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共7張圖片)
  • 24年1月21日 00:5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文物與所有的物質存在一樣,它們的壽命總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種限度有長有短。文物這種物質在壽命的長短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自身條件」,比如一般說來,石玉類壽命長於陶瓷類,陶瓷類壽命長於金屬類,金屬類壽命長於紙、竹、木、絲毛棉麻等有機類,二是「外在條件」,即客觀環境對它們造成的危害。想讓任何文物達到永壽無疆是不可能的;但人們可以使文物在妥善的保管條件下達到延年益壽,盡可能長久地為一代又一代人們服務。任何文物,使之生命(指物質本體)超過數百、上千年應無大問題;而瓷質文物,其材料與內部結構比許多類文物要穩定的多,所以它們具有延年益壽的內在條件。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一、瓷質文物的損傷原因

在靜態下,瓷質文物內部發生的變化並不明顯,從這一點看它比除玉石外的任何文物都要穩定,瓷質文物可能受損傷的原因主要來自外部。以下談主要的一些原因。

(一)人為造成的損傷

古瓷器以硬脆為特徵,人為所造成的損傷有碰撞造成的,有手持瓷器不當而造成的。碰撞造成的損傷有:(1)口磕,指器物口邊胎釉,由於撞擊出現的大小不等的缺碴傷痕;

(2)衝口,口部被碰撞後出現的細裂紋,長短不等,一些細小裂紋有時看不出,有時稱為「外沖裡不沖」,只在外部形成衝口,而未沖透內壁;

(3)磕傷,指器身胎釉某一部分被其他物體碰撞而磕壞;

(4)鑿傷,指受硬質工具硬性刨鑿致尚;

(5)炸紋,器物頸、肩或腹部受撞擊後,出現放射性裂紋,又稱「雞爪紋」,有時稱作「冷瑩」,如器底部因投放物件相撞致傷;會形成「炸底」;

(6)折斷,琢器因胎體相接處碰撞損傷,折成數段;至於裂紋、裂口、磕口、腹傷、崩釉,等等,皆可知是由於碰撞而造成的具體損傷及程度。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以手持瓷器不當而造成的損傷有:斷鋬、段系耳、斷流、斷頸、斷足、身碎,等等。新出土的瓷器由於長期埋沒於地下,胎身內水份飽滿,質地變得相對酥松,尤其容易造成這類損傷。

(二)震動造成的損傷

除人為震動之外(上一條中已述),還有地震、建築物傾倒塌落、水流和水流衝動、動物碰撞,等等。所造成的損傷與人為造成損傷是相似的。

(三)有意或無意之中造成的摩擦,它與碰撞不一樣,不是劇烈地碰擊,而是以其它物質在瓷器表面造成摩擦傷害。常見摩擦傷害有:(1)毛口、毛邊,口邊或口面的釉面因摩擦(也因碰撞)而間斷脫缺或全部脫落;(2)劃傷,釉面或彩繪的表面,被硬物劃破;(3)磨釉、傷釉,因釉面與其他物體摩擦,使釉面局部損傷,嚴重者可達「磨釉及胎」程度(4)軟道,指釉面及經常摩擦出現的細微絲紋;(5)朱亮,釉面長期使用,經過長久磨挲而失去光澤;(6)傷彩、脫彩,器物上的彩繪紋飾(常指釉上彩),因磨劃而傷及局部或全部(有的也可能被掩埋而造成脫彩),有的彩會因長期用雞毛撣的拂掃而脫盡;等等。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四)溫度、濕度造成的損害

因為物質結構相對穩定,瓷質受溫度、濕度傷害的機率遠比其它類文物為小。但認為溫度、濕度對古瓷文物不會造成傷害是錯誤的。瓷器在零下15℃到50℃範圍內,只要平穩過渡,那傷害不大,它所害怕的是較短時間內溫差過大。我們認為日溫差(指二十四小時之內最高與最低溫差別)不能超過攝氏10度,過大的溫差回造成器內熱漲冷縮活動加劇,使釉層受傷脫落,使胎釉部位原有明暗傷痕加大加深,甚至會使器型崩壞,大家有現代一般瓷燒熱,立即投入冷水,一定會看到溫差所造成的傷害,濕度所造成的傷害,主要是濕度過大使胎釉接合處鑽入大量水份,加劇胎釉分離,濕度差過大也會加劇胎釉部原有的各種傷害。有時過大的濕差、溫差共同作用,這樣對瓷器造成的傷害就更大。

(五)火燒造成的損害

火燒會對瓷器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釉面會變色、變質、裂脫,胎也會燒作、炸碎,在高溫下會造成器型的完全扁塌扭曲。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六)灰塵造成的損害

揚塵中成份很複雜,有時它會造成磨擦類損傷;有時它鑽入原有胎釉上的傷紋裂口,在濕度的共同作用下,使灰塵微粒膨脹,所產生力量會造成或加劇釉面剝落,加大胎釉裂紋。

(七)生物造成的損害

有的是直接的,如鼠、貓等身體造成的碰撞;如有些厭氧菌(如硫酸鹽還原菌作用)對一些較粗或胎釉結合不良的瓷器(如宋以前的產物),會使釉質變成黑色,使胎質表面疏鬆甚至變成酥粉壯。另外有的是間接的,如白蟻、鼠類、一些微生物對存放瓷器的櫃箱、囊匣等造成的咬蝕腐變,一旦塌跨將對瓷器造成損害。在考古出土的瓷器上,常見植物根繫在瓷器表面、內面留下的、無法去除的痕跡,說明植酸對瓷器也會造成損害。

(八)光照對瓷器造成的損害

太陽光,尤其是紫外線,通過光化學作用使瓷器胎、釉變色,瓷器上多種色彩的光敏程度不一致,但陽光對它們肯定都有危害。長期裸露在陽光下,還會因光、溫、濕、灰的共同作用而對瓷器產生更為不良的影響。光照對瓷器造成的損害表現較緩慢,常常被人忽視。

(九)化學物質造成的損害

瓷器會因鹽、鹼、酸類液體較長時期沁澤,而產生剝釉、胎骨質或碎裂。空氣或液體中的有害化學物質會造成釉、胎色變,發黃、發黑、失透等損害。

以上分析了幾種對古代瓷器造成的損害,或許還可以總結出更多一些。歸納一下,無非是屬於物理機械性傷害與化學性傷害這兩大類;尤以物理機械性傷害表現直截明顯。可是,絕不能因瓷器化學成份比較穩定而忽視可能產生的化學性傷害。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二、古瓷器的最佳保藏條件

滿足瓷質的最佳保藏條件,即可以使之延年益壽。

(一)加強保護,避免人為損害瓷器所受傷害,許多場合下是人為造成的,

(1)手持瓷器一定要雙手持器,左手托底,右手扶持,絕不許單手擰頸、持鋬、持柄、持流、捏耳、抓底;

(2)手持或移動瓷器時不與他人交談;

(3)凡有附件如蓋、座的瓷器,要分兩次移動,絕不許如蓋罐等帶蓋搬移,因為除了一定要用軟紙、軟絹、軟布、谷糠等分層包裝,外包箱匣.

(4)瓷器無論搬運、裝箱、絕不允許互相疊、靠,這樣極易造成碰傷、磨傷。

(5)無論何時何地放置瓷器,必須注意落座處,嚴防直接放於石、水泥、金屬、磚質的硬質地面上,最好置於布、麻、毛、絨、草質墊子上,墊子不能光滑而要軟而毛糙;

(6)各種瓷器的放置一定要處於順其自然的接地姿態,不要隨便將口、腹、附件等部位接觸地面,曾多次發生過壺、瓶等橫放而使頸腹受傷的事故,如必須(如觀察底足)將器物倒置,器口等必須墊儀軟質不滑的材料,以免損傷口、頸、腹等部位。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二)創製最有利的設備,以使古瓷有一個安適的「家」

(1)瓷器,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於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內軟、外硬,內部可用軟泡沫塑料包以絹綢,柔軟舒適,最好不用棉花。棉質易吸水發霉長蟲,外部可用木質。

(2)如入櫃、箱,一定要用硬質泡沫塑料、透明尼龍線等加固瓷器,防止突然震動而傾倒,有些易傾倒的大型器,可在器腹內下部放置軟布包的沙袋,使之重心向下,避免傾倒,在櫃、箱、櫥中也一定要避免迭摞相碰。

(3)古瓷之「家」,一定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出保藏,鑒定中有「燈下不看瓷」之說,如必須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4)防塵、防微生物、防一切有害化學品、防過大溫差.濕差

(5)瓷器置箱、櫃、櫥等,一定要有很強的抗震功能,其比例一定要敦實,有條件的使之與建築等等做到整合化,這些設備內部也不能使瓷器有晃動的可能。

(6)搬運輸出瓷器的工具也應當靜穩,盡可能減少震動,絕不能有跌落的可能。

古瓷器保護和收藏技巧

(三)古瓷器的日常保養

(1)傳統的說法,讓人手經常摩挲古瓷,長久使之產生 「包漿」,泛一種「寶光」,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積累作用,其實這種做法不妥,我們主張
帶軟質白手套或洗淨雙手把持瓷質文物;

(2)瓷器如胎瓷結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緩慢的淨水中洗滌,如釉面骯髒,可以有淡肥皂清洗,但洗後一定要用淨水(最好是蒸餾水反覆洗淨),如果瓷質胎釉結合不好,則不能水洗;對新出土瓷器,要讓它緩慢自然還硬,不能暴曬,收干之後看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洗滌,能洗則洗,不能洗則在附泥上少許施水而緩緩剝除附泥,千萬不能用硬物刮泥。

(3)瓷器表面灰塵用小吸塵器去除,或用氣球吹除,沾著的灰塵可用絲絹等軟質材料拂除,不能用雞毛撣拂除。

(4)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澤枯澀,可用白蠟、亮光蠟、胡桃油等薄塗補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光澤過硬,避免釉面受傷。

(5)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強行去除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