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故宮收藏的傳統竹刻(1張圖片)
  • 18年8月15日 21:4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竹林七賢(竹刻)洪建華

  青年工藝美術師洪建華的傳統竹刻作品《竹林七賢》筆筒,日前通過故宮博物院專家組的嚴格評審,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這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故宮收藏的第一件當代竹刻作品。

  自古以來,人們將竹子比若君子,愛其“高風亮節”,竹刻亦為藝林珍賞之品。史料記載,我國竹刻形成專門藝術始自明清,已有五六百年歷史。但清代嘉慶以後,竹刻水平逐漸衰退,至清末竹人已為數不多,此後,最能體現竹刻功力和技藝水平的深浮雕更是無人能刻,竹刻藝術一度瀕臨絕跡。洪建華今年35歲,雖沒有省大師、國大師的頭銜,但他出生在安徽徽州,那裡曾是明清時期著名的“雕刻藝術之鄉”。他從16歲起甘於寂寞,操刀不輟,潛心鑽研竹刻藝術,不斷汲取其他藝術精華,攻克竹刻技藝尤其是深浮雕難關,終於成功再現了明清竹刻的藝術風采,並新創出許多精美作品。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國博覽會上奪取金獎,深受祖國內地、台灣以及東南亞等地收藏家的青睞。今年,他本人也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評為全國優秀青年工藝美術家。

  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梁金生主任介紹說,此件被故宮收藏的《竹林七賢》筆筒,曾在今年8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中藝杯”金獎。它取材於黃山毛竹,正圓高16.5厘米,直徑14.5厘米,主題刻化了晉代詩人嵇康為首的竹林七賢。其雕刻手法為深浮雕,有四到五層刻工,最深處離竹簧只有3毫米。整個畫面佈局巧妙,疏密相間,虛實相生,深得故宮專家們的好評,一致認為此件作品構思得當,雕刻技藝精湛,繼承了明清的雕刻技法和構圖方法,可供研究、展覽之用。

  故宮博物院竹木牙角專家劉靜認為,竹雕作為立體書畫,為雕刻藝術中的精華。《竹林七賢》筆筒在繪畫的基礎上,仿照古代圖錄,所刻蒼松翠竹,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層次眾多且又極為分明,線條流暢,形神兼備,松樹的古老蒼勁躍然竹上;所刻人物生動逼真,人物神態面面俱到,連側臉人物不能正面看到的另半部臉上的表情、眉眼也細細刻出。其雕刻技法爐火純青,文風厚重,大有清初竹刻大家吳之?之風範。其雕刻磨功也極到位,表面側削部位平滑,竹筋可以看見卻摸不到,充分體現了明末清初的竹刻藝術特點。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唐克美認為,故宮收藏當代藝術作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不僅使故宮邁出了從古代走向近現代新的一步,而且給工藝美術工作者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將鼓勵更多美術師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