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片狀玉器的特點
  • 19年3月17日 06:3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紅山文化片狀玉器的特點,片狀玉器,顧名思義就是整體形狀為片形的玉器。這裡所描述的片狀玉器,目前還不是學術界所給出的一個確定性的概念,但片狀玉器卻是紅山玉器中最多見的一種,並且有許多相同的類型特點,完全可以作為一類器型進行研究。這類玉器主要有:玉壁、玉環、勾雲形器和片狀佩飾等。簡要地說,片狀玉器主要有“形體薄、無平地、硬度高、侵蝕重、鑽孔特”五個特點:

1、硬度大是片狀玉器的主要用料特點。紅山片狀玉器多數是用閃石玉製作,只是器型相對較小的才選用蛇紋石玉。表面上看,紅山人的這種用料方式是在“捨軟求硬”。因為閃石玉的硬度要高於蛇紋石,加工難度更大。紅山人的這一選擇,可能是因為閃石玉硬度高,能夠增加片狀玉器的使用強度;也可能是認為閃石玉比蛇紋石玉更通透,能夠更好地與神靈相通。“假軟真硬”可以說是鑒定紅山片狀玉器的一句箴言。

2、形體薄可以說是紅山片狀玉器所獨有的一個器型特點。片狀玉器的厚度一般都在2-3.5mm左右,最薄的要屬牛河梁出土的那件長度達30cm,厚度僅 2mm的勾雲型器。特別是兩面工的勾雲形器,兩面對磨的最薄之處厚度都不到1mm。這說明,紅山人那時已經掌握了切割、磨製片形玉的高超技術。相比之下,這一紅山人早在5000年前就已經運用自如了的工藝,就是在玉器加工機械已經高度現代化的今天,還令現代人望塵莫及。

3、無平地是紅山玉器最典型的工藝特點。直觀看,片狀玉器的表面就是個光素的平面。真正的紅山片狀玉器實際沒有一個部位是單純的平面,弧形的隆起或凹窪無處不在。有的隱紋用眼睛都看不到,用手摸才能感覺到。以器型最為簡單的紅山玉壁為例:玉壁均為素面、內外不起廓、內外邊緣都呈刀刃狀;不管是方形、梨形,還是連體形壁,壁的整體上是呈對稱的流線型,用手摸時表面決沒有橫稜,或者是因過渡不好形成的高低不平、不對稱的部位。這種工藝看似簡單,實際製作難度很大,也最難仿造,就現在的琢製技術而言真是難以為繼。用模具注塑仿製,雖然能做到很相似,也只是形同質不同。現代人即使和紅山人一樣,完全都採用原始的手工方法製作,並且,不管現代人是出於何種心理動機,都難以達到紅山人那種把琢玉視作為神而作、與神溝通的效果。

4、鑽孔特是指片狀玉器上的鑽孔有著很特殊的形狀,和貼在商品上的高科技防偽標識一樣。鑽孔特就特在鑽的形狀上,與其它紅山玉器上的喇叭孔也不盡相同,更難以仿製,甚至都難以用文字進行描述。

5、侵蝕重是片狀玉器的典型外觀特點。玉器上出現的侵蝕現象,同時也象徵著玉器年代的久遠,顯示著歲月留下的印跡。對玉器侵蝕成因的甄別,有著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層面是對年代的判斷,另一個層面則是甄別是否為後人仿作。按照規律,玉器受到的侵蝕越深,對玉本身質的改變也越大。片狀玉器更容易受到深入肌理的侵蝕,玉質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改變,更難以區分是自然侵蝕,還是人為的酸蝕做舊。用判斷其它相對厚重玉器的方法鑒定片狀玉器,往往感到茫然。因此,鑒定片狀紅山玉器時,要客觀地看待侵蝕情況,把對沁色的鑒定作為次要因素進行考慮,把鑒定的重點放在對器型和工藝特點之上。按常理說,做假者也不會對已經達到其它幾個方面特點的玉器再畫蛇添足地酸蝕做舊,再說酸蝕做舊又不是惟一的方法,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把眼光只停留在片狀玉器的沁色上。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