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官窯百鹿尊瞭解古人對這種陳設器的寓意詮釋(共5張圖片)
  • 25年5月8日 02:4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百鹿尊為清代皇室大型陳設瓷器,多見粉彩瓷器和青花,以乾隆時期最為著名。百鹿尊是因為瓷器器身繪山水鹿苑,山巒起伏,溪流迴環,花草爭艷,大小鹿群玩耍於山石林間,前一隻鹿回首張望,後一隻鹿追趕鳴叫,或是鹿群在蒼松林中奔跑,在草莽間漫步,或臥於草地上嬉戲,或立於山石上踟躕。百鹿尊見於清康熙時期,俗稱鹿頭尊。鹿與祿同音,是官「祿」的象徵。

清道光官窯粉綵鳳耳百鹿尊

粉綵鳳耳百鹿尊高45厘米,口徑16.5厘米,底徑24.5厘米。直頸,溜肩,鼓腹,腹部對稱附螭耳,平底,圈足。底落礬紅彩篆書「大清道光年制」款,器身粉彩繪畫蒼松百鹿紋。這件百鹿尊畫面景致豐富,層次清晰,疏密有致,是不可多得的清代陳設用器。
清道光(1821-1850)粉彩百鹿尊

粉彩百鹿尊高45.5厘米、口徑16.4厘米,底徑24.5厘米。收口,螭耳,鼓腹,圈足。雙螭耳施以紅、藍、豆綠彩。器身繪百鹿圖案,神態各異,形象逼真,以茂盛的松樹、山水作陪襯,施黃、松石綠、褐、黑彩,整體顯得壯觀秀美。底書紅彩「大清道光年制」6字3行篆書款。

道光仿粉彩耕織圖鹿頭尊
 
粉彩耕織圖鹿頭尊高44厘米 口徑16.5厘米 足徑25.4厘米。器收口,垂腹,圈足。肩飾對稱夔耳。器粉彩繪「耕織圖」,並配以墨書耕織詩,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偽托篆書款,此尊為道光時期的仿製的瓷器。


「耕織圖」描繪農家耕種和紡織的生產場面,又稱「田家樂」、「農家樂」。耕織圖始見於南宋,劉松年曾作《耕織圖》,樓瑧作《耕圖》二十一幅和《織圖》二十四幅。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命宮廷畫家焦秉貞仿南宋樓瑧《耕織圖》刊本繪製《御制耕織全圖》,圖為冊裝,共六十四頁,耕織部分各二十三頁。康熙帝三十五年為該圖作《聖祖御制耕織圖詩》,康熙五十一年《耕織圖》木刻殿版刊行。雍正時期以焦氏耕織圖為仿本,繪《雍正像耕織圖冊》,圖中的農夫蠶婦均畫成胤禛及福晉等人的肖像,藝術風格獨特。清代乾隆、嘉慶帝均作有耕織圖詩。嘉慶十五年(1810),皇次子旻寧(道光帝)恭和嘉慶帝曾作《御制織圖詩》二十三首。《耕織圖》繪於瓷器上,始見於康熙時期,有青花、五彩等製品。乾隆官窯有斗彩耕織圖扁壺。
此尊仿乾隆鹿頭尊形制,但形體較笨,胎質較粗,款式書寫不夠規整。道光粉彩鹿頭尊多見百鹿圖,耕織圖罕見,其繪製細膩,人物生動形象,為清代道光粉彩器中的佳作。

最後看一件乾隆官窯瓷器鹿頭尊,跟晚清瓷器燒造工藝比較一下,體會一下不同。
乾隆官窯粉彩鹿紋尊

粉彩鹿紋尊高44.6厘米 口徑16厘米 足徑24.3厘米。器廣口,圓腹,圈足。頸肩部飾對稱雙螭耳。器身通景粉彩繪深山群鹿圖,遠處峭壁山崖險峻奇絕,近處瀑布飛澗,古松參天,傲然挺拔,潺溪縈繞,平湖溪岸,群鹿棲居,或奔跑,或嬉戲,或相偎,或覓食小憩,悠然自得,畫面意境幽遠,頗具清曠情趣。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書款。
鹿頭尊為乾隆時期的典型器,有青花、粉彩、仿汝、仿官、仿哥釉等品種。粉彩器多繪百鹿圖,故稱為「百鹿尊」。因「鹿」與「祿」諧音,意為官運亨通,又稱為「百祿尊」。為清代皇室的陳設用瓷。百鹿圖裝飾在瓷器上始於明萬歷時期,有五彩製品,清乾隆時期較為流行。除百鹿圖外,尚有繪十隻或五十隻鹿圖。
此尊端莊碩大,紋飾華麗繁縟,筆繪生動細膩,寓意吉祥,在乾隆粉彩器中堪稱上品。清道光、光緒有仿,製作水平均遜於乾隆之器。光緒器造型拙笨,繪製粗率,偷筆減意,畫面呆滯,署款字體粗大且不規整。

百鹿」與「百祿」同音,這種瓷尊可看作是宮廷特殊等級和身份的象徵。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御旨,百鹿尊作為皇家經典器型,只許在重大時刻三品以上官員才能拜請。百鹿尊器身圖案也深得乾隆帝喜愛,描繪了一幅理想化的帝王狩獵場景。此外,瓷器本身紋飾特別精美,將廣闊的山水濃縮於這件梨形器之上,百鹿尊狹窄的肩頸處,遠處山峰的描繪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放大的透視山水畫。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您可能也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