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造辦處玻璃廠什麼時候成立的(1張圖片)
  • 15年9月6日 17:0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玻璃對今天的我們沒有什麼,但是在清朝玻璃是非常珍貴的材料,因為古代中國對玻璃的工藝不是很熟悉,那麼清代的玻璃廠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
清朝造辦處玻璃廠建立在養心殿,成立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聖祖玄燁、世宗胤禛、高宗弘歷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嘉慶(1796-1820年)之後仍然維持生產,每年都為皇家燒造大量的玻璃器,直到宣統三年(1911年)方告結束。
乾隆早期的套料玻璃器物以白套紅居多,白色潔淨,紅色鮮艷,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套料玻璃器中渣斗極少見,有明確款識者則更加稀罕,乾隆朝之後,玻璃磨製的工藝水平有所下降。

玻璃長製造的玻璃在嘉慶以後雖有,但品質已差得遠了。
玻璃器,在明清時期又稱為「料器」。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玻璃器是在西周時期,雖然中國的玻璃製造工藝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在清代以前一直處於緩慢的發展狀態。
  清初,當歐洲製造的晶瑩的玻璃製品傳入我國後,樂於接受外來科學技術的康熙皇帝決心生產和製造中國自己的優質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請來德國傳教士兼技師紀理安作技術指導,建立了清宮玻璃廠,從此開始了宮廷御用玻璃器的製作,一直生產到清朝末年。當時,主要來自山東博山和廣州等地的能工巧匠們,與來自歐洲的技術人員如格林、紀文、湯執中等一起,依靠皇家雄厚的資材,憑藉自己高超的技藝和智慧燒煉出了色彩豐富、質地精純的玻璃。
造辦處玻璃廠生產的玻璃種類
 清朝造辦處玻璃廠生產的玻璃,按藝術加工技法的不同可分為9個品種,主要是單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攪玻璃、戧金玻璃、玻璃胎畫琺琅、刻花玻璃、磨花玻璃和點彩玻璃。
黃玻璃桔瓣式渣鬥,高9.9cm,口徑9.7cm。
  此器喇叭狀口,大而外侈,向下內收成束頸,腹部桔瓣狀隆起,腹與足連接處內束。通體桔黃色,以凹凸手法塑成十六瓣桔瓣狀。底部中心雙線方框內陰刻楷書「雍正年制」雙直行款。
  此渣斗屬小件陳設玩賞品。雍正時期玻璃廠由養心殿造辦處遷移至圓明園六所,其作品基本上沿襲康熙年代的技術。這件渣斗的顏色艷麗,俗謂雞油黃,色度均勻、純正、潔淨,呈色難度很大,是清早期玻璃器中的佳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