名畫贈予溥傑,之後又將此畫變賣,以獲得出宮後在天津、東北的日常開銷。從此,《游春圖》便開始流、落、民、間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