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共10張圖片)
  • 25年5月9日 00: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玩收藏者,不可不知古人鑒定秘訣。宋瓷收藏歷史悠久,從宋代開始就有人在文獻中提及宋瓷特徵。博物館專家也是以歷代文獻和實物對比認證來鑒定古代文物的。

筆者收藏研究古瓷三十多年,歷代陶瓷文獻和當代窯址發掘報告,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科學檢測成果,無疑是文物鑒定必須認真瞭解和研究的科學依據。

網絡發達,文化昌明,然由於古代文獻多生僻字,對於不懂陶瓷和古文字的轉錄者而言,往往以訛傳訛,誤導後世。故不揣譾陋,錄古代重要文獻於下,加以句讀,以利讀者。以達筆者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之目的。

下文《哥窯譜》 冒廣生撰,總結了歷代以來對宋瓷的文獻記載。冒廣生(1873-1959),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皋人,因出生於廣州而得名,我國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

冒氏為如皋大族,書香門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輩。1889年他歷縣、州、院三試皆列第一。1894年被錄取為舉人,擔任刑部及農工部郎中。民國歷任農商部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江浙等地海關監督。抗戰勝利後任中山大學教授、南京國史館纂修。新中國成立後,陳毅市長特地聘任他為上海市文管會特約顧問。下文詳細解說了宋代名窯。黑體字為原文,細明體字為筆者解說。

「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汝窯文物天青色大碗

瓷器鑒定真知堂:五代名窯其實本沒有均窯。都說明代《宣德鼎彝譜》裡出現了柴汝官哥均定,但是那本書今人考證並非宣德朝所制,當為明末文人偽托之書。

 

柴窯在今河南鄭州,柴世宗時燒,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今世貴人得其碎片,皆以裝飾玩具,其貴而難得如此!

瓷器鑒定真知堂:所謂雨過天青,不是雨過天晴,一字之差,謬以千里。天晴則天為湛藍色,屬於明艷的純藍色,則只有氧化鈷原料可以燒出。而雨過天青,青本為藍黑之間,天青色則應該是雨後的灰藍色,這種顏色不需要氧化鈷,用氧化鐵可以燒出。天青色應該和汝窯色接近。

再者,不要把後周世宗傳言的這句話套用到宋徽宗和汝窯上。現在以訛傳訛的宋徽宗做了一個夢,雨過天青套用到了汝窯上,還改天青為天晴,甚至還有人說是赭斑顏色,也就是老甲魚色,對於學者而言不可不細辯之。

汝窯在今河南汝州,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命汝州建青器窯,屑瑪瑙為油。色如哥而深,微帶黃。宋時燒者天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瓷器鑒定真知堂:汝窯用瑪瑙屑為釉可能性極大,瑪瑙入釉後並不會熔融,但瑪瑙裡含有的微量鐵元素是紅瑪瑙髮色的原因,這些鐵元素的存在,對於汝窯瓷釉燒出天青色,應該有幫助。說汝窯色如哥窯,哥窯在清代以前,均以淺白斷紋為斷,所以汝窯文物顏色很多都是偏白而微深的,天青色者為北宋汝窯,釉中有蟹爪紋者一般可認定為真品,但沒有蟹爪紋者則是精品。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定窯文物雙面刻花大碗

定窯在今直隸定州,定窯色白而滋潤者貴。有光素凸花二種,劃花者最佳,素者也好,繡花者次之。

瓷器鑒定真知堂:定窯文物講究色白滋潤。以刻劃花為貴,無紋飾者次之,印花器再次之。今天我們收藏定窯,這種標準一樣是對的。刻花器一物一刻,印花器一模出幾十百件。刻花器都為北宋早中期,定窯處於官器時期作品,而印花器則是定窯有芒不堪用之後,為了生活不得不降低成本生產的商品瓷。其存世數量也大大高於刻花器,學者不可不知。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官窯文物粉青三登方壺

官窯有舊京,修內司之別。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者曰舊京。南渡以後,襲舊京遺制置修內司,其窯在杭州鳳凰山下,亦曰官窯。官窯色青帶粉紅,濃淡不一,有蟹爪紋紫口鐵足。好者與汝窯相類。

瓷器鑒定真知堂:官窯器文物分為舊京官窯和修內司官窯。舊京官窯就是我們俗稱的北宋官窯。其燒製年代為北宋徽宗政和三年前後,是為了新成禮器而特置的官窯。北宋官窯由於燒製時間太短就停了,加上靖康之變,窯址盡毀,窯爐規模不大,以後發現窯址的可能性也不大。

南宋官窯窯址在杭州,今天已經發掘出老虎洞和郊壇兩座官窯遺址。官窯器文物的特徵主要是色青帶粉紅,顏色深淺不一,蟹爪紋,紫口鐵足。最好的顏色和汝窯相似。這些才是我們鑒定南宋官窯的主要要訣。

定窯有北定,南定,新定之別。北定以政和宣和間窯為最好。南渡以後則稱南定。

元初,嘉興西塘有戧金匠彭君寶所制,則稱新定。大抵南定不如北定,新定又不如南定。

瓷器鑒定真知堂:所謂古玩行的北定,說的是曲陽定器。南宋以後的南定,有兩種說法,一是景德鎮產的稱為南定,一是金國生產的成為南定,一般以前者為多。元代的嘉興彭窯仿定稱為新定。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吉州窯文物剪紙貼花盞

此外尚有吉州窯,在今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古稱廬陵郡東昌縣。色與紫定器相類,體厚而質粗。

瓷器鑒定真知堂:吉州窯產醬釉瓷,色類似紫定器,但胚體厚而質地較粗。

象窯,在今浙江象山縣,有蟹爪紋,色白而滋潤者佳。

瓷器鑒定真知堂:象窯在浙江象山縣,仿定,但有蟹爪紋。

均州窯在今河南禹州,紅若胭脂者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純而底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不甚貴也。

瓷器鑒定真知堂:有讀者指出我說的均窯打錯字了,應該是鈞窯。其實本就是均窯,窯名來自均州。均州為金代當地地名,宋代無均州。均窯起碼在清代晚期尚不很貴重,是以紅斑或全紅為貴的。第二種是青翠色,第三種是玫瑰紫色為貴。底部有數目字的,筆者考證應該是金代官窯陳設器,也有學者指出這種器物應該是明代生產的供御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尋找資料來研究。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均窯文物月白釉出戟尊

磁州窯在今河南磁州,好者與定器相似,但無淚痕。

瓷器鑒定真知堂:磁州窯白,無淚痕。但磁州窯是打了化妝土底子的白,類似牛奶白,而定窯沒有化妝土遮蓋胎色,為象牙白,偏黃,這才是要點。再者,定窯火候極高,盤碗其聲鏗鏘,磁州窯絕不會相似。

建窯在今福建德化縣,色黑而滋潤,有黃兔斑滴珠大者真。

瓷器鑒定真知堂:此處有誤,應為建陽縣。建盞文物真品色黑滋潤,新仿者最難燒成的就是滋潤二字。還有很多臆造品,本是普通商品瓷器,被古董販子當古建窯賣。學者收藏建窯文物時,不可不去研究建盞歷代的品種。那些創新的東西沒有任何收藏價值。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建窯文物油滴天目盞

山西窯在今山西之平定州。

霍窯榆次縣霍州所出器。

又有董窯,像窯似定,董窯似官,紫口鐵足,其不同者質粗欠滋潤耳,皆宋瓷也。

 

瓷器鑒定真知堂:董窯是一個謎,還有一種東窯,二者不知是否為一個窯。北宋時確有東西窯務,但以燒磚瓦為主,不知這個東窯是否就是東窯務,後來訛成董窯。如果董窯存在,那麼目前河南魯山段店窯,應該是董窯所在地。當地出土了不少類官,類汝,類均的三類器物,文獻不載,但實物存在,極有可能是消失在歷史塵埃中的董窯。(這是筆者根據歷史文獻和當代考古做出的推論,暫未經實物實地考證,在此提出,供同好參考)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傳世哥窯文物淺白斷紋長頸瓶

哥窯者,處州人章生一,生二兄弟各於龍泉主一窯。生一所燒者為哥窯,又曰哥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燒為龍泉窯,以地名也,處州人呼之為生二章。

瓷器鑒定真知堂:民國時期古玩行說的的哥窯就是哥哥窯,指的是龍泉章生一所制的瓷器。

《龍泉縣志》章姓生二名,不知何時人。按《七修類稿》生一生二兄弟,南宋人,曾主琉田窯。凡瓷器之出於生二者,極其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鮮存者。或一瓶一缽動傳十數金。

厥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窯,其器皆淺白,亦冠絕當世。

瓷器鑒定真知堂;章生一生二兄弟確有其人,現今龍泉還存在祭祀二人的廟宇。但二人是否南宋時人無法確定。以實物證之,弟弟生產的瓷器確實帶有濃厚的南宋晚期特徵,二人應該生活在南宋末年元代初年,當無大誤。章生一哥窯目前龍泉並沒有發現淺白斷紋的瓷器遺址,龍泉黑胎青瓷的兩種類型,和章生一所燒者區別很大,不應當定為哥窯。哥窯窯址尚有待發現。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南宋龍泉窯文物生二章青釉荷葉蓋罐

龍泉有瓷窯,磚窯。缸窯,而瓷窯為著。瓷窯有青瓷為瓷而青瓷為著。青瓷有琉田道泰大其詳安福蛤糊因溪詳官田俞溪大浪坑等窯。而琉田為著。琉田又以章氏兄弟所主者為著。琉田在龍泉縣南琉華山下。

《菽園雜記》青瓷出於劉田(按即琉田),去龍泉縣六十里。《格古要論》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色好者類董窯。今亦少有。成群隊者是元末新燒。土脈粗燥色亦不好。

瓷器鑒定真知堂;《格古要論》說的舊哥窯色青,色好者類董窯,則和元代杭州老虎洞窯址比較吻合。老虎洞元代層應該是元宮廷罷宋金舊器後於浙江行省新造禮器的窯口之一。龍泉黑胎青瓷也應該分為兩期,前期在南宋時生產過很短的一段時間,為南宋朝廷造官器,後期為元代,為元宮廷造祭器。(此論為筆者研究成果,唯資料不詳細,暫無法發表詳細論文,諸君子轉載時請勿抄襲,註明瓷器鑒定真知堂,不甚感激之至)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元代文物杭州哥哥窯(老虎洞)把杯

《稗史類編》哥窯與龍泉窯,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惟土脈細薄釉水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紋,號百圾碎。

瓷器鑒定真知堂:文獻記載的龍泉章生一哥哥窯,還有元代孔齊《至正直記》說的杭州哥哥洞窯,哥哥窯,應該不是一個窯。也就是說,歷史上曾經出現了同名同姓的兩座哥哥窯。杭州老虎洞哥哥窯,其實質早期是元宮廷下浙江行省燒製祭器的官窯,後期則成了燒商品瓷貿易用的瓷窯,所以孔齊可以在杭州買得到。而龍泉章生一的淺白斷紋器,確實存在,和今天兩岸故宮收藏的傳世哥窯器中的大部分器釉色開片吻合。但這種淺白斷紋(月白到淺米黃釉)的瓷器到底窯址在哪裡,目前還是一個謎。有文獻記載,章氏兄弟二人,竊做於修內司。則二人很有可能是南宋晚期修內司官窯工匠,後來離開修內司官窯到龍泉做瓷器。二人本不是龍泉當地人,這在文獻中已經體現過。

宋代瓷器收藏必看的知識

傳世哥窯的淺白斷紋砂底,非鐵足亦非紫足

歡迎轉載!請體諒研究者不易,轉載時不要去掉瓷器鑒定真知堂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