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鈞窯的形成原理
  • 23年7月5日 06:0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宋代鈞窯的形成原理,鈞瓷從唐代興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贏得了信譽,倍受廣大用戶所喜愛,尤其鈞瓷銅紅釉的燒製成功,及其複雜的窯變機理,形成鈞窯絢麗多彩,艷美絕倫,窯變奇特,紅紫相映,更為其它窯口所不及。那麼宋代鈞窯如何形成的呢?

有其複雜的過程。由於宋代鈞窯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淺如天青,深如天藍,比天青更淡者為月白,而且具有瑩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其色調之美妙,為一般窯口的產品所不及。鈞釉在化學組成上的特點:三氧化二鋁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還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早期宋鈞在二氧化硅與三氧化二鋁之比介於11~11.4之間,五氧化二磷多數占0.8%。官鈞釉的二氧化硅與三氧化二鋁之比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間。

窯變釉是一種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釉中氧化鋁含量低,氧化硅含量高,並含有極少的氧化磷,釉中的紅色則是由於還原銅的呈色作用,由於採用還原氣氛,降低了氧化鐵的含量,燒成的釉色以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為主,並出現錯綜掩映的多種窯變釉色。

窯變釉是一種藝術釉,變化最多,色彩最豐富,形態也最複雜。它的最初出現完全是偶然的。人們按一定的配方,製成某些釉料,施於製品入窯焙燒後,產生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顏色和形態,宋代鈞窯的釉色基調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現或深或淺的紅色或紫色來,而這種紫色,有時像雲後迸射出萬道霞光,有時像萬里晴空飄浮的彩雲,變化無窮。人們對此現象無法解釋,就稱之為窯變。在長期實踐中,瓷工逐漸認識並掌握了銅紅的成色技藝。鈞窯的瓷工是首先運用銅紅工藝的,這說明當時已經能充分掌握銅元素的還原技術,這是瓷藝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宋代鈞窯不僅開創了我國窯變釉瓷器的先河,而且鈞窯器物的成型和高超的燒窯技術,一直為後世讚歎不已。

以上就是宋代鈞窯的形成原理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