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青花牡丹紋壁瓶(共2張圖片)
  • 24年8月12日 00:4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在各種瓶式當中,壁瓶相對少見,它尺寸較小,後為平面,壁瓶形式多樣,部分壁瓶看上去似乎如花瓶從中切開一半的樣子。但到了民國時期,一些壁瓶下側又添加了鉤子,以便於懸掛小件器物。壁瓶平面上多有小孔,便於懸掛於牆壁之上,壁瓶有家居裝飾和插放物件的雙重功效,清乾隆帝書房三希堂牆上就掛滿了壁瓶。據說以往有的大戶人家轎內也有懸放壁瓶的,故它還稱作“轎瓶”。

圖2

  這件清中期青花牡丹紋壁瓶(圖1),高17.3、最寬處8.5、厚5厘米,整體紋飾細緻繁密、勾畫工整。瓶口一圈是卷雲紋,下方為蕉葉紋和卷雲紋,正中為牡丹花,在若干纏枝的環繞下,一朵牡丹花凸顯而出,從此來看,這是清中期流行的青花紋飾。另在瓶上方的左右側,各有一瓶耳,其造型取自螭龍,有吉祥美好、招財進寶之寓意。 

  瓶背部(圖2)釉色潔白,中部有三孔,為兩圓孔和半橢圓形孔,瓶底部有兩圓孔,五孔更利於懸掛牢固。雖然清中期瓷器呈現衰落跡象,但從工藝技巧和裝飾藝術來看,這只壁瓶還算是民窯瓷器當中的精心之作, 它的細膩瓷釉、淡雅髮色讓人心生喜愛。 

  據考證,壁瓶最早出現在明代萬歷時期,對壁瓶的評價,萬曆十九年的《遵生八箋》一書記載“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故也可將之視為文房器物,由於壁瓶容易損壞,所以傳世的完整壁瓶較為少見,但由於屬於瓷器收藏中的冷門品種,故壁瓶市價不是很高,像這件清中期壁瓶,目前市價僅在數百元,所以還是具有一定升值潛力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