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影青瓷以造型見長,以釉色取勝,以裝飾的精練簡潔為基本特徵,集造型、釉色、裝飾於一體,體現宋代美學,宋代青白瓷,影青瓷完美的詮釋了宋代人的審美。
宋代湖田窯青白瓷-影青瓷名稱由來
青白瓷在宋代以景德鎮湖田窯燒造的精美,瓷土潔白,釉色堆積處呈現青色,所以叫青白瓷,影青瓷是晚晴民國才出現的,宋代人只有青白瓷這一種說法。
北宋時期,景德鎮陶瓷工匠在當地白瓷生產的基礎上,成功地燒製了色質如玉的青白釉瓷器。青白釉瓷器由於含鈣量高,在1300℃高溫下燒製時,釉流動性大,遇有花紋等凹凸處便聚積較厚,這樣,使整器釉面厚薄不一,薄處顯白,厚處略深,總體效果濃淡相間,釉色如玻璃清澈,胎質細潔,釉色青瑩。瑩潤似玉。南宋詞人李清照在《醉花陰》中寫道:「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玉枕」,就是青白瓷枕。
宋代影青瓷瓷胎特點
宋代影青瓷瓷胎潔白,瓷胎極薄,所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皆可映見
宋代影青瓷瓷胎堅硬,如冰似玉。
宋代影青瓷口沿薄,向下逐漸加厚,器底最厚。
宋代青白瓷釉層透明度高,光澤度強,釉中氣泡大而疏。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花朵紋瓷碗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花朵紋瓷碗口徑17.7,足徑5.7,高5.3白胎,施青白釉,器足無釉,有環形支燒痕。此碗所飾朵花紋是宋代瓷器最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它線條簡潔,佈局嚴謹,以疏朗的形式點綴於清淡的釉色中
宋代影青瓷釉色特點
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鎮所獨創,釉色介於青白之間,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瓷胎非常薄,光線下的影青瓷,通體剔透,釉裡藏花。宋代青白瓷的釉色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影青瓷白中閃淡青色,厚處閃深綠色,晶亮透徹,晶瑩如玉;
二是影青瓷淡青閃黃,這種釉色的「影青」瓷最為大量。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並無花紋,以器型的規整和玉一般的釉質取勝。
北宋中期以後,它的裝飾以刻花為主,兼有印花、淺浮雕、鏤空、堆塑等。色調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裡藏花,若明若暗,南宋也吸收了北宋影青瓷這一特點。
北宋影青瓷斗笠碗
影青瓷斗笠碗薄胎,式北宋湖田窯之作,胎體潔白細膩,內外施影青釉,釉色清透,白中泛青,青中透白。碗內划水波及魚紋,與淡雅的色澤相互映襯,屬難得。
青白瓷的造型以日用器皿為主,宋代全民皆愛瓷中玉的影青瓷器,青白瓷曾風靡一時,行銷海內外。宋代創燒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稱”影青」。「影青」不僅是釉色清透,胎體亦是極薄,光照之下,所刻劃的花紋皆可映見。洗內劃花繪卷草紋,紋飾,多用刻花裝飾,線流暢、靈活。刻線深處釉厚,呈青色,釉層薄處色淡泛白,釉色和紋樣互相烘托,藝術效果極佳,為湖田窯青白瓷獨特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